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仙台山道觀在仙台山第一峰下,據清朝末年石家溝楊姓建房出地,乾隆八年殘碑記載,原名天闕宮,創建於大明永樂四年?,丙成系三教合一寺,康熙三年和尚希真募化重建更名為仙台觀,殿宇六重,幾經變更旋屺旋葺到民國尚存三重,“文革”期中全被拆光,於是遊人絕跡,路斷蓬萊,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河清海宴,國泰民安,有善士李青蓮,陳文雨等人為振興經濟發展旅遊,倡議集資,力圖恢復。得到有關部門支持,遠近檀越樂助數年之內修復三聖.三皇鴻鉤諸殿以及齊堂宿舍、山門等四十餘間,香火旺盛,遊客如潮,鷲嶺煙霞,原是光明之路,只圖 日月素稱,快樂之天,積善為懷,引人心而練正修身,在德重福田以培基,此地靈氣爽心,風景宜人,群山展笑,蓄翠含煙,百鳥咽啾,泉聲清脆,真乃洞天福地,世外桃源也。由於年久失修,疏於管理,很多建築在歲月的蹉跎下均己破敗不堪,後經大邑鶴鳴山道觀監院楊明江道長發善心,勵志對道觀進行修繕,2004年,派門下弟子米至滿道長親往仙台山道觀,主持道觀日常事宜。在米至滿道長十多年的精心管理下,現道觀已修復(新建,重建)總計十重大殿,分別是三豐殿(建於2005年),沙門,三霄聖姥殿,鴻鈞殿,藏經樓(建於2007年),祠堂殿,三清殿,白虎殿,玉皇殿。2009年新建大型仿古建築賓客住宿樓配套建築,以滿足全國各地信眾、香客、遊人的靜心尋仙修道燒香祈福之用。
道教養生基地
仙台山位於大邑煙霞湖旅遊區邊緣,這裡是著名道教聖地鶴鳴山與青城山的中間地段。總占地面積約500畝,有山有水有森林,靠著煙霞湖水的灌溉,這方土地成為了全國屈指可數的優秀療養休閒地之一!這裡交通方便,道風淳樸,食宿方便。進則都市,退則田園,是距離國際大都市最近的修仙養生基地之一。信士遊客可每日登山望遠,琴棋書畫,修練習武均可盡其民好,仙台山道觀九重大殿雄偉大氣,歷史悠久,從歷史時期延至今香客數萬,傳說這裡是神仙聚會的地方,清晨登山映入視野的是密布的森林百花飄香,百鳥爭鳴,松鼠狂奔嬉鬧,半山亭子小息聽松濤陣陣,聞鐘鼓悠悠,一層層薄霧映在群山之中讓人頓感置身仙境!順天梯到達瑩華頂,極目環望周圍群山起伏,如蓮花般形狀各異。道觀每縫廟會香客多達數千人。
米至滿道長當家師在此住持後,艱苦奮鬥,潛心修練,在極其艱苦中逐步恢復重建許多歷史曾存的建築,重振了道觀昔日的輝煌!道觀雖山路十八彎,但彎彎都平坦,老人小孩均可漫步山中,充分享受高負氧離子的空氣,感受大自然最原始的饋贈!
為滿足大規模信眾香客及遊人的需求,道觀分三處修建了三棟大型仿古建築住宿樓,以標準間和單人間規劃設計,房間均帶乾淨的衛生間,提供24小時熱水淋浴,乾淨整潔,總計約500床位,食宿經濟適惠。養老托老均可。
川西勝景
川西勝景,雖然很多,但頗有靈氣的甚少。成都市大邑青霞鎮西北五公里處的仙台山便是一個仙風靈氣之地。
仙台山距縣城五公里,距成都五十公里。四周丘陵連綿起伏,逶迤東西,復嶺連崗,氣貫北南。美麗的煙霞湖緊靠其右,悠久的鳳凰山斜列其左,後有龍泉諸山護擁,前有銀屏列岸作盾。仙台山就在這樣的氣韻中,逶逶迤迤,連連綿綿,自北而南兩公里,形似一條騰飛的巨龍,仙台山道觀,就建在騰飛的巨龍的脊背上,從龍的脖子處的沙門處開始,直到龍尾的瑩華頂處,其中鴻鈞大殿修得最為輝煌,系水泥框架結構,二重檐歇山式仿古建築,紅牆黃瓦,飛角臨空,遠遠地就能看見高聳於龍的脖子上。別的殿宇均系磚木穿斗拱頂結構,殿宇巍峨,古剎生輝,在龍的脊背上極為壯觀。仙台山道觀為鴻鈞老祖道場, 大殿中主供鴻鈞老祖,神像栩栩如生,神態逼真,造形美觀,得體自然,給遊人以藝術的美感。從古自今,仙台山就是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寺廟場所,就是善男信女朝拜的有名地方,就是四方香客嚮往的香火聖地。
據大邑縣誌及仙台山碑記載:“仙台山原名天闕宮,建於大明永樂四年丙戌。康熙三年,和尚希真募化重建,更名為仙台觀。”至於為什麼更名為仙台觀,民間有許多說法。有說此處靈山秀水,本就是仙人居住之所。有說在龍頭上平地處,曾有仙人降臨,往來飛升,始有殿宇。有說這條巨龍本是仙人派它下凡,普渡當地窮苦百姓……至於何種說法準確,不必下定義,老百姓的流傳,就是一部生動的書籍和有力的說明。仙台山碑記又載,“仙台山在唐名龍虎山,在宋名南華山。”此記則更顯出仙台山歷史的悠久與古老,但由於中國歷史的複雜,史料的散失,無可稽考更古時的淵源,有待地下發掘的補漏證實。
2012年仙台山道觀在成都市宗教局的重視下,正式成為開放道教活動點,仙台山道觀將象一顆養在深閨人未識的明珠,在信士遊客面前綻放出奪目的光華。
道觀會期
農曆三月十三——靈山老母會
農曆五月二十八——開山會
農曆九月二十八——玄天聖母會
農曆冬月三十——鴻鈞老祖生暨團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