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一侯

仲一侯

泰州人,畢業於南京工業學校機械系,1918年至1931年曾任溱潼、廣武等地及泰縣女子職業學校教師。

人物簡介

仲一侯 仲一侯

仲一侯 (1895—1970),名中,泰州人,住泰州楊柳巷(今鼓樓大橋西北側河濱公園內)。父少卿,前清秀才;妻子陳佩章皆能詩。里人劉楚湘曾以詩讚道: “一門風雅居深堂,楊柳都沾翰墨香。”仲一侯畢業於南京工業學校機械系,1918年至1931年曾任溱潼、廣武等地及泰縣女子職業學校教師,1931年至新中國成立後,歷任全國古物保管會泰縣分會委員、泰縣修志局編纂、泰縣縣立中學、縣立師範、私立時敏中學、青年業餘中學教師,縣級泰州市政協委員、政教經費委員,民革成員。 南社是辛亥革命時期的進步文學社團,以振興中華為宗旨,也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革命文化團體,1909年成立於蘇州,發起人為陳去病、高旭、柳亞子等,初入會者僅17人,其中14人是同盟會會員。它與同盟會相呼應,樹立起民主革命的旗幟,積極鼓吹 “三民主義”,提倡民眾文學而歸結到社會主義的實行中,囊括了大半箇中國知識分子的精英。他們以詩言志、以畫表義、以酒泄憤、以文議政,欲憑文字播風雷。南社提倡民族氣節,應和民族民主革命,反對清王朝。命名為 “南社”,意謂 “操南音不忘本”,亦即表示反清革命。從成立到1923年底的十多年時間,入社人數就發展到1100多人,社員遍及全國各地。

江蘇是南社的誕生地和主要活動地,也是南社社員最多的地區,當時的泰州就有仲一侯、馬錫純、韓稂、韓棠、陳佩章 (女)、程習朋(女)6人參加,其中仲一侯與陳佩章夫妻二人,同為南社社員。
1913年仲一侯經柳亞子介紹加入南社,並在 《南社從刊》上發表詩歌。1923年又以南社社員的資格經柳亞子介紹參加新南社。他在自傳中曾寫道:“柳亞子是南社主任,新南社社長,我做社員是他介紹的,他帶動我進步。當南社改新南社時,接受他所寄來的信和各種刊物,使我認識了新南社精神,是提倡民眾文學,而歸結到社會主義的實行。我是新南社社員,久知應走民眾路線,為人民服務,應不辜負柳同志介紹我入新社的期望,而盡公民應盡的責任。” “吳嶺南做泰州文化館長時,我經常和他談起新南社的內容,告訴他韓亮侯 (韓稂)韓召侯(韓棠)馬東侯是我介紹參加南社的。”仲一侯經柳亞子介紹參加南社後,又由他介紹泰州其他三侯參加了南社。泰城四侯都是南社成員,泰州文壇四侯亦可能即來源於此。

抗戰期間

抗戰初期,仲一侯在時敏中學(今省泰中前身)任語文教師,血氣方剛,充滿愛國激情,課堂上他講授自己創作的詩詞,教育學生。有二首流傳下來:
其一 抗日有感
莫愁世路兩茫茫,報國男兒當自強;自古英雄造時勢,刀磨霍霍向扶桑。
其二 詩的題目已佚
又報倭奴逼宛平;主將未停麻雀戰,敵方又動鐵鴉兵。
八千子弟齊殉國,廿四鍾時競棄城;國法森嚴軍令在,斯人何不處嚴刑。
這後一首詩是仲的學生孫仿昭(孫紅)提供的。孫早年參加革命,新中國成立後任上海市外貿部門的領導。20世紀50年代,孫回泰州探親,曾驅車至楊柳巷仲家。仲已不識來客。孫剛進門,就朗誦了課堂上仲老師創作的七律詩,除第一句一時想不起外,余皆脫口而出。仲聽後恍然大悟,抗日烽火下泰州時敏中學課堂上的情景,仿佛又再現眼前。仲一侯的詩,在學生心中珍藏了幾十年。
仲一侯一生寫有詩詞幾千首, “文革”期間,幾乎喪失殆盡,後經多方搜尋,現尚能見到只有很少的幾十首。
秋夜登望海樓
獨立蒼茫起暮愁,秋深無伴倚空樓;可憐多少英雄侶,轉眼韶華付白頭。
和秦子漁海吊柳
漁灣秋水秋風裡,訪舊城南步履輕;憑弔灣前灣後跡,何時敬柳建新亭。
這首吊柳詩,作於1965年,詩人對泰州古蹟,對柳敬亭情有獨鍾,盼望在南門外漁灣柳翁故居地新建柳亭。南門外東漁灣柳敬亭公園已初具規模,園內亭、台已傍水而建。亡靈倘若有知,柳翁與侯公當一齊含笑九泉。
仲一侯愛憎分明。抗戰時期,國民黨魯蘇皖邊區游擊總指揮部副總指揮李長江,投降日寇,換上了汪偽的旗號,成了汪手下的第一集團軍,置民族大義於不顧,在日本人庇護下,魚肉人民。仲一侯看在眼裡,恨在心頭。1941年3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恰逢李長江母親80歲生日。李長江擺出忠孝面孔,為他母親祝壽,並在司令部駐地泰州西山寺設立壽堂。汪精衛為了安撫籠絡李長江,還特地從南京趕來祝壽。時在時敏中學任教的仲一侯得知此事後,揮毫寫下一副壽聯通過郵局寄給了李長江。內容是:“追悼中山孫慶祝長江母哀於斯祝於斯一日之間哀樂半,日落草頭將月上水邊王和也好敵也好千秋以後是非分。”(另一說法下聯是:昔有草頭將今有水邊王渝政府寧政府百年之後是非明。)李長江手下收到後,當晚上掛到了壽堂內,次日上午,李手下總務檢查壽堂布置時,發現這副對聯嚇出一身冷汗,立即吩咐揭下,然而,為時已晚,不少人都已看到,有人還抄了下來,一時在泰城傳為笑談。
仲一侯的詩詞,對家鄉滿懷深情,流露出許多的熱愛。他早年寫的 《海陵十二春》,特別是詩前的序言,是古人寫海陵諸景詩中,難得一見的佳作,別有韻味,讀來朗朗上口。
《海陵十二春序》: “且夫,人生如寄,春去難留。勝地牽情,詩歌斯泳矣。吾泰淮甸名區,海陵古郡。星分牛斗,地望蓬萊。城廓綠楊,揚州為勝。倉廒紅粟,上國是珍,潮漲春江,潛通於寶帶;雲迷岳阜,遙接乎金焦。明月二分,幾處人家照到;清風五兩,有時駝嶺吹來。聽柳巷之嬌鶯簧歌宛轉。棹漁行之小艇笛韻悠揚。莊近東城,看雨笠農人之獨苦。山浮北廓,招梅花仙鶴以同游。斯足以暢幽情,恣行樂也。況乃泮池春水,滿路春光,桃李成林,桑麻在望,春情巷陌,春雨湖莊,香岩之花氣醺人。西橋心賞,錦帆之春風,送客南浦魂銷。莫訝蝶怨蜂愁,說春氣已歸於天上,試看綠蔭紅雨,覺春意猶在乎人間。舉凡耳目鼻舌身,意之所遭,斯聲色香味觸,法之可逑。某也,風流自賞,不學小杜之傷春,花月人豪且仿謫仙而作序。”
柳巷春鶯 (吾家讀書堂前有楊柳一株,因以名巷。每當日麗風清,便聽嬌鶯歌吹。)
巷頭柳色半青黃,坐領春風化日長;一種閒情何處寄,嬌鶯歌吹讀書堂。
漁行春艇 (老漁行在新城河邊四達,春季水漲,三五舴艋,常結鷗波之盟,以釣以游。)
桃花流水漲漁行,小艇穿梭網釣忙;最愛煙波明月里,聲聲漁笛詠滄浪。
斜橋春光 (橋形峻而斜,有牌樓聳其上,登嶺瞭望,近則川原錦繡,遠則城市煙霞,遊春之人尤喜其日英夕陽,有挽住春輝之意。)
東望斜橋一徑斜,遊春人影映春花,夕陽無限憐春意,照到橋西第幾家。
西湖春雨 (湖宋州守陳垓浚,左倚泰山,一丘一壑,定以詠觴,鄉先輩宮太史曾築春雨草堂於其上。)
一州勝踞小西湖,湖上行人入畫圖;五兩春風吹雨到,草堂香徑滑於酥。
駝嶺春風 (美人前以公有林事,占嶺旁地建醫院,辟花園,今春又於嶺上置無線電機,而傳海外之音噫。)
詩文缺。
泰山春雲 (山俗呼岳墩,宋時始有,以州名名嶺,建起雲樓,金焦兩點隔江相望,樊景陽曾譜詞以記勝。)
泰山佳氣鬱淮東,靄靄春雲一脈通;幾點金焦作霖雨,隔江螺髻有無中。
香岩春花 (西橋一帶風景清幽,而喬鶴儕所築之以小香岩花木亭台,尤鐃雅趣。)
西橋西去絕囂塵,小築林園獨占春;蝶花鶯啼花醉未,滿岩香氣撲遊人。
羅浮春色 (鳳尾橋旁有山在藪澤中,不為洪水所漫,因名羅浮,梅花數點,春色動人,恍然置身五嶺間也。)
春色淮南寄一枝,孤高隱遁水之湄;羅浮仙境無人到,明月扁舟獨賞時。
東城春耕 (東城莊瀕東北城濠,迤邐而南,接迎東橋隴上,宜煙宜雨。)
橋外東迎布穀聲,畫中蓑笠滿東城;一年東作農家事,鋤雨犁煙事耦耕。
泮池春水 (科舉廢,學校興,筆穎鳳池,文風繼盛。)
陰成桃李四方長,環繞宮牆眾采香;更喜繽紛紅雨艷,泮池春水盡文章。
濟川春潮 (濟川之汀,徐達所開吾邑通江之要道,去歲寶帶橋畔,爭渡溺人,濟乎不濟矣。)
估帆爭渡水粼粼,南去通江第一津;向晚潮生波浪急,滿川風雨惱行人。
南浦春波 (迎恩門樂善橋官河北岸,有牌樓曰風清南浦,古接官廳也。)
淨因寺外石橋東,南浦風光又不同;春水綠波人去也,銷魂應在片帆中。
新中國成立以後,仲一侯為市政協委員,民革成員。他積極支持家鄉建設。20世紀50年代,從今西壩口至東汽車站的舊東大街,道路狹窄,需要拓寬,規劃線正好穿過仲家堂屋及房間,時任副市長的王石琴主管統戰工作,到他家中動員拆除房屋讓地拓路。仲當即答應,並把房屋獻給了國家,未向政府索要分文,而他自己從原來的5間房子中搬出到前面廳屋只有1間半的房子裡。在他的帶頭和影響下,東進路第一次拓寬很順利完成。
仲一侯詩詞,常與友人唱和。
浪淘沙·歡度中秋
秋日氣氤氳,會上歡騰。斗詩睹奕各精神。秋色秋情多入畫,快樂無垠。大有慶收成,紅粟豐登。颱風暴雨去無痕。人定勝天新世界,月朗星明。
浣溪沙·國慶
國慶十八周,歡聲洋溢祝悠悠,匏翁高酬動新洲。鼓吹騷人諳譜學,名傳家乘仗君收,好教褒貶繼春秋。
鷓鴣天
太白新章春艷陽,老來偏唱酢酬忙,高齡耄耋康能健,盛世謳歌意更長。詞有興,墨凝香,故人爭得不思量。江南江北無窮念,勾起歡腸醉酒腸。
仲一侯還熱心地方史料收集整理,做過很多有益的工作。至今尚有部分散存各處。20世紀90年代,揚州的一位學者,發現在廣州的 “暨南大學”圖書館存有 《海陵竹枝詞》六卷,並有泰州仲一侯寫的跋。仲的後裔躋峨得悉後,函請廣州大學陳化成教授前往查閱,獲得《海陵竹枝詞》第六卷最後一頁的複印件,上有仲一侯寫的跋,內容是: “以上六卷,板存王氏鄉賢祠,由子勤五家刊裝訂為一冊。卷七則單行本是朱自刊,木板存其孫朱峻臣家,經解放變動,後兩板俱無,書亦難覓。故余於極貧之時,請友人抄錄成冊,費去人民幣八九元之譜,且並為添注引申,古今相比,以占風俗,留待他日續貂,不自知其陋也。辛酉小暑於深柳堂時年六十有七。”陳教授在回給仲躋峨的信中還寫道: “現暨南大學圖書館古籍部主任請求將仲一侯的生平及論述著作,作一介紹給他們以便他們留存查考,望接信後寫一份有關資料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