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點
1、企業間的合作正被一種合作思維而不是以往的單純競爭所引導;
2、企業間的合作正在被賦予越來越多的知識含義;
3、企業間的合作正在越來越多地使用最新科技成果和手段;
4、企業合作環境發生了變化。信息產業的發展給企業合作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國際經濟與市場一體化使得全球化的企業合作成為可能;科技的進步與創新大大推動了企業之間的合作。
形式
當今具有代表性的企業間合作形式有:企業合作網路、戰略聯盟、供需鏈管理、企業集團等。
企業合作網路
企業合作網路就是將企業和經濟組織間相互依賴的活動關係看作是一種企業網路,而各種從事這類活動的經濟行為者就是網路中的節點。處於企業網路中的企業間的互動將不是通過市場交易,也不是通過企業的內部一體化過程,而是通過組織間的彼此協調來完成。企業可以通過網路來獲得資源,使自己有可能克服自身的局限,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
戰略聯盟
戰略聯盟又稱策略聯盟,它是兩個乃至多個企業或經濟組織之間為了達到某種戰略目的,通過某種契約或者部分股權關係而形成的一種合作形式。戰略聯盟的主體對象十分廣泛,它不僅包括企業通常意義上的合作實體,如互補意義上的生產商、科研院所、政府部門、供應商、上下游企業等,還可能包括對手企業。戰略聯盟的主體之間的合作,有時是全面的,但更多的時候是基於某一特定的目的,在某一方面所進行的合作。
供需鏈管理
供需鏈管理實際上是一個企業與其供應商、供應商的供應商,依次向前直到最初的供應商,以及與其銷售商、銷售商的銷售商,按此向後直到最終用戶之間的關係網鏈。供需鏈管理是市場渠道各層之間的一個聯結,是控制供需鏈中從原材料通過各製造和分銷商直到最終用戶的一種管理思想和技術。
企業集團
企業集團是多個法人企業通過一定紐帶,具有多個層次的,並允許跨行業、跨部門、跨所有制、跨國所組成的大型經濟聯合組織。企業集團的形成有兩種途徑,一是由一家大企業裂變而成,二是由兩個以上的企業通過合作形成一個多法人企業。企業集團是為了進一步提高企業合作的效率而產生的,它是出於將外部合作內部化的目的,尋求一個在企業聯合體內部完成企業間合作的過程。
業務外包
業務外包所推崇的理念是,如果我們在企業價值鏈的某一環節上不是世界上最好的,如果這又不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優勢,如果這種活動不至於把我們同客戶分開,那么我們應當把它外包給世界上最好的專業公司去做。也就是說,首先要確定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並把企業內部的智慧型和資源集中在那些具有核心競爭優勢的活動上;然後將剩餘的其他企業活動外包給最好的專業公司。
虛擬企業
所謂虛擬企業是指在有限資源的條件下,為取得最大的競爭優勢,企業以自己擁有的優勢產品或品牌為中心,由若干規模各異、擁有專長的小型企業或車間,通過信息網路和快速運輸系統連線起來而組成的開放式組織形式。
原因
企業間合作原因多樣化,但是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獲取單個企業無法達到的協同效應,彼此合作的動機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資源依賴的互補
企業必須要與它所處的環境進行交換來獲取需要的資源,這就需要企業與外部各種實體之間相互依賴,有助於企業長期績效產生 (Kalwani and Narayandas,1995)。外部組織可以是供應商、競爭者、顧客、政府部門,甚至是與企業相關的外部實體。在企業參與合作夥伴的建立中,可以增強控制關鍵資源的能力,以獲取先進技術和稀缺資源,實現關鍵資源的優勢互補,這是一種戰略資源需求和社會資源機會驅動的結果,是公司尋求比其他資源聯合可以更好地實現資源價值的最佳化資源邊界的嘗試。
核心能力的加強
核心能力從戰略上將企業與其他企業區分開來,它注重帶來企業本身具有而競爭對手不具備的顯著競爭優勢,這種競爭優勢具備價值性、稀缺性、不完全可模仿性、不可替代性等(Prahalad and Hamel,1990),並由此產生高於市場平均水平的利潤。企業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在每個方面做的最好。企業集中力量發展提高自我核心能力高的活動,把自己不擅長的、不重要的活動交給其他企業去完成,由此產生了合作,出於自身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內部驅動,合作具有長久性和相互信任性。
企業戰略的選擇
企業建立戰略夥伴關係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競爭能力或市場行銷能力。夥伴關係建立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不單純是從某種資源需求或交易成本的角度進行考慮,戰略合作選擇的範圍較為廣泛。
相互學習的需要
企業之間建立合作關係可以使其獲得新的學習機會。從對方獲取新的技術和技能,並通過自身創新和發現利用提高企業優勢,最佳化學習曲線,達到發展和壯大的目的。
制度完善的需要
制度環境和社會規範會給企業形成壓力。企業必須向著社會規範的方向努力,最好加入到合作夥伴的關係之中,獲得別人的信任以及一些相關資源,以提高規範化、制度化的能力,幫助自己得到關鍵資源和經驗,使其聲譽、社會價值與環境相吻合。
關係加強的途徑
企業的關鍵資源可能在組織的邊界之外,這就需要它們內外構建關係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如特定關係資產、共同擁有的知識、互補的資源和能力、有效的管理機制,合作方關係的設定,以有利於協同發展和提高生產率,關係構築越強,企業獲取經驗和資源的能力也就越強,對手越難於模仿。
前提
1、優勢互補。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優勢,即使是同一行業的生產經營同樣產品或服務的企業,其優勢也不完全相同。
2、存在互補性產品。產品的互補性是企業合作的又一個基礎。因為一種產品的生產銷售可以帶動另一種產品的銷售。
3、有可能形成供需鏈。
4、相互競爭的企業對有限的資源進行爭奪時。這時如果繼續強化競爭,結果是誰也占不到便宜。當有必要對有限的資源進行重新分配利用時,合作就成為可能。
5、當存在瓶頸現象時,企業單靠自己的力量在短時期內難以突破時,合作成為可能。
6、當企業無法完成自己的目標或自己完成所有的任務目標成本太高時,可以考慮尋求合作夥伴。
7、合作是企業發展的必然需求,老闆的思想境界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意義
1、增加合作各方的收益。這是合作的根本基礎。通過合作,合作各方可以利用合作的整體優勢,把蛋糕做大。與此同時,合作各方都能從中獲得較多的收益。
2、通過合作可以創造和開拓新市場。通過合作,企業間可以聯手利用各自的優勢,共同開拓一個市場。如果企業之間不合作,單靠自己的力量,有時是不可能開拓一個新領域的。
3、通過合作可以加快產品開發和投入市場的進程。當今的社會是一個競爭特別激烈的社會,市場的變化也非常迅速。一個市場機會的出現,很快會有許多企業來爭奪。企業必須儘早地開發出滿足這一市場機會的產品,否則企業就會被市場淘汰,為此企業必須加快產品開發的步伐。要加快產品開發的步伐,除了企業本身努力,重要的一點就是合作。
4、通過合作可以使合作各方費用共攤,風險共擔。現代企業的產品開發、生產、銷售等活動越來越複雜,企業花在經營方面的費用也越來越多,這樣就增加了企業經營的風險,一旦決策失誤或在經營過程中出現難以預測的情況,企業很可能遭受很大的損失,甚至一蹶不振。通過合作,可以將研究開發和經營的費用分攤給合作各方,同時經營的風險也分散給各個企業。
5、促進資源的合理利用。在經濟活動中,所有資源都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都必須在一個合理的限度內使用。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讓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用對大家都有益。但是在無序競爭的條件下,很難保證資源得到合理的利用。
6、合作是制定標準的需要。
7、企業間的合作也是面對競爭的一種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