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事為本的課程理論

以事為本的課程理論

《以事為本的課程理論》是2013年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道宇。

內容簡介

《以事為本的課程理論》從理論智慧與實踐智慧角度構建了雙重課程目的,從知識與歷史經驗相區別角度反思了課程內容,從事情本身的再生產運動角度重新審視了教學過程,從內容與方法角度描述了課程評價;附論部分則分析了四個與之密切相關的問題。

編輯推薦

《以事為本的課程理論》在其本質上應該以人類要做的事為中心,以教學生學會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為宗旨,以認識世界之事和改造世界之事為根本內容,以事情本身蘊含的道理和做法為方法,讓師生回到事情本身,從事情本身的再生產運動中學會做事,以上構成了“以事為本的課程理論”的核心。

作者簡介

楊道宇,男,漢族,1978年生,河南商丘人,現為渤海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教育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課程哲學。2004—2010年在哈爾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論專業攻讀碩士、博士。2010年進入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後流動站工作。2013年7月進入中國教育研究院訪問學者工作站。近5年來,在《比較教育研究》《中國教育學刊》《教育與經濟》《全球教育展望》《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教育研究與實驗》《教育科學》等國家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30餘篇,出版專著3部,主持省部級課題3項。代表作為《以事為本的課程理論》和《結構化課程理論》。

圖書目錄

導言
一、“教育以人為本,人以事為本”是本專著的核心哲學理念
二、“以事為本”的課程觀是本著的核心觀念
三、本書的章節安排
第一編尋找事本課程的理論基礎
第一章讓課程“面向事情本身”
第一節課程為什麼要“面向事情本身”
一、為了批判客觀主義課程觀:反對不經體驗的知識傳授
二、為了批判主觀主義課程觀:反對不切實際的自主建構
三、為了提升學生的實踐智慧
第二節課程面向怎樣的“事情本身”
一、“事情本身”的意向性
二、“事情本身”的語言性
三、“事情本身”的實踐性
第三節課程怎樣“面向事情本身”
一、現象學還原:“面向事情本身”的現象學方法
二、理解課程文本:“面向事情本身”的詮釋學方法
三、體驗:“面向事情本身”的實踐論方法
第二章體驗:人類生命的存在方式
第一節體驗的實踐性
一、體驗即是在實踐中考察世界
二、體驗即是在實踐中改變世界
三、體驗即是在實踐中助長生命
第二節體驗的行知一體化
一、體驗首先是身體行為事件
二、體驗內含著心理活動
第三節體驗的時間性
一、生理時間與體驗
二、制度時間與體驗
三、心理時間與體驗
第四節體驗的基本方式
一、親驗是兒童體驗的本體性方式
二、再體驗是生命體驗的主要方式
第三章以事為本的課程理念——來自杜威的啟示
第一節“經驗”即做事
一、經驗即旨在解決問題的做事行為
二、做事方式是經驗的核心
第二節“經驗的生長”即做事習慣的養成
一、習慣是混合理智和情感的行動傾向
二、習慣是一種生成性的主動結構
第三節“做中學”即通過做事學會做事
一、“做中學”的根本目的在於“學會做事”
二、“做中學”是“學會做事”的根本途徑
……
第二編以事為本的課程理論
第三編附論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