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作者:約翰·R.麥克尼爾、 威廉·H.麥克尼爾
譯者:王晉新等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年7月22日
ISBN: 9788730119155
內容簡介
《人類之網:鳥瞰世界歷史》編輯推薦:1.2萬年之前,人類在廣袤的地球上的網路聯繫非常鬆散。農業發明之後,形成一些比較緊密的區域性網路。大約6000年前,演變出以城市為中心的都市網路。距今2000年的時候,出現了最大的一個網路——舊大陸網路(包括歐亞大陸和北非)。這裡是文明最發達的中心地區。500年前,海路大通,大大小小的各種網路結成一體,形成整體性的世界網路。世界各個角落的人們,命運開始被編織在一起。最近160年,世界性網路的聯繫方式發生根本性的變革,交往迅速電子化。人類世界是如何一步一步演變到現在的?麥克尼爾父子都是視野開闊的大歷史學家,他們的答案是,在漫長的時間脈絡中,文明的變化生長,關鍵在於人類彼此之間結成的各種網路組織。從早期農業社會的地方性的網路,進展到電子時代的全球網路,人類越來越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其中有互動和交換,也有合作或競爭。作者以這一獨特的視角鳥瞰世界歷史,用神奇的墨筆勾勒出自遠古以來的人類歷史,啟發讀者思考人類在世界上的位置及其未來的走向。
媒體推薦
如果你只想讀一本書來了解世界歷史,那么,《人類之網》就是你想要的。
——克羅斯比(Alfred W. Crosby)。《生態帝國主義》作者 麥氏父子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嶄新的框架,緊緊扣住人類各種互動網路這一主題,在世界歷史的視域中來理解人類的整體經驗。每一位負責處理各類全球性事務的公共官員,每一位喜愛原創史學著作的歷史愛好者,都應該在案頭、枕邊放一本《人類之網》。
——約翰·沃爾(JohnO.Voll),喬治敦大學伊斯蘭史學教授。
麥氏父子涉及知識面之廣令人讚嘆,融萬千變化於一爐,此書儘管篇幅不大,但能做到如此生動有趣,如此豐富多彩,卻是很有挑戰性的。
——史景遷(Jonathan Spence),美國漢學家
作者簡介
約翰·R.麥克尼爾(J. R. McNeill),美國喬治敦大學外交事務學院歷史學教授,致力於環境史研究,近著為《陽光下的新鮮事:20世紀環境史》。
威廉·H. 麥克尼爾(William H. McNeill),美國芝加哥大學歷史學榮休教授。當世最著名的歷史學家之一,開創了“世界史”研究的新方向。因其在“歐洲科學與文化方面的傑出貢獻”榮獲伊拉斯謨獎。有《世界史》、《西方的興起》、《瘟疫與人》、《權力競逐》等多種名著,對當代整體世界歷史研究有深遠的影響。
目錄摘要
第1部分 序言有些人非常渴望了解世界是如何發展到今天這種狀態的,但他們又無暇去把一兩個書架的歷史著述一一啃下來,本書的寫作,就是為了滿足這些讀者的需求。本書作者是一對父子,他們同樣懷有了解、認知世界歷史進程的渴望,並且他們有機會閱讀了幾個書架的書籍。
第2部分 導論:各種網路與歷史歷史的驅動力,就是人們改善自身處境、實現個人慾求的願望。然而,人們可以希望得到什麼,無論物質的或精神的,以及他們如何去追求這些希望,皆有賴於他們所能加以運用的各種信息、觀念和範例。
第3部分 人類的早期成長歲月我們祖先所具有的多樣化食物結構的這一秉性,使得他們相對容易地適應了氣候的各種變化。的確,人類後來的成功絕不是這一小小的事實所能使然的,因為自距今250萬年開始,冰川的形成和融化反覆地出現,從而使整個地球的溫度發生劇烈變動,各地的生態環境系統均出現嚴重紊亂。
第4部分 舊大陸早期的各種網路和文明這些城市之所以形成,主要原因就在於一個相當新的穿越陸地交際網路所具有的互動作用,這個網路把河流運輸、毛驢商隊同更為古老的憑藉海洋季風沿著海岸行使的海運航路結合在一起。
第5部分 城市首先出現在蘇美爾這些城市之所以形成,主要原因就在於一個相當新的穿越陸地交際網路所具有的互動作用,這個網路把河流運輸、毛驢商隊同更為古老的憑藉海洋季風沿著海岸行使的海運航路結合在一起。
第6部分 城市首先出現在蘇美爾最為重要的是,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以後,西南亞地區的鄉村農民們開始承受著遊牧民族與城市軍事力量之間所形成的那種不穩定的力量平衡的重壓。除了那些有高山或沼澤等天然屏障地區之外,眾多鄉村農民們根本就無力同草原遊牧民族和城市職業軍人所擁有的那種有組織的暴力進行抗衡。
第7部分 整合舊大陸網路的關鍵因素文明的發展出現了三個巨大轉變的標誌。第一是傳遍歐亞大陸大部分地區的戰車革命,大約到公元前1700年左右,這種源於美索不達米亞北部的戰爭裝備已趨於成熟,這種輕便、堅固的馬拉戰車可以同時將一位馭者和一位弓箭手載入戰場。
第8部分 人口、環境和疾病公元200年時,絕大部分人類都居住生活在定居村落的共同體之中,其中向城市統治者和土地擁有者們繳納各種賦稅和地租的人所占比重正在不斷增長,越來越大。各種文明化帝國式國家的興起與擴展為人類歷史這種巨大轉型提供了證明。
第9部分 3至10世紀的舊大陸網路為了向西方進行遠征,帕提亞式的重甲騎兵需要體軀龐大而體能強壯的馬匹--即前文所提及的公元前101年中國的漢武帝所竭力尋覓的“汗血馬”,同時,這也促成了穿越整個亞洲商路的形成。但飼養這類戰馬所需要的飼料的品質卻要比大草原自然生長的草料更高。
第10部分 海路與陸路交通至於這些船隻是如何建造的、船員是誰提供的以及其經費又是誰提供的等等,我們都不太清楚。但我們可以肯定,人類的航海技藝和船隻建造技術,隨著時間推移在不斷的發展,使得航船完全可以在陸地視線以外的水域進行遠距離航行。
第11部分 美洲網路體系的形成亞洲移民曾有可能經由海路,抵達過美洲。在美洲最南端的智利的考古發現表明,似乎從很早時候起,就存在著海上遷徙活動。而且,曾在公元400年左右到達過復活節島的玻里尼西亞水手們,可能到達了美洲沿岸地區,並將甜薯之類作物帶回到太平洋各個島嶼。
第12部分 中國成為第一個市場社會可是,如同我們在前面看到的那樣,一旦中國軍事力量發生衰變,一種倒退反動就出現了。在唐代第一次得到廣泛套用的印刷術,使中國人如同得到佛學典籍一樣,也比以往更加容易地得到了儒家和道教的書籍。845年後,儒學謀臣們勸說皇帝禁絕異邦信仰,並通過沒收虔誠的施主捐贈給佛教寺院的土地來充實帝國朝廷的財政。
第12部分 中國成為第一個市場社會可是,如同我們在前面看到的那樣,一旦中國軍事力量發生衰變,一種倒退反動就出現了。在唐代第一次得到廣泛套用的印刷術,使中國人如同得到佛學典籍一樣,也比以往更加容易地得到了儒家和道教的書籍。845年後,儒學謀臣們勸說皇帝禁絕異邦信仰,並通過沒收虔誠的施主捐贈給佛教寺院的土地來充實帝國朝廷的財政。
第13部分 不斷密集化的基督教世界網路西歐的崛起歷程經歷了前後兩個不同的階段,這是因14世紀嚴重倒退所形成的中斷所使然的,14世紀潮濕和寒冷的惡劣氣候導致的歉收,黑死病(1346-1352年)帶來的巨大災難,以及百年戰爭(1337-1453年)中的零星破壞,標誌著一個新階段的開始。
第14部分 真正世界性的網路開始編織1450年之後的三個半世紀裡,地球上的諸民族逐漸形成為一個同一的共同體。從此時開始,將地球上的各個不同地區視為孤立存在的--就像此前我們有時曾做過的那樣--越來越無意義,我們將不會再這樣去思考和描述。今後我們將逐漸增加對各種與全球性有關的主題--包括全球化的進程--的探索。
第15部分 世界性網路在非洲的擴展然而,非洲南部最南端的地區突然而徹底地加入到這個網路之中。葡萄牙人--以及1600年後的荷蘭人--開往印度洋的船隻通常停靠在好望角補給淡水、食物和休息。好望角擁有地中海類型的氣候168,伴有冬季雨水,但(在陸地方向)卻被乾旱地區所包圍。
第16部分 美洲和舊大陸網路體系的融合就在大西洋非洲開始被整合不久,各種海上聯繫也將美洲帶入到世界性的網路之中。一旦在1492年穿越了大西洋,歐洲人就打通了進入北美和南美內陸的通道,他們有時是為了尋覓黃金,有時是為了皮毛,有時是為了拯救那裡的靈魂,還有時則是為了探求通向中國的航路。
第17部分 世界性網路塑造的世界這幾個世紀期間所發生的各種思想和文化的交流,對當時現存的各種知識、宗教、文化以及政治的秩序構成了挑戰。由於大西洋歐洲各國在世界性網路的統一和遊歷中所扮演的角色,這種挑戰在大西洋歐洲各國可能表現得最為猛烈。
第18部分 軍事革命軍事革命的絕大多數內容首先是在歐洲和奧斯曼逐漸形成的,如野戰炮、火炮要塞、裝備火器的步兵等等。歐洲人發明了密集隊形操練並發展出裝備火炮的海軍。這些革新在歐洲傳播十分迅速,例如荷蘭軍隊手冊就被譯成12種語言出版。
第19部分 工業革命的影響在英國的紡織業入侵之前,世界各地的織布工已生產出種類繁多的成衣以滿足各個地區對各種款式的需求。例如在1820年之前,伊朗的棉和絲織業是相當興旺的,為居住在城市中的,如伊斯法罕和大不里士的織布工(大部分是男人)以及城市周圍農村的紡紗工(大部分是女人)提供了生活的來源。
第20部分 新網路,新格局甚至當一個特定地域的經濟或戰略利益尚未得到明確地認定之際,帝國的擴張就開始迅捷地展開,因為攻占這些領土所需的費用實在是太低了。在所有被奪占的土地當中,英國占據了最大的一份。雖然在1783年丟掉了美國,但是到了1914年,英國還是逐漸發展成為一個跨越全球的龐大帝國。
第21部分 帝國主義時代的全球化由於世界性網路日趨緊密,這些趨勢與其他一些趨勢在世界各地更加迅速地交織在一起。1870-1914年期間,全球化的巨大波動就已出現,其重要部分就是迄今為止我們所描述的人口、政治及經濟等領域中的各種變革。
第22部分 J。R。麥克尼爾的結論我家中的九個房間裡,散亂分布著各類書籍和其他雜物,其數量大約有數千件之多。時間久了,各種東西的擺放、安置就越來越隨便,可能將棒棒糖棍撂在磁碟驅動器上,把動物標本放進烤爐之中。
第23部分 威廉·麥克尼爾的結論無論如何,人類的記錄同大規模物種演化的各種模式完全吻合。事實上,我們可以在以往歲月的深邃之處發現種種精確的令人驚奇的並行現象,如最初的時候,各類細菌在地球的海洋之中形成了無數的生命細胞,並且零星地以一個細胞與另一個細胞的直接聯繫來交換基因物質,正如早期各個人類群體以相遇方式交流信息,以節日聚合方式相互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