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洪新農村試驗區

湖北省仙洪新農村試驗區,位於江漢平原,仙洪試驗區範圍原來包括地處洪湖周邊的仙桃市、洪湖市、監利縣所屬14個鄉鎮、407個村。近期,省委、省政府決定,為加大試驗區改革試驗力度,擴大試驗範圍,將周邊的9個鄉鎮(其中仙桃市2個,洪湖市2個,監利縣5個)、322個村,新增納入仙洪試驗區建設。試驗區建設一年多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關懷下,通過試驗區廣大幹部職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區域地理

試驗區位於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腹地,以仙洪公路為主軸,環洪湖展開,包括包括仙桃市、洪湖市、監利縣的14個鄉鎮(辦事處、管理區、工業園區),共407個村,19.78萬戶,75.45萬人,版圖面積1467平方公里,區域內有66.48萬畝耕地和31.99萬畝養殖水面。

存在問題

這一區域地處江漢平原腹地,是我省重要的糧食主產區、革命老區,過去對國家貢獻很大,經過多年的建設,現已形成了一定的產業優勢和發展潛力。 這一區域又是有名的“水袋子”和血吸蟲疫區,人口密度大、資源相對緊缺、基礎設施較差、地方財力困難。唯一橫跨試驗區的318國道,年久失修,對農產品流通運輸造成嚴重影響。 經濟發展滯後的現狀,時刻牽動著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的心。

解決措施

這裡農田成方,泵站配套;渠道筆直,水泥護坡;道路寬闊,樹木成行;農舍整齊,前園後廚……3個村的連片試點,整合了國土、水利、農業、衛生、林業等多個部門的項目與資金,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村莊面貌大變。 連片試點,便於統籌規劃,整合資源,集中實施——仙洪試驗區的美麗構想在書記的腦子裡漸漸形成。 從醞釀到出台,省委省政府多次專題研究。羅清泉親任試驗區領導小組組長,省領導湯濤、劉友凡、荊州市市委書記應代明任副組長,24個省直單位為成員,並明確要求各成員單位建立對口聯繫制度。 由省委農辦牽頭編制的《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總體規劃實施綱要》隨之出台。《實施綱要》明確提出,把試驗區建設成我省深化農村改革的試驗區、發展現代農業的示範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先行區,三年取得明顯變化,提前三年實現全面小康目標。

一場全新的戰鬥

在當年“扛起梭鏢鬧革命”,紅色浪潮激越奔涌的土地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萬丈洪波方興未艾。伴隨著聲聲戰鼓,一場建設更加美好生活的全新戰鬥全面打響。8月26日,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領導小組第四次全體會議在仙桃、洪湖召開。與會代表沿仙桃、洪湖公路沿線,察看了近幾個月的試驗區啟動建設情況。 經各級各部門強力推動,所到之處,呈現出一片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農村面貌一新:大型機械為溝渠清淤,專業施工隊在興建沼氣池,水泥路面修到了家門口,色彩艷麗的垃圾筒成為一道獨特的景觀。 在這場全新的戰鬥中,讓老百姓滿意是個硬指標。每到一處,羅清泉都要仔細詢問村民:村莊整治是不是自願的,有沒有攤派,房前屋後的整治花費多少? 深切感受到房前屋後的巨大變化,村民周方華拉著書記的手說:“這樣建設新農村,我們滿意,願意。遇上這樣的好事,我要活到100歲。”在場的幹部民眾都高興地笑了,洋溢的熱情充滿了周方華的新房。 目前,試驗區八大專業規劃已經敲定。“一建三改”、通村公路、河道疏浚、村莊整治工程均已啟動。百萬畝農田整理、血吸蟲疫區治理規劃和仙桃、洪湖、監利片區規劃工作已經完成,轉入全面實施階段。 在這場全新的戰鬥中,省直單位甘當配角,主動做好服務。省委組織部積極組織鄉村幹部培訓。省農業廳廳長陳柏槐帶領10多個處室負責人,赴試驗區三市縣,就39個農業支持項目與相關鄉鎮逐一對接。 在這場全新的戰鬥中,試驗區幹部民眾是戰鬥的主角。仙桃、洪湖、監利三市縣以村莊環境整治為突破口,實現試驗區建設良好開局。洪湖市已拆除草垛6000個,廁所、豬圈和破舊廢棄房屋150間,主幹道旁溝塘及低洼處填土10萬多立方米。仙桃市啟動了5個生態示範村建設,一批違章建築被拆除。仙桃市還迅速啟動產業發展和交通建設項目,恆泰米業公司新里仁口擴建工程、仙洪一級公路等一批項目正抓緊進行。安全飲水、污染治理等一批民生工程也迅速啟動。

一攬子改革探索

仙洪跨區域的試驗區,從誕生之日起,就伴隨著系列創新與改革。

其實,我省前幾年的新農村建設,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2006年以來,按照中央總體部署,省委、省政府選擇了100個重點鎮和1000個村開展新農村建設試點,全省各級試點村達2300多個。幾年來,試點鎮村的建設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僅100個重點鎮投入基建資金達6.1億元,1000個示範村基建投入達6億元。

為了探索新農村建設投入的長效機制,省委省政府制定了財政、稅收、信貸等優惠政策,改革農村公益性服務設施產權制度等辦法,動員和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到試驗區建設中來。同時積極組織廣大農民開展村級公益事業建設。

創新現代農業發展方式,探索盤活農村土地的有效途徑,是試驗區展開的一項重要探索。讓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是此項探索的一大亮點。即:在試驗區整理復墾增加的農用地和耕地,等額折算為城鎮建設用地指標,用於試驗區還建和產業開發。耕地周轉指標除滿足區內需求外,可通過武漢城市圈和仙洪試驗區之間的周轉指標交易平台,在武漢城市圈進行交易,實現武漢城市圈和仙洪試驗區資源優勢互補。

最終目的就是為了促進農業農村經濟持續發展,農民收入水平有較大幅度提高。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到2010年,仙桃、洪湖、監利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超過6800元、6500元和6200元,比2007年增長四至五成,大多數村集體經濟收入年均達到5萬元以上,農村道路通暢便捷,水利設施配套完善,基本解決規劃內農村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 在這一美好藍圖的召喚下,試驗區內的幹部民眾,正以百倍的熱情與幹勁,奮勇向前。“共產黨的恩情比那東海深,漁民的光景一年更比一年強”。隨著建設不斷推進,我們有理由相信,仙洪試驗區的建設者,一定會把新時代的“洪湖水”唱得更響亮;仙洪試驗區的示範效應,一定會為全省新農村建設趟出一條康莊大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