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文字出現之初,識字的人很少,一般人寧可信賴口語相傳,對書面檔案抱持高度懷疑。柏拉圖就曾警告我們,書寫會削弱記憶力,文字只是口語的影子。可見它原本是用來輔助記憶,而不是讓言詞穿越時空的媒介。就因為連書寫都曾經不被信任,當我們回顧西方書寫工具的漫長演進史,將毫不意外的發現:幾乎所有的書寫工具在興起之初,都不免引起眾人的焦慮和憤慨。印刷機破壞了寫作者與紙頁間那種「近乎靈性般的連結」。打字機「缺乏人性又嘈雜」,還可能「摧毀手寫藝術」。就連歷久不衰、深受畫家與寫作者喜愛的鉛筆,本來都只是木工為了標記木板順手發明出來的工具,根本不是為了書寫而生。更不用提現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電腦,最初的發明目的其實在於計算數字,而不是處理文字。
《今昔之筆》依序闡述我們對各種書寫科技的懼怕、熱愛及使用。這段精采的歷史不僅包括電腦,也涵蓋了打字機、鉛筆與黏土板。人們每次伴隨著新書寫工具出現而發生的心理衝擊和反應,幾乎完全相同:從抗拒到接受,從接受到普及,終而以新代舊。
本書不但從宏觀角度檢視我們與各種書寫科技之間糾結纏繞的關係,也討論我們如何利用新科技去複製舊的做事方法,同時積極創造新式的表達型態;又是如何學習信任新科技與新穎的檔案樣貌。書中更進一步描寫當今的數字革命如何影響了讀寫活動,以及當前的最新科技和過往又有哪些不同。
作者介紹
巴倫(Dennis Baron)英語暨語言學教授,任教於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
作品目錄
序 文字的科技第一章 書寫為據
第二章 科技恐懼症
第三章 梭羅的鉛筆
第四章 全國手寫日
第五章 在黏土上書寫
第六章 字星稱霸的時代
第七章 信任文本
第八章 在螢幕上書寫
第九章 所有人都是作家
第十章 自己的空間
第十一章 網路的黑暗面
第十二章 從鉛筆到像素
注釋
參考書目
圖片出處
中英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