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學教程

企業文化學教程

《企業文化學教程(第二版)》站在企業文化理論與實踐前沿,吸收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完整地探析了企業文化學科形成的時代背景、理論淵源及在管理科學中的地位,界定了企業文化作為微觀現象、管理方式和管理理論的不同內涵,論述了企業文化的基本體系和演變規律,從實踐角度闡明了企業文化不同建設主體的不同作用以及企業文化工程的建設方法,對未來企業文化的創新與發展進行了前瞻性分析。《企業文化學教程(第二版)》內容新穎,實用性強。適宜作高校工商管理、財經類專業教材和工商企業培訓教材。

基本內容

書名:《企業文化學教程(第二版)》

企業文化學教程企業文化學教程

編著:王成榮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9787300098944

開本:32開

頁數:322 約重:0.410Kg

定價:¥32.00

文章節選

一、企業形象——企業文化的外顯形態

表面看來,企業形象是企業的一件“漂亮外衣”,不管企業內在文化如何,只要善於包裝,就可以做到“金玉其外”,在市場上傳播美名。實際上,經受市場長期考驗的企業形象是包裝不出來的。企業形象作為企業文化的外顯形態,既是企業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又是企業文化的載體。企業形象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產,集中地表現在“文化資本積累”的價值上。從一個成功企業的形象上,不僅可以感受到該企業的文化,甚至可以感受到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文化。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企業經營資源的重點已經由物質資本轉向文化資本;在世界市場上的企業競爭本質上是文化的較量。企業形象建設成為企業謀求生存的重大戰略問題。

(一)企業形象的內涵與特徵

1.企業形象的概念及內涵

解讀企業形象的內涵,需先從了解形象的概念人手。形象一般是指能夠引起人們思想和感情活動的具體形狀和姿態,進而說是人們對於特定人和事物的一種認識和評價。這包括兩層含義:形象是一種事物具體的形狀和姿態,是具體的、客觀的;形象是事物具體形狀和姿態在人們心目中的感受,反映了人們的一種認識和評價,是抽象的、主觀的。形象是一個帶有普遍意義的概念,無論是一個人、一個企業,還是一個城市或一個國家,都存在著形象問題。確立形象的目的在於識別,就是通過具體可感的視覺或行為表現,象徵地顯示一種價值和意志在社會公眾心目中引起思想和感情的反應,從而影響人們的行為趨向。

企業形象是一個企業在顧客及社會公眾心目中的總體印象,進而說是顧客和社會公眾(包括員工)對企業的整體認識與綜合評價。

(1)企業形象是主客觀的統一。從客觀上講,它反映的內容是企業自身的特徵和運營狀況,是一種客觀存在;從主觀上看,它反映消費者和社會公眾(包括員工)對企業整體經營的認識和評價,屬於觀念形態。企業形象所表達的是一種關係,即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企業與社會公眾(包括員工)之間的關係。企業形象會影響消費者是否購買該企業的產品和服務,社會公眾是否關注和支持該企業的發展,是否選擇到該企業就職並願意為該企業奉獻等。良好的企業形象是企業與社會共同塑造的。所以,企業在塑造形象過程中,既要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在眾多企業中脫穎而出,又要注意滿足消費者和社會公眾的心理需求和審美情趣,爭取消費者和社會公眾的認同。 《企業文化學教程》第一版面世迄今已5年多。承蒙讀者厚愛。截至2007年9月,本書先後印刷7次,發行量達到4.5萬冊,據不完全統計,有50餘所高校、教育機構及上百家大中型企業選用本書作為培訓教材。這對作者是一個激勵。

幾年來,在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和企業迅速轉型的背景下,中國企業文化發展進入黃金時期,理論研究日益深入,實踐探索推陳出新,企業文化領域迅速升溫。期間,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於2005年發布了《關於加強中央企業企業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同年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現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又把“企業文化師”作為一種新職業納入了國家職業大典,2006年,《企業文化師國家職業標準》正式對外頒布,大大推動了企業文化學科的繁榮。各高校、教育機構和企業對企業文化類書籍的需求日益旺盛。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報告要求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培育文明風尚,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推進文化創新,增強文化發展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這對新時期中國企業文化建設提出了更高的標準,指出了明確的方向。

幾年來,在企業文化理論研究方面,我除了參與各種國內外學術討論與交流外,還先後出版了《企業文化大視野》(人民出版社,2004)、《企業文化學(第二版)》(與周建波合作,經濟管理出版社,2007)兩部著作,公開發表了《企業文化理論與實踐若干問題辨析》、《企業文化方格論》等十餘篇相關學術論文。在企業文化理論上形成一些新的積累。

序言

企業絕不僅僅只是純經濟學意,義上製造利潤的機器,而應同時是一個有思想、有感情、有追求的生命肌體。他有事業成功的成就感和樂趣,也有經營失敗的挫折感和沮喪;他有對物質財富的渴望,也有對人文與社會的關懷。決定企業命運的因素可能很多,但使一個偉大的組織能夠長久生存下來,最主要的條件絕非結構形式或管理技能,而是我們稱之為信念的那種精神力量,以及這種信念對於組織的全體成員所具有的感召力。從這個意義上說,企業文化是“企業的整體人生”。

因此,富於長遠眼光的企業家,當荷擔如來,以開國運、啟鴻蒙為己任,用崇高的目標,統領和凝聚全體員工的指導思想或價值為目標。

作者簡介

王成榮,北京財貿管理幹部學院教授。企業文化和品牌戰略著名學者,管理學博士,經濟學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主要社會職務:

中國企業文化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企業聯合會高級管理顧問、中國商業聯合會專家委員、北京市企業文化建設協會副會長、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特邀研究員;擔任中國市場學會、中國商業經濟學會、中國商業文化研究會等全國性學術團體的理事和學術委員會委員,擔任中國商業名牌管理委員會、中國企業文化管理師評審會及認委會、中國企業文化獎評審委員會委員等;同時擔任十餘家大公司戰略顧問、獨立董事,及北大、人大、清華等大學的講座教授。

現供職於北京財貿管理幹部學院,任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商業研究中心主任。

出版學術著作及教材二十餘部,代表作有《中國名牌論》、《企業文化學》、《企業文化大視野》等;發表學術論文160餘篇。主持“中國名牌戰略研究”、“品牌價值的評價與管理研究”等國家和省部級重點課題研究19項。為中國同仁堂集團和北京市人民政府等60多家知名企業或政府機構提供專業諮詢與策劃。參加國內外學術研討交流活動百餘次,做學術報告數百場。

媒體推薦

書評

研究企業,探索管理,不能光看制度好壞、方法優劣,要深入到制度與方法的背後去考察各種文化基因及其組合狀態。只有這樣,才能從更高層面去把握企業的運行脈搏和興衰規律。企業文化學應該是一門為人們提供這樣一種思維方法和實踐方法的套用學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