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方圓不足5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33米,有“聽鶴台”、“大戲台”、“天聖泉”、“明珠亭”、“望仙亭”、“風月
亭”、“清風亭”等數十處景點。登上峰巔的文昌閣寶塔,東可眺“白毛聚雪”、“磐石騰蛟”;南可觀“白馬賓士”、“石塘映月”;西可覽“湘江水長”、“鳳凰來朝”;北可望“仙人造石”、“跳馬躍關”。地理位置
湖南株洲市區東行十餘公里,出株洲市城區東行,約摸20分鐘的車程便到,株洲市荷塘區仙庾鎮的仙庾嶺。
歷史傳說
仙瘐嶺。 半山腰有仙女廟,神台上供奉著仙女娘娘。據傳,仙女娘娘是專為婦女,兒童治病保平安,所以四鄉八嶺的鄉親們紛紛到這裡求籤問藥,香火十分旺盛。廟原建於仙瘐嶺頂上,公元1833年,因為朝拜人多是婦孺,考慮她們登山太艱難,便改建於山腰現在這個地方。廟座東北朝西南,前後兩廳,左側房屋牆壁上,鑲嵌著青石碑19方,記述了仙女廟改建,擴建經過。仙瘐塔高聳于山巔,塔原為七級,八方,樓閣式。1987年因遭雷擊,殘存三級,1991年修復為五層石塔。
仙庾嶺風景區為株洲市四大省級風景名勝區之一,位於株洲市東北方向荷塘區蝶屏鄉境內,又名仙女嶺,因相傳唐玄宗之孫李豫之妻沈珍珠,為避“安史之亂”,在此修行成仙,故而得名。仙庾嶺風景區面積5.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33米,擁有孝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文化等的文化底蘊,其核心景點文昌閣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仙庾廟被授予為“省重點寺館教堂”。
仙庾古廟,以前裡頭有三尊塑像,中間一青年女子,左一老年婦人,右一芳齡少女,廟匾上題“李慈惠仙姑”五個鍍金楷字。據史料記載,這“李慈惠”乃蘇州美女,本名沈珍珠,唐玄宗李隆基孫子李豫之妻,被封為“廣平王妃”,生子李适。初嫁李豫時,因楊貴妃的姐姐韓國夫人為掌握更多的“資源”,想把自己的女兒崔芙蓉配給李豫為王妃,使用權術,對出身民間的沈加以迫害,幸有皇爺爺的“如朕親臨”金牌保護。公元755年發生“安史之亂”,李隆基出逃四川,沈被安扣留,欲加殘害,幸得安的部將馮立暗加保護。沈身經百難,出走蘇杭。李豫聞訊追勸,沈拒絕返朝,轉輾江南,埋名隱姓,偕兩伴女居住於此,帶髮修行,建“慈善堂”,施救蒼生,祈禱太平、風調雨順,因而博得這一方人們的愛戴。又因為她從夫姓,人們稱其“李慈惠”。傳說她後來在這裡成仙。
仙庾嶺,“仙”,當然是指“李慈惠仙姑”;“庾”,則是囤積糧食的地方。二字相加作地名,寄託著人們“仙女娘娘降伏天妖讓這方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從而成為糧倉”的盼望。
“仙庾勝境”因臨近古驛道,十數里之外可見其主峰寶塔。這裡留下了許多人文沉積。
傳說,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時就到過這裡,有過“庾嶺遇姣娥”、“春色醉人多”的經歷,還作過一首詩:“心隨明月到江南,千山萬水畫中看;瑤台賞景聞天漏,仙女翩翩入夢來”,也題過“仙人贊化,庾嶺回春”的廟堂門聯。據說,至今仙女廟的門聯就是他的御筆。傳說當然不足信,但清廷對這裡似乎格外重視,1833年,派人改建仙庾廟堂;1844年,派人增建廟的中庭,並在此舉行會試。
1987年,沈珍珠隱居這方成仙故事在台灣拍成電影《珍珠傳奇》後,這裡更是“仙氣”瀰漫,引起海外遊子嚮往。
仙庾“孝”名
前些年,隨著仙庾嶺成為省級風景名勝區,仙庾古廟、文昌閣等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名單,這方又有新的發現———老萊子墓修葺石碑。石碑長約2米,寬約0.5米,上面刻“重修萊子捐碑”,“清同治年”,“老萊子,楚人也,葬此地”等文字。老萊子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孝子。老萊子的“孝”,既表達了一位思想家對春秋末期“霸政”破壞社會倫理的批判,也表達了一個自然人對社會秩序的追求。這種“孝”道,同無私的母愛、父愛一樣偉大,為勞動人民所追求,幾千年來受到炎黃子孫的稱道、傳誦。所以,後人以“老萊衣”比喻對老人的孝順。唐代詩人孟浩然的詩中就有“明朝拜嘉慶,須著老萊衣”的句子。據史料記載,老萊子因見世亂,避居蒙山,播種五穀,以蘆葦做牆,蓬草為室,木棍當床,蓍艾為席,生活十分簡樸。為謝絕楚王入朝的邀請,他向更僻遠的南方遷徙。後來世人多不知其隱居何處,葬於何方。後來,唐高祖、唐太宗和明太祖等均昭示尋找老萊子故居及墓廬。直至清康熙年間,長沙府在今株洲良都塅發現一石碑,經識篆者辨別才知這是老萊子墓碑,也就證明老萊子終老這方。乾隆四十六年,湘潭知縣白瞡自一凌姓百姓手中贖回老萊子園,重修老萊子墓,並立“古孝子老萊子墓”石碑,距墓約1公里處建“萊子祠”,門聯書“靈鍾楚國,業繼蒙山。”祠左嵌清同治十三年所立“萊子捐碑”,記載著歷代民眾捐資修墓情況。
目前,地方上在“仙庾勝境”再修老萊子墓、修建老萊子文化廣場等,擬打造“孝道”文化名勝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