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歷
任明煬,生於1982年,詩人、劇作家、舞台劇導演、戮力革新的當代劇場作者。他的主要作品有《樂遊原》、《明年的這個時候》、《好好好》、《昨夜的雙擁路》等,受邀參加北京青年戲劇節、上海秋收季節當代表演藝術年度展演、山東國際小劇場戲劇節等。他於2005年創建的聆舞劇團是上海最具影響力的話劇演出團體之一。2009年創建任明煬戲劇工作室。
任明煬劇場作品年表
首演時間 | 作品名 | 導演 | 劇本(編劇) | 演出地點 | 其它信息 |
2007年12月 | 昨夜的雙擁路 | 任明煬 | 任明煬 | 上海下河迷倉原創俱樂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北京9劇場、中國戲曲學院小劇場、山東省話劇院小劇場等 | 2009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 2009山東國際小劇場戲劇節 |
2009年4月 | 樂遊原 | 任明煬 | 任明煬 | 上海下河迷倉原創俱樂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北京9劇場等 | 2011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 |
2009年11月 | 明年的這個時候 | 任明煬 | 任明煬 | 上海下河迷倉原創俱樂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北京蓬蒿劇場、北京木馬劇場、深圳石廈戲劇主題館等 | |
2010年10月 | 好好好 | 任明煬 | 任明煬 | 上海下河迷倉原創俱樂部、北京9劇場、北京蓬蒿劇場 | 2011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 |
2011年11月 | 沒什麼? (為了一點小事兒) Pour un oui ou pour un non | 任明煬 | (法)娜塔莉·薩洛特 Nathalie Sarraute | 上海長寧文化藝術中心 | 上海迷倉源代出品 主演:婁際成、俞洛生 |
2012年9月 | 驀然回首 | 任明煬 | 童道明 | 北京蓬蒿劇場 | 2013北京南鑼鼓巷戲劇節 |
2012年10月 | 斷章 | 任明煬 | 潘乃奇 | 成都市勞動人民文化宮 | 成都藝術劇院出品 川劇和話劇的結合 主演:蔡少波、馬麗、孟霞、李多 |
2012年12月 | 湖 | 任明煬 | 任明煬 | 北京蓬蒿劇場 | 2012旅程藝術節邀約作品 2013年5月在烏鎮戲劇節青年競演單元演出 |
2013年9月 | 您的口音 | 任明煬 | 任明煬及劇組集體創作 | 2016年8月 天津空港經濟區文化中心 2016年6月 吉林人民大劇院 2015年6月 合肥大劇院多功能廳 2015年4月 南京大學仙林校區黑匣子劇場 2015年4月 武漢403國際藝術中心 2015年4月 張家口工人文化宮 2014年12月 天津人民藝術劇院實驗劇場 2014年10月 石家莊人民會堂精英劇場 2014年5月 烏鎮西柵景區國樂劇院 2014年3月 上海1933微劇場 2014年3月 杭州木馬劇 2013年12月 北京蓬蒿劇場 2013年9月 北京後山藝術空間 | 2013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 |
2014年5月 | 東海暴風雨 | 任明煬 | 莎士比亞《暴風雨》朱生豪譯本和方平譯本、劇組集體創作 | 烏鎮西柵景區國樂劇院 | 文化烏鎮出品 烏鎮戲劇節藝術家駐地創作項目 2014烏鎮戲劇節特邀劇目 |
2014年9月 | 倪煥之的故事 | 任明煬 | 葉聖陶長篇小說《倪煥之》 | 北京朝陽9劇場 | 2014北京青年戲劇節 |
2014年10月 | 不安寧:童年故事 | 任明煬 | 任明煬 | 2014年10月 上海戲劇學院 2015年11月 北京蓬蒿劇場 2016年1月,天津人民藝術劇院 | 2014上海國際藝術節青年藝術創想周 |
2015年10月 | 愛的喜劇 | 任明煬 | 易卜生劇作《愛的喜劇》林驤華譯本及劇組集體創作 | 2015年9月30日-10月4日,北京蓬蒿劇場 2016年6月,合肥大劇院多功能廳 2016年5月,中國傳媒大學400報告廳 2016年1月,天津人民藝術劇院實驗劇場 2016年6月,合肥大劇院多功能廳 | 易卜生國際、易卜生在中國出品 任明煬實驗劇團演出 |
2016年10月 | 愛的債主 | 任明煬 | 斯特林堡劇作《債主》任明煬譯本及劇組集體創作 | 2016年10月,北京蓬蒿劇場 2016年12月,首屆銀川青年戲劇節 2016年12月,天津市河西區文化中心,2016天津北方青年演藝展演 | 任明煬實驗劇團出品 |
2017年12月 | 愛的贏家 | 任明煬 | 德語作家奧頓·馮·霍爾瓦特劇作《卡西米爾和卡羅琳》任明煬譯本及劇組集體創作 | 2017年12月,天津光華劇院,2017天津北方青年演藝展演 2018年4月,福建晉江戲劇中心 | 任明煬實驗劇團出品 |
任明煬劇場作品
昨夜的雙擁路(2007)
該劇於2007年12月在上海下河迷倉原創俱樂部首演,隨後獲邀參加2009年北京青年戲劇節和第三屆山東國際小劇場戲劇節。
《昨夜的雙擁路》是一次從劇本出發的劇場實驗,有意識地繼承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西方“荒誕派戲劇”的傳統。但該劇已經脫去了粗淺的表面模仿,而是更多地抓住了“荒誕派”的精神內涵,並將其與當下生活、時代精神、“中國特色”熔為一爐。
劇情簡介:無業青年張濤成天在家做著成為大作家的美夢,有一天,一個從遠方來的名叫王偉的男子找到了張濤的家。王偉認出了張濤是自己的中學同學,張濤既尷尬又忐忑不安。王偉此行是為了完成一個可怕的任務,張濤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化解了危機。張濤叫了外賣,要與王偉一醉方休,誰知來送外賣的李敏和趙莉也是張濤的中學同學……《昨夜的雙擁路》展現的是當代“都市人”的內心世界, 用看似荒誕無聊的情節描繪似曾相識的生活場景。
國際戲劇評論家協會中國分會理事長、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主任張先教授認為該劇表現出了一種對人類內心世界的洞察和關注,那種狂歡過後的淒涼很令人感動。
戲劇史論家、中國戲曲學院戲曲文學系主任謝柏梁教授認為,該劇以獨特的藝術手法反映了當代“都市人”在物質生活、人際關係中的奮力掙扎,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作品。
樂遊原(2009)
該劇於2009年4月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首演。
《樂遊原》是一出關於尋覓、遺忘、宿命以及夢中之夢的戲。幾個人物之間的關係若即若離、似是而非,破碎的情節、不合常理的對白恍如夢境。劇中最特別的角色當屬20世紀80年代的英雄人物"賴寧",這個在現實世界裡真實存在過的人物,卻給這個戲增添了幾筆濃重的虛幻色彩。劇名"樂遊原"是一個古地名,位於今西安市內。詩人李商隱曾在樂遊原上留下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千古絕唱。該劇借用樂遊原和賴寧,製造了一個獨特的符號世界。該劇真誠地呼喚積極求索的人文主義精神,激勵人們充滿信心地燃起理想主義的火炬,去探索廣闊的天地、開創壯麗的人生。
明年的這個時候(2009)
該劇於2009年11月在上海下河迷倉原創俱樂部首演。
一個曾經窮奢極欲、如今一無所有的男人,一個背叛了自己的丈夫、卻又被情人拋棄的女人,三個曾經桃園結義、如今天各一方的男人。一個三流旅館的房間,一條鄉間的小路。奔走、踟躇、停留、等候……明年的這個時候,是否會看到柳暗花明的美景。
《明年的這個時候》用四人獨白的形式,呈現出了一種契訶夫式的憂傷:對未來始終懷有一種美好期待,卻始終無法逃離當下生活的泥淖。同時,貫穿全劇的即興噪音表演也傳達著現實世界的混亂和粗暴。該劇體現了作者對“總體劇場”、“音樂化劇場”的不懈追求。
好好好(2010)
四個演員在一片狼藉的舞台上開始了他們新的旅程。當歷史的戲劇落幕之後,我們該如何重建新的演出?《好好好》是一個"散戲之後的演出"、"廢墟之上的演出",它訴諸理性,並主動地揭示劇場藝術的界限,與觀眾一起探討"如何重建"的問題。
以青戲節的版本為例,《好好好》是一出建立在《樂遊原》演出“廢墟之上的演出”。開始之前,《樂遊原》作為主要部分已經結束,滿地的桌球和被打碎的蘆薈花盆均是《樂遊原》的“廢墟”遺留;當《好好好》開始時,它們從戲劇性懸念和象徵性指代中抽身,回歸其作為“舞台布景”的本來面目。於是,一個祛魅的舞台空間構成《好好好》發生的情境:一場演出已經結束,疲憊的演員不再扮演角色,他們作為“自己”重新登上舞台。但是,《好好好》在一個“摹仿”裸露的舞台上面,依然沒有製造“幻覺”的願望——演員們拿著台詞本上場,邊“演”邊對詞,且台詞本的內容並非《樂遊原》而是《好好好》,以往被遮蔽的文本由缺席轉為出場,同時《好好好》作為一場“演出”又將質疑的聲音不斷指向自身,一旦發現“確定”便立刻“不確定”,一旦製造“中心”便立刻“播散”,於是劇場變成一個無限的鏡像空間。在這個空間中,可謂出現了所有專業演出的“禁忌”,譬如:桌球“布景”對演員“表演”的阻礙,重複性台詞的間歇性遺忘症,演員“下班”回家集體對觀眾的“棄場”。這些場面如若沒有一個時刻在場的“自我意識”,那么演出將變成一場鬧劇,且這種作者“自我意識”的曝露使《好好好》只有納入“元戲劇”範疇之內才能進行有效的品評。 “元戲劇(metatheatre/metadrama)”這一概念由萊昂內爾·阿貝爾(Lionel Abel)在其1963年的著作《元戲劇:一種新的戲劇形式》中提出,關於它的定義訴諸“關於戲劇的戲劇”、“戲劇轉向自身”、“自我意識”等幾種意義的互為參照。歷史上可以歸入“元戲劇”範疇進行討論的劇作包括威廉·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The Tragedy of Hamlet, Prince of Denmark)、路易吉·皮蘭德婁的《六個尋找劇作家的角色》(Six Characters in Search of an Author)、湯姆·斯托帕德(Tom Stoppard)的《羅森克蘭茨和吉爾德斯特恩已死》(Rosencrantz and Guildenstern Are Dead)等。任明煬作品《好好好》所以歸入“元戲劇”範疇,在於其強烈的“自我意識”導致它對劇場自身形式進行了質詢和探究,同時對壓制力量——傳統劇場進行了嘲諷、牴牾,甚至侮辱,舞台上發生的“失誤”均是導演外化其“自我意識”的手段,而觀眾處在還不熟悉這一審美概念的語境下,《好好好》在劇場無法獲得通暢順利的對話也便“理所當然”。
驀然回首(2012)
老知識分子袁教授在夢中經黑衣仙人點撥,反思了自己的人生。在他幻想中,巴金與曹禺感慨他們的人生和友誼、托爾斯泰與耶穌坐而論道。這個作品由兩位演員和一位吉他手出演,充分調動“前衛劇場”的豐富語彙,傳達一個知識分子的自省、悔恨、勇氣,以及對自由的渴望,在觀者的腦海中製造思想的激流。該劇的劇本出自我國著名的俄羅斯文學專家、戲劇評論家童道明先生之手。
童先生的這個劇本,充滿了困惑、自責、悔悟,但也充滿了勇氣,充滿了對這個世界的愛,充滿了對自由、寧靜的渴望。很多人說,這個劇本不適合上演。誠然,這個劇本也許不像個“劇本”,因為它缺乏我們通常所說的“戲劇性”,也缺乏一個有效的“戲劇結構”。但是,這個劇本的思想含量已足夠支撐整個演出。我們只需把這個劇本放在當代劇場(後戲劇劇場)的場域中,一切“問題”都會變成“不是問題”。因為,當“劇作”降級為“文本”、與其它藝術手段平起平坐、不再是統攝整個演出的至高權力時,傳統的“戲劇式結構”也將自行解體,演變為片段式的“拼貼結構”,而“戲劇性”也變成了可有可無的東西。於是,演員的肉體和聲音,以及文本、影像、錄音、聲音表演者、燈光設計、觀眾參與等,共同鑄就了整場演出的“血肉”。同時,演員們也放棄了“逼真式模擬”的表演方式,而改用“不失自我”的“轉述式表演”。
您的口音(2013)
夜的城市,大廈、立交橋、公車、小飯館……張斌是一個“屌絲”,他在光怪陸離的都市叢林中漫遊,體會著自己和旁人的痛苦。《您的口音》描摹著當代中國大城市裡的眾生相,空曠的舞台上,貼小廣告的小姑娘、保潔員、酒吧歌手、計程車司機……他們有話要說。
這個戲沒有一個事先寫好的劇本,所有的"內容"都是劇組成員在排練過程中"玩兒"出來的。所以這個戲就像是一場遊戲,充盈著一股鮮活之氣,也非常地貼近現實生活。這個戲的腳本只有5頁紙,但實際演出時長可達90分鐘。由"集體創作"產生的"活文本",閃爍著即興的火花,每一場演出都是不同的。六位演員的表現非常出色,很了不起。
東海暴風雨(2014)
1935年秋,中國東海的一場暴風雨,讓一艘正在向杭州灣航行的蒸汽船發生了事故。船上的幾位重要乘客在距離事發海域不遠的一個荒島上經歷了一場奇遇。這個荒島上住著米普羅和他十七歲的女兒米蘭達。米普羅原是浙江烏鎮的一位著名中醫,十二年前的一天夜裡,他帶著五歲的女兒逃到了這個荒島上……
倪煥之的故事(2014)
1917年,憤世嫉俗的知識青年倪煥之懷揣著教育救國的理想,經友人金樹伯介紹,來到一個江南小鎮的國小里當教員。倪煥之與校長蔣冰如引為知己,一同戮力進行教育改革。金樹伯的妹妹金佩章同樣熱心教育,很快就與倪煥之相愛並結婚。可有了孩子之後,金佩章卻變成了"家庭婦女",終日沉湎於各類家務瑣事,距離婚前的進步女性形象越來越遠。同時,倪煥之和蔣冰如對教育改革的熱情也逐漸降溫。幾年後,失意的倪煥之隨革命者王樂山去了上海,積極投身於社會改造活動,卻再次領教了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無情落差……
不安寧:童年故事(2014)
馬亮亮1980年代出生於中國南北方交界地帶的一個小鎮上,父親是軍人,母親是國營商店的售貨員。馬亮亮向觀眾講述自己的童年生活:軍屬大院、小夥伴們、外公和外婆、姨媽們、搬家、父母離異、離開小鎮……在不斷的回望和“重現”之中,馬亮亮重溫了成長曆程中的發現、喜悅、憂傷、困惑……同時也和觀眾一起開始反思: 在初嘗人生滋味的童年,一個孩子是怎樣建立起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和愛憎。
四位女演員扮演除馬亮亮之外的所有角色(包括男性角色),她們在馬亮亮的記憶中穿梭,是她們讓馬亮亮的記憶得以“重現”。 馬亮亮加入她們的時候,就會變成童年時代的馬亮亮。但有時,她們也會和馬亮亮一起,跳出回憶,在回憶之外對回憶發表看法。
愛的喜劇(2015)
文學青年付克在大三的時候因“拒絕被教育”被學校開除,此後一直晃晃悠悠,“不務正業”。因為他的生活狀態和“無產可依”,他和司凡希的戀愛遭到了司母的強烈反對。付克的好友林德,非常欣賞付克的反叛精神,一直堅定地和付克站在一起,也因此結識了司凡希的妹妹司安娜並與之戀愛——“本分”、“靠譜”的林德很快就得到了司母的認可。付克計畫帶著司凡希和林德去雲南過一種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生活,這個計畫引起了司母的恐慌。司母派出了單身貴族顧總和曾經白手創業如今家庭幸福的曹老師對兩對戀人進行感化和打擊。司母的良苦用心很快就見到了成效: 林德和司安娜領取了結婚證,開始專心地經營起兩人的小日子,並堅決地與付克劃清了界線。性情倔強的司凡希,一向都渴望著過一種"追隨內心真實意願"的生活,並因此總是與母親發生爭執,她和付克的甜美愛情是她唯一的精神港灣。無奈的是,這種“不切實際”的愛情在“主流價值觀”的圍剿之下,最終敗下陣來。司凡希宣布"融入俗世"。付克獨自離去,繼續去追尋心中的理想世界。
愛的債主(2016)
一對年輕夫婦正在經歷一場情感風波,而前夫的出現,讓他們的感情“實質”得到了徹底的暴露,也讓他們的生活瀕於毀滅。幽默風趣的語言、對兩性關係的精確剖析、對精神角力的精彩描摹,令人難以置信:這是瑞典文豪斯特林堡寫於1888年的劇本!而且迄今為止,這個劇本還沒有漢語譯本。任明煬實驗劇團首次用漢語演出了這個劇本。
愛的贏家(2017)
一個不知道叫什麼的節日,遊樂園,摩天輪,歡樂的人群。大米為了挽回“變心”的女友羅玲,苦苦追隨。可是羅玲卻和其他男人展開了愛情遊戲……大米的朋友狼哥和李娜是一對看上去很相愛的情侶,可是,李娜的喜怒無常和神經質,卻讓狼哥越來越無法消受……在一場慘烈的事故之後,“幡然悔悟”的羅玲卻無法挽回已死了心的大米,李娜也終於失去了她“深愛“的狼哥……
在這都市的叢林裡(2018)
金融大鱷史林在小飯店偶遇性情耿直的打工青年喬偉斌。史林已經預計到自己的產業即將傾覆,於是便邀請喬偉斌“幫個忙”。喬偉斌接受了史林的“酬勞”,開始揮霍無度,也徹底告別了從前的自己。史林在求仙問路的途中,偶遇喬偉斌的姐姐喬麗,並與其相愛。一年後,史林的產業“東窗事發”,喬偉斌作為法人代表和從犯,被判處有期徒刑兩年。出獄後,喬偉斌與姐姐重聚。而此時的史林也決定結束逃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