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信息
作品名稱:什麼是真正的強
創作年代:戰國時代
作品出處:中庸
文學體裁:文言文
作者:孔子
作品原文
子路問強①。子曰:“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與?抑而強與?②寬柔以教,不報無道③,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④。衽金革⑤,死而不厭⑥,北方之強也,而強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⑦,強哉矯⑧!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⑨,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①子路:名仲由,孔子的學生。
②抑:選擇性連詞,意為“還是”。而:代詞,你。與:疑問語氣詞。
③報:報復。
④居:處。
⑤衽:臥席,此處用為動詞。金:指鐵制的兵器。革:指皮革製成的甲盾。
⑥死而不厭:死而後已的意思。
⑦和而不流:性情平和又不隨波逐流。
⑧矯:堅強的樣子。
⑨不變塞:不改變志向。
子路問什麼是強。孔子說:“南方的強呢?北方的強呢?還是你認為的強呢?用寬容柔和的精神去教育人,人家對我蠻橫無禮也不報復,這是南方的強,品德高尚的人具有這種強。用兵器甲盾當枕席,死而後已,這是北方的強,勇武好鬥的人就具有這種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和順而不隨波逐流,這才是真強啊!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這才是真強啊!國家政治清平時不改變志向,這才是真強啊!國家政治黑暗時堅持操守,寧死不變,這才是真強啊!”
作品鑑賞
子路性情魯莽,勇武好鬥,所以孔子教導他:有體力的強,有精神力量的強,但真正的強不是體力的強,而是精神力量的強。精神力量的強體現為和而不流,柔中有剛;體現為中庸之道;體現為堅持自己的信念不動搖,寧死不改變志向和操守。“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這就是孔子所推崇的強。“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自有後來人。”這就是孔子所推崇的強。說起來,還是崇高的英雄主義,獻身的理想主義。不過,回到《中庸》本章來,孔子在這裡所強調的,還是“中立而不倚”的中庸之道,儒學中最為高深的道行。
作者介紹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東南)人。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帶領弟子周遊列國14年。孔子還是一位古文獻整理家,曾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學說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