企業聯盟

企業聯盟定義

1、所謂企業聯盟是指企業個體與個體間在策略目標的考慮下結成盟友,自主地進行互補性資源交換,各自達成目標產品階段性的目標,最後獲得長期的市場競爭優勢,並形成一個持續而正式的關係。

2、特指知通網落實“為企業提供全面服務”的經營理念而成立的一個服務性組織。

經濟背景分析

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圍繞全球市場,企業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尤其是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以及新貿易保護主義的盛行,更使企業在開拓新市場,鞏固舊市場方面困難重重。一個企業要想在國際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僅僅依靠自身的力量已遠遠不夠,即使著名的單個跨國公司在現今世界經濟區域化、一體化和全球化發展的格局下,也難以完全左右和壟斷全球市場。

當今之世,企業單槍匹馬難成氣候,企業間只有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互相利用資源網路的優勢,才能不斷開發新的市場。所以,企業聯盟迅速提到日程上來。

企業聯盟,是一種新型的合作夥伴關係。我們知道,夥伴關係幾乎可以影響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方面,實在難以想像一個沒有夥伴關係的世界。在商業經營中,我們為什麼需要與人結盟合作呢?是不是因為與人合作的成效勝過獨自一個,有時候是這樣的,但並不僅僅是這樣。許多人喜歡找人一起做事,以便分攤風險,縮短工時,分擔費用,共享收益。人會這樣,作為一個法人實體,企業也不例外。

今日商界,企業聯盟已成為廣泛使用的戰略之一,它可以使來自不同國家的企業共同分擔風險,共享資源,獲取更多的知識,實現規模經濟,從而進入新市場。

聯盟主要模式

按照行業和產業鏈,聯盟可劃分為兩類:

一類是同行業之間的聯盟,或者為了降低風險,或者想在市場上形成壟斷勢力。

另一類是上下游產業之間形成聯盟,比如英特爾和電腦廠商之間的關係。

第二類的效益更明顯一些,它一是可以減少企業間的交易成本,二是使市場供求關係更為穩定,更好地推動產品研發和行銷。

國際化企業聯盟的基本模式:

海爾模式:以構建國際化大航母為目標,由產品運作起步,發展到資本運作,是獨立自主發展起來的國際化大併購、大聯盟。它直接做OBM(原始品牌製造商),而非OEM(原始設備製造商),自己到國際上打造出了一條價值鏈。

聯想模式:以構建國際化大航母為目標,走併購主業的國際化之路。

TCL模式:以構建國際化大航母為目標,直接以品牌帶動(買賣品牌)企業發展。其價值鏈尚未完全打造好。

中國電子兼併長城公司模式:國家主導下的大併購、大聯盟,帶有國有資產重組的性質。與此類似的有寶鋼模式。

中海模式:併購世界500強中的第16名,力爭躋身世界同行業前三甲,構建國際化大航母。

好孩子玩具與庫克斯聯盟:從OBM到OEM,實現兩品牌的對接。與此類似的有奧康模式,也是基於品牌的聯盟,屬於聯合品牌的聯盟。

國內聯盟的基本模式:

事實上,國內聯盟和國際聯盟已經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了。現在的企業聯盟,大多是全球化的公司,其原材料、能源和人力等資源的配置、企業價值鏈的升級換代,幾乎都在全球範圍進行,民族概念、母國概念到現在基本上無足輕重了。如燕京啤酒的聯盟雖然沒有出國,但也是國際化的企業,因為與其聯盟的華潤等跨國公司的總部或分部就在中國,燕京啤酒也要考慮資源的全球化配置。

中小企業聯盟

 

一直以來,國內企業在團結問題上都廣受非議,也許是傳統小農思想根深蒂固,中國企業給外界的印象一向是喜歡單打獨鬥。很多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往往意識不到團結的重要性,直到被個個擊破,從而失去整個行業的競爭優勢。2009年底,以徐霞光為首的知通企業聯盟在北京成立,徐霞光任主席,王宇任市場總監,確定到2012年,依託知通網平台形成為中國中小企業提供全面服務的戰略聯盟。與協會、聯合會等比起來,企業聯盟有其獨特的優勢。從聯盟形式上看,企業聯盟是一些有共同利益的企業為了各自利益而組成的,它的特點是有特定目標並且相對鬆散。從聯盟目的上說,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戰略聯盟,為了長期的戰略發展而成立,這種聯盟往往涉及合夥成立企業,並且多是上下遊行業的聯盟,比如中國中小企業聯盟。另一方面,就是為應對某一突發性危機事件而組成的企業聯盟,此類聯盟往往團結比較緊密,但大都是臨時性的,一般局限於同行業內的企業,比如反傾銷類來聯盟等都屬於這個範疇。相比較來說,第一類的效益更明顯一些,它一是可以減少企業間的交易成本,二是使市場供求關係更為穩定,更好地推動產品。但總的來說,知通企業聯盟的建立對國內中小企業企業絕對是件好事情,在當今“走出去”的大環境下,這種團結意識就更顯得具有重要意義。

企業聯盟的新格局

著名管理大師大前健一宣稱:“在今天的世界上,沒有任何公司可以靠單幹保持競爭優勢。”有的企業家也指出:跨國公司傳統的獨闖天下的方式已經過時了,我們進入了聯盟時代,只有通過聯盟公司才能找到全球市場所要求的資源。

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走上了聯盟的道路。公司聯盟的興起改變了傳統的公司邊界,也開始改變世界的經營環境。聯盟的結果不僅在最終產品市場形成寡頭結構,在技術、知識市場也形成了寡頭結構。全球化使世界市場越來越大,而在高新技術產業,越來越大的市場正被日益減少的公司所控制。這些公司通過聯盟來克服資源的局限,通過聯盟主宰天下,缺乏規模或實力的公司難免被兼併或被趕出市場。公司日益需要聯盟來維持生存和獲得發展。

然而聯盟又是一種極難管理的組織形式。由於聯盟的一部分控制越出了公司的範圍,聯盟中各方的利益與衝突不能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解決,互不信任,爭相得利,聯盟的失敗率相當高。

在聯盟中,企業的成功取決於創造性的智力合作和兩個公司的能力,有時還有更多的其它因素。雖然聯盟間也會有分歧,但一方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時不會損害另一方。但重要的是,聯盟是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之上的,沒有任何契約來規定雙方如何行動才有創造性。聯盟這個詞本身就表明,在團體之間,合作比交易的收穫大。

因為在競爭的市場中,企業可以從交易中獲得收益,而不斷前進的聯盟卻總是超前於市場。企業間除了技術和市場問題外,缺乏誠信是聯盟失敗的主要原因。只有互相信任,聯盟才能發揮作用。所以,為了達到成功聯盟的成果,企業間不能只做口頭上的夥伴,要真正的付諸行動。

同時,誠信是依靠對方實現共同目標的一種信念,成立聯盟的目的是要取得比交易更大的成果。在聯盟中,相互信任意味著雙方能夠相互適應,相互依賴。誠信要求恪守承諾,但遠不至於此,對一些無法預知的情況,必須能隨機應變。但是,誠信也並不意味著風平浪靜。大家都知道,商業非常複雜,不能要求在所有問題上都迅速達成一致。不過,在誠信的關係中,衝突促使人們尋求更深的共識和達成建設性的解決方案。當一方做了另一方不贊成的事情時,誠信帶來的良好願望可以維持聯盟關係。誠信增進了人們對合作關係的信任,也使得建立其他的關係變得更加容易。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