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廖平(1852-1932)撰。廖平早年受學於王□運,治今文經學,尤重《春秋》,主張分析今文古文。初持今文為孔子所創,古文為周公所創之說,即所謂“今古”。不久改變其說,撰《知聖篇》、《辟劉篇》,主張今文是孔子的真學,古文是西漢劉欲所偽造,即所謂“尊今抑古”。此書也是這一時期所作。成書於光緒十二年(1886)。上卷《漢藝文志今古學經傳師法表》、《異議今古學名目表》、《異議今與今同古與古同表》、《鄭君以前今古先師著書不相混亂表》、《今古學流派表》及《今學損益古學禮制表》、《今古各經禮制同實異名表》、《今古各經禮制異實同名表》等二十表,以表格形式詳細比較今古文經師傳注,從禮制上區別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的不同。下卷分專題論述,認為古文經傳被西漢末劉歆所竄改,強調用禮制判別經學中今古文學的方法。認為《周禮》是古文經學家的禮制綱領,《禮記·王制》是今文經學家的禮制綱領,所本不同。古學從周,是舊制,今學改制,是理想。以此為原則,將今古文經師傳注詳加厘分,提出古文經傳曾經西漢劉歆的竄改的觀點。但後來廖氏又著書自駁,說今文是小統,古文才是大統,即所謂的“小大”,否定了在《今古學考》中提出的觀點。但其古今經曾被劉歆竄改的觀點被康有為所繼承和發展,康氏撰《新學偽經考》,認為古今經均是劉歆為助王莽篡漢所偽造,以後康有為的《孔子改制考》等都以此為基礎。
有《四益館經學叢書》本、《六譯館叢書》本、宣統三年(1911)上海國學扶輪社《張氏適園叢書》本。
相關詞條
-
今古學派
今古學派是研究經傳的兩大學派,亦稱今文家和古文家。西漢經學,初無古文與今文之別。後魯恭王壞孔子宅,於壁中得《禮記》﹑《尚書》﹑《春秋》﹑《論語》﹑《孝經...
簡介 今文經學 古文經學 經今古學之爭 -
《經義考》
《經義考》為清朱彝尊考證歷代經籍存佚的著作,凡三百卷。
簡介 問世原因 相關資料 參考資料 -
壯學
壯學(壯文:Cuenghhag)是指以壯族學者為主體而對壯族歷史文化、政治形態、社會經濟、哲學宗教、語言文字、文學藝術、天文地理、工藝科技、教育和醫學等...
概述 定義 概念特質 學科 學科特點 -
古靈州
4、唐李吉甫撰《元和郡縣圖志》:“靈州,靈武。 乾元元年,復為靈州。 由此推論,古靈州在今寧夏吳忠市境內,在吳忠市古城。
-
古姓
古姓來源有四種一般認為古姓源出於姬姓,周文王姬昌的祖父是古公亶父,他在擔任周族人的首領時,率領族人定居在岐山腳下肥沃的渭河平原。在這裡,古公亶父帶領族人...
歷史發展 人口分布 歷史名人 郡望堂號 姓氏文化 -
《道園學古錄》
《道園學古錄》50卷,虞集(1272—1348)撰。虞集“平生為文萬篇”,然而稿存者僅十之二三,傳世凡5種。
道園學古錄 道園學古錄的研究價值 -
鄭學
鄭學,亦稱“鄭氏學”、“通學”、“綜合學派”等,是指東漢末由鄭玄開創的經學學派。在遍注群經的基礎上,鄭學以古文經學為主,兼采今文經學之長,融會為一,以其...
簡述 產生原因 特點 成就 創始人 -
《東西洋考》
《東西洋考》,記述明代海上貿易的史書。所記東西洋泛指今東南亞地區。
主要內容 主要版本 歷史記載 史料價值 作者簡介 -
通鑑考異
《通鑑考異》,收錄在資治通鑑編纂中捨棄不用的材料,並說明問題和謬誤,修史時取捨的原因,胡三省將相應的內容附在資治通鑑下,標出“考異曰”,其後資治通鑑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