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付巧妹出生在江西,高中階段的數學、物理和生物成績都很不錯。想著大學考取相關專業的她,卻誤打誤撞地進了西北大學的文物保護技術專業。雖然畢業論文做了化學有機材料改性分析,付巧妹實際上對於本專業的知識卻並不十分“感冒”。碩士研究生考試時她放棄保研,來到中科院從事骨骼方面的研究,比如通過骨骼的化學元素來了解它的食譜。她希望未來能從事生物領域方面的工作。
2009年初付巧妹前往德國馬克思·普朗克演化人類研究所,做古DNA研究,技術本身都是和遺傳相關的,比現代人基因遺傳的要求要多得多 。
主要貢獻
付巧妹領銜的關於“古DNA解密現代人起源”的研究入選《自然》雜誌“2014年度十大科學事件”之一,被評為“有理由慶賀”的科研成果之一 。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脊椎動物演化與人類起源重點實驗室的博士付巧妹參與了對這根現代人祖先腿骨的研究,並在近日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題為《西伯利亞西部4.5萬年現代人基因組》的文章 。
基因組史學家
付巧妹說,當她在2009年來到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演化人類學研究所攻讀古人類基因組學博士學位時,她的心情十分緊張。她在中國的碩士研究是關於早期農民的飲食的,並沒有古DNA、或者甚至基因組學方面的經驗。但付巧妹一頭扎進了自己的研究領域,並“成為了我們招收過的最出色的學生之一,”斯凡特·帕波(Svante Pääbo),一位在這個位於德國萊比錫市的古基因組學研究中心工作的遺傳學家這樣說道。
在最近的20個月中,付巧妹在《自然》期刊上發表了三篇論文,幫助重新書寫了歐洲最早的現代人類的歷史。2016年1月,她回到中國,擔任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以下簡稱古脊椎所)古DNA實驗室的主任。在那裡,她希望能對亞洲先民的歷史掀起同樣的波瀾。
她加入帕波的團隊時,他們正在進行尼安德特人基因組序列草圖的收尾工作。“當時的壓力真的非常大,對我來說,那時有許多有意思的事情,也有許多嚇人的事情。”付巧妹說,“我在特別合適的時間來到了這個團隊。”她學會了如何從遠古骨骼中採集微量DNA樣本,並迅速掌握了演化遺傳學、生物信息學和計算機編程,以分析自己得到的數據。
很快,她的研究重心就轉移到了在離開非洲後定居歐亞大陸的早期現代人類身上,並開始收集和分析他們的骨骼和牙齒。她為有直接測年的最早的智人DNA測了序:利用來自西伯利亞有45000年歷史的一根股骨,以及來自一位4萬年前男性的頜骨;該男性上溯4-6代人的祖先就是尼安德特人。她的努力成果被匯集在了一項關於51位生活在14000年到37000年間的個體的研究中。該研究表明,冰河時期的歐洲比許多人此前認為的更為動盪,一波波移民來到歐洲,並在歐洲範圍內遷徙,他們是現代歐洲人的祖先之一。
亞洲的早期歷史可能比歐洲更有戲劇性,因為在亞洲,一些遠古人類物種可能曾與現代人類共存,瑪麗婭·馬蒂農-多樂思(María Martinón-Torres)說。她是倫敦大學學院的一位古人類學家,2016年,付巧妹結束了7年的國外生活,正式回到國內工作。 付巧妹把自己的注意力轉向最早定居亞洲的智人:早在十萬年前,他們就可能已經到達亞洲了。她也想研究近至數千年前的亞洲歷史——古脊椎所還有大量古人類骨骼,還沒有做過DNA採集。
付巧妹經常被問到為什麼離開西方回到中國。她回答說:“我對中國和東亞發生過什麼很好奇;我覺得是時候回來了。”
所獲獎項
2017年5月9日,第二屆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HHMI)“國際青年科學家獎”評選結果揭曉,來自16個國家的41名優秀青年科學家獲此殊榮。來自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7名中國青年科學家入選,是本屆入選科學家最多的國家。古脊椎所付巧妹研究員入選。
付巧妹研究員及其團隊已取得的主要學術研究成果包括:(一)破譯最古老的現代人基因組;(二)發現一歐洲早期現代人幾代前的祖先曾與尼安德特人混血;(三)翔實地繪製出冰河時期歐亞人群遺傳譜圖;(四)通過開發捕獲DNA技術從中國4萬年化石中獲得世界首例早期現代人核DNA。相關成果在Nature、Science、PNAS、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Current biology等國際學術刊物發表,包括Nature十三篇(三篇第一作者,一篇共同通訊),相關成果被Nature評為“2014年度十大科學事件”之一、入選“2016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2016年她被Nature評為中國十大科學之星之一;同年獲中科院青年科學家獎。付巧妹此次入選,為我國在古生物遺傳方面的研究確立了強有力的國際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