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企業物流外包風險[1]
企業物流外包風險是指在企業物流外包過程中產生的結果及變動的不確定性。企業物流外包風險的特徵[1]
企業物流外包過程中有許多風險.其中主要有信息風險、管理風險、財務風險和市場風險等類型。企業物流外包風險有以下幾個特徵:1.隨機性
企業物流外包風險事件的發生及其後果都具有偶然性。風險事件是否發生、何時發生、發生之後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如承包方的倉庫突然失火.運輸車輛交通堵塞無法按時抵達等等。
2.突變性。
企業物流外包風險的突變性是風險發生不是連續發生的,而是離散的。全面,突如其來無規律可尋的特點。如物流產業的政策的變化,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非典”期間交通運輸不不暢等等
3.聯動性。
企業物流外包風險的聯動性是風險因素之間的關聯性。即一個風險因素可能誘發其它風險發生。在企業物流外包過程中.外包方和承包方是以契約的形式聯繫在一起,一方發生風險,必然波及到另一方。同時企業的物流業務也是環環相扣的。如材料運輸出了問題,必然影響到安全庫存,從而影響生產的連續性、市場銷售和服務水平等
企業物流外包風險的表現形態[2]
1.物流服務商不能履約。在雙方洽商物流外包合作協定時,物流服務提供者為了獲得物流業務、迎合購買方的物流需求,往往會誇大物流能力。如果外包企業缺乏有效的外包評價機制,很可能物流供應商選擇不當。一旦物流服務商不能履行承諾,一則物流服務水平下降,委託企業形象和市場份額必將很快受損;-N合作雙方難以建立和維護信任機制,從而危及雙方合作關係。
2.失去業務控制。
在自營物流業務處理過程中,製造企業往往需與客戶直接打交道,並進行有效的溝通。如果物流外包,企業將失去與客戶直接見面的機會,往往會在客戶交往和其他方面過度依賴第三方物流公司,從而可能導致物流渠道失控。
3.企業機密外泄。
外購物流後,企業的很多信息勢必要讓第三方物流企業知曉,同時,企業的很多信息也是第三方物流企業提供的。隨著企業信息傳遞範圍的擴大,可能會由於第三方物流服務商的“不忠”而導致企業信息資源損失、核心技術及商業機密泄露。
4.轉置管理成本上升。
轉置成本是擁有部分物流能力的企業由自營轉向外包時將會增加的管理成本。轉置管理成本主要包括:監察成本、協調成本、集成成本等。
物流外包風險的來源與成因分析[2]
物流外包風險一般來自以下幾個方面:1.物流外包業務本身的不確定性變數太多。如外包企業文化差異、物流商投機行為、企業內部員工抵制問題等等都會造成物流外包業務不確定性增加,造成外包業務失敗。
2.供應鏈企業生產的不確定性。生產過程的不確性主要來自於設備的故障、關鍵材料的臨時短缺以及受供應物流環節的影響造成的缺貨停工。特別是實施零庫存生產的企業,因供應鏈上游多個企業的生產系統的可靠性處在不同的水平上,有時還相差很大,而外包物流系統卻缺乏快速反應能力,會給企業物料供應及時性造成困難。
3.客戶需求的變化。充分的供給導致需求的多樣化、消費群的不穩定,客戶有了很多的選擇,很容易就從一個產品轉向另一個產品。供應鏈複雜的協調運作依靠完善的計畫控制.而計畫的編制來源於對需求的預測,需求的不確定性很容易就造成整個供應鏈的需求混亂,從而要求企業必須有一個精益的計畫預測系統和良好的柔性物流系統來保證。而在當今市場變化莫測及物流業發展不成熟的外包市場環境下,物流外包系統難以適應客戶需求的變化,可能是由於外包物流延期而丟失客戶,或者是由於外包物流系統採取了應急措施而成倍地提高了企業物流的運行成本,導致產品競爭力下降。
4.物流承包商過於單一。企業往往因為聯盟穩定性與交易費用的考慮選擇單一的物流外包商,外包物流供應鏈上出現獨家物流服務商包攬的現象,致使過於依賴物流服務供應商。而物流服務商物流能力、服務地域和管理能力的有限性,可能在某些地區的物流服務中給企業帶來物流服務風險。
5.信息失真或失控。物流業務的外包,隨著執行主體的轉移,由於信息不暢或扭曲,再加之技術與監控手段的制約,企業難以對服務的全過程進行全面的監控和跟蹤管理,如果物流服務商出現違規博弈的行為,企業難以控制與把握。同時由於物流外包,使企業不能直接取得所需的用戶需求信息和產品質量與服務意見,最終影響企業的產品質量改進和企業服務質量的提升。從長期來看,可能阻礙核心業務的發展。
6.合作雙方不能達成共識。由於未達成共識,往往出現不現實的希望和服務要求,缺乏雙方共同的利益和目標,往往使外包難以實施。同時也會出現雙方權利上的不平等、成本與定價不合理等現象。雙方存在分歧,如果又缺乏信任,溝通不好,面對市場變化也不能做出相應的調整與改變,就隨時可能導致外包合作風險發生與合作失敗。
7.外包契約不規範。企業和物流承包商簽訂的外包契約中缺乏對服務的環節、作業方式、作業時間、服務水準,服務費用、賠償、保險、不可抗力、保密、解約等細節的明確界定,這就使得對外包物流績效的量化評價變得十分困難,這就為外包糾紛的發生埋下了伏筆,從而變成風險隱患。
企業物流外包風險的識別與評價[3]
對企業物流外包風險進行識別與評價,是有效進行風險防範和控制的基礎。寧雲才等對物流業務外包風險識別及其模糊評價進行研究,指出了我國物流業務外包過程中風險識別的主要內容,闡述了外包風險的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及其套用。
魏曉玲提出,物流外包企業的贏利活動與經營環境決定了風險識別和分析的方法,可參照風險問卷法、財務報表法、損失統計記錄分析法等企業風險識別方法。同時,提出了三種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風險評估方法:機率和數理統計法、專家評價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
李愛國等提出,企業物流主管對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的物流服務是否能滿足自己的需求比較擔憂,這些難以直接量化,最終表現在績效和財務上,即物流外包風險感知包括企業物流主管對績效風險和財務風險的感知兩個方面。
楊茂盛等提出了對風險進行綜合評價的灰色聚類關聯分析法。利用灰色聚類法中改進後的白化函式,計算各評價樣本對各級別的從屬度,然後再分別計算樣本與綜合評價間的灰色加權關聯度,根據關聯度大小確定各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優劣。劉聯輝提出,由於物流風險的模糊性,應採用模糊風險因素分析法進行風險綜合評價。通過對外包物流系統風險因素進行模糊評價分析,確定物流系統風險因素髮生的機率。在物流外包風險識別方面,一般是先給出外包存在的風險,然後再對這些風險因素進行分析,隨意性較強;而在風險評估方面,雖然提出並運用了一些方法,但大多採用模糊評價方法,缺乏完整的體系。這方面的研究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企業物流外包風險的社會防範對策[1]
物流外包不僅對於企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且對於國家經濟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夠起到完善經濟結構、提高國民經濟總體運行質量和國家經濟競爭力這也就說明了物流外包風險社會防範的必要性物流風險社會防範是指全社會為物流外包提供風險防範的環境、分攤物流運營商的風險或承擔一部分風險損失,這裡的社會。既包括政府,也包括相關行業,如金融、保險、教育、政府等等。1.政府部門可為物流外包風險防範提供的措施。
(1)政府為物流外包供信息引導,減少物流外包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風險來源於不確定性。而不確定性又與信息相關。信息越真實、越完整,則物流企業面臨的風險便越小。因此政府或社會為物流發展提供信息指導便十分必要。這種信息指導包括通過政策引導、信息中心的信息服務、新聞傳播、技術諮詢、科技統計、技術交流等方式來進行信息中心提供動態的技術信息和物流需求信息;物流諮詢則是更高層次物流信息服務,它不僅提供信息,而且具有分析和輔助決策功能。政府應加強對物流企業的信用管理.為物流外包企業提供真實準確的物流企業信用等級.從而使物流外包企業信息源多樣化、信息渠道暢通,防範和控制物流外包風險能力大大加強。
(2)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政府應繼續加強物流基礎設施的規劃與建設.儘快形成配套的綜合運輸網路、完善的倉儲配送設施、先進的物流信息網路平台等,為現代物流發展提供重要的物質基礎條件。政府應重視對物流基礎設施的規劃,規劃工作要充分考慮物資集散通道,各種運輸方式銜接及物流功能設施的綜合配套。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在全面規劃和充分論證的基礎上.鼓勵國內不同所有制的投資者和外商投資企業參與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要兼顧近期需要和長遠發展.注重硬體建設和軟體管理相結合。政府部門對公益性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應在土地、稅收、資金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
(3)政府應加大物流服務提供商采標力度。政府應積極推進物流標準化的實施.主要應從物流企業標準、物流企業分類標準、托盤標準、信息化標準等方面人手。物流服務商要著重推行各種標準。保障物流服務的質量,減少企業物流外包風險。
(4)及時出台有關第三方物流法規。政府要繼續提高對發展物流重要性的認識.明確自己在發展物流中的作用.在加快現代物流發展的同時,應儘快建立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符合國際慣例的現代物流法規,建立統一綜合的國家物流管理機構.結束不同物流環節有關管理部門各自為政、相互之間有矛盾且難以協調一致的局面,努力為物流企業的發展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務.消除物流發展過程中的各種障礙.風險.為發展物流創造寬鬆的運行環境和良好的體制環境。
2.保險行業積極開展企業物流外包業務保險。
風險和保險的關係好比是矛和盾的關係。從理論上講,哪裡有風險哪裡便有保險。但是由於物流外包企業面臨的風險繁多,種類複雜,既有投機風險,也有純粹風險;既有自然風險.也有人為風險。因而物流外包業務保險即使在已開發國家也岡存在諸多障礙而未能有效拓展。諸如物流企業外包風險的評價、外包風險責任的認定、保險費率的確定、損失的估測均極為複雜儘管如此物流外包業務保險仍然不失為一種防範和轉嫁物流企業風險的好方法.有大力發展的必要和空間
3.行業協會的作用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行業協會足作為連線政府和企業的橋樑和紐帶,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方面,過去政府不該管,或者單靠政府難以管好,但從企業和社會發展需要來看.又需要有人管的職能,應該由行業協會來承擔:另一方面,企業成為市場主體後,面臨著更Jfl複雜多變的競爭環境.需要建立新的社會溝通機制和利益保障機制.很多工作僅靠單個企業難以做到,即便能夠做到也會付出較高成本,也應該巾行業來承擔。我國的物流行業組織在推進物流標準化發展、推進物流技術進步、人才的培養等方面都應該發揮重大作用。加強對物流服務提供商的行業信譽監管.為物流外包企業提供真實可靠的信息,減少物流外包過程中的逆向選擇,推動物流服務商和物流外包商互動發展
企業物流外包風險的自我防範對策[1]
1.運用科學的方法選擇物流服務提供商。選擇物流服務商是一個複雜的過程.要從眾多的第三方物流服務商中選擇到能滿足企業要求的服務商是比較困難的。一般可採用直觀判斷法、招標法、協商選擇法和層次分析法等方法進行選擇.這些方法各有優缺點.企業應根據自身物流業務的特點選擇使用但根據實踐經驗.招標法套用較多.次分析法較為科學,招標法和層次分析法結合使用效果更好。
2.加強物流服務商的績效管理與監督。
企業具體執行物流合作方案時.必須在明確合作各方的工作任務的基礎上.根據合作目標制定完成各項任務的規則和要求,並按照相應標準對工作績效進行適時評估.當物流合作巾出現問題時,就可以及時進行協商改進.避免事態的惡化和造成嚴重損失。從而防範合作風險供應商的績效評價是運用數量統計和運籌學方法.採用特定的指標體系,對照統一的評價標準,按照一定的程式,通過定量、定性分析,對第三方物流供應商在提供服務期間各項物流服務的業績,做出客觀、公正和準確的綜合評判,真實反映第三方物流供應商的服務現狀.以便建立適宜的持續改進機制。然而績效評估和衡量機制7-;足一成不變的.隨著企業的發展.企業需求會發生不斷變化.合作雙方需對績效評估和衡量機制進行及時修改.以適應企業總體發展戰略的需要.促進戰略的逐步實現.提升競爭優勢。企業不斷對供應商進行考核的過程正是促使第三方物流供應商的核心能力得到長期、持續、穩定的發展過程在企業與第i方物流供應商明確了責任後,監督極為重要。根據馬里蘭大學物流中心的調查結果.聯合定期回顧會議足評價第三方物流供應商性能非常有效的方法.客戶調查是客戶對物流服務水平的最好評價.而外部顧問審計在監督第三方物流供應商性能上也是很有效的,但在監督方法中定級最低。
3.強化企業物流外包雙方合作關係管理
建立完善的危機處理體系.當確實遇到風險時。能積極做出恰當反映、處理.對提高第三方自身的聲譽也有益處。第三方物流合作風險管理的核心是加強第三方物流合作中激勵——約束機制、風險防範機制、信任機制、協商機制的建設。總之企業在選擇物流合作夥伴時,要對其進行全面的考查、評估.確保選擇到合適的物流供應商。選擇好物流供應商後,必須對其運作進行嚴格監督、對其運作績效進行及時考評.並提供緊密的合作.同時運用適當的激勵機制促使第三方物流企業不斷改進業務流程,採用新技術,提高服務質量,降低服務成本,從而使雙方合作更加圓滿成功。4.企業應加強物流外包風險管理專項工作企業應將物流外包風險管理的基本流程分為風險的識別、風險的計量、風險管理決策、風險管理決策方案的執行、風險管理後評價五個動態的階段由於物流外包風險管理工作縱向貫穿物流外包活動的始終。同時也橫向與企業各部門的工作緊密相連、因此有必要設定專門的物流外包風險管理經理物流外包風險管理經理應該與物流採購經理一樣為企業物流活動的成功進行工作,並享有相應的責、權、利。
企業物流外包風險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3]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現有文獻對物流外包風險的研究側重於風險防範控制,且多是定性分析,理論深度不夠,定量與實證分析缺乏,存在以下不足:1.對企業物流外包風險的認識存在分歧
對企業物流外包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及其成因,在認識上存在較大分歧。同時,物流外包風險大多缺乏科學的分類標準,或僅從物流外包風險來源或外包過程的角度進行初步分類,沒有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分類的隨意性較強,阻礙了物流外包風險研究的深入。
2.企業物流外包風險的研究內容存在局限性
有關企業物流外包風險的文獻資料,大多針對外包風險問題的某一方面,局限於個別問題的解決和定性研究。其中,對物流外包過程中存在的各種風險及其防範控制措施討論得較多,對外包風險的定量與實證研究很少,尤其是物流外包風險識別、評估和調控管理方面的實證研究還是空白。
3.企業物流外包風險的防範控制缺乏整體方案
物流風險防範控制方面的文獻很多,但這些研究大都從具體操作層面進行,沒有理論分析,特別是物流外包風險因素及其後果之間的映射關係,物流外包風險因素與風險防範控制措施之間的對應關係,缺乏理論基礎。同時,物流外包風險的控制措施缺乏完備性,沒有一個完整的物流外包風險解決方案。
4.企業物流外包風險管理研究缺乏
儘管已有個別文獻涉及到了企業物流外包風險管理問題,並借鑑風險管理的一般理論和方法,探討了企業物流外包風險的識別、分析、評價、預警與防範問題,但缺乏一套完整的物流外包風險因素識別方法,物流外包風險預警評價體系構建與風險定量分析模型方面的研究欠缺,尚未構建起系統的物流外包風險管理理論框架。展望
企業物流外包風險研究[3]
2004年9月,美國發起組織委員會(coso)發布了《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的最終文本;f35r2005年4月,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制定了《商業銀行風險預警操作指引(試行)》;2006年6月,我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印發了“關於印發《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的通知”。這三份材料對我國企業物流外包風險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導性作用,為下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參考,指明了企業物流外包風險研究的方向。1.加強對企業物流外包風險因素的系統研究
企業物流外包風險與許多因素有關,這些因素既影響某個單項的物流外包業務活動,又影響整個物流外包系統的運作。因此,在今後的研究中,要深入探討如何對這些風險因素進行科學分類,如何評測不同風險因素對物流外包的影響,如何評估物流外包風險水平對物流外包績效的影響,如何根據不同的風險因素確定避免、減弱、轉移、分擔物流外包風險的策略。
2.加強對企業物流外包風險管理的全面研究
按照《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的要求,風險管理包括八個相互關聯的構成要素。按照《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的要求,風險管理包括五個基本流程。就物流外包風險管理而言,現有研究只是在風險識別與應對、風險評估、風險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而在內部環境、目標設定、信息與溝通、監控等方面還是空白。另外,還要對物流外包風險管理組織體系構建,以及如何將物流外包風險管理納入企業風險管理框架進行研究。
3.加強對企業物流外包風險預警機制的深入研究
風險預警機制研究已在其他領域廣泛展開,就物流外包風險預警領域而言,儘管已有一些研究成果,但無論從系統性,還是從實用性角度來講,都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缺乏實證研究。鑒於其他領域的風險預警機制在防範控制風險方面的作用,以及企業物流外包風險預警的客觀需要,有必要對企業物流外包風險預警機制進行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