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網路組織”特指有一群地位平等的“節點”依靠共同目標或興趣自發聚合起來的組織。這裡的網路不僅指“網際網路”,也指這種相互關聯而沒有中心的特定形態。
特徵
(一)平等
網路組織中的每個個體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不同於“層級組織”,或稱“金字塔組織”,網路組織中不存在必然的上級和下屬,只有獨立的“節點”;
(二)開放
網路組織依靠開放性成長,所有游離在網路之外的節點都可以自願加入組織。和傳統的封閉型組織不同,你很可能無法統計網路組織中具體的“節點”個數,因為它們隨時都在變動。
(三)分權
網路組織中沒有固定的上級或領導,但是可能存在“南坦”,南坦取自於《海星與蜘蛛》中描述海星模式所採取的一個例子——阿帕奇人,印第安人中的一支。他們採用分權體系,稱自己部落的臨時“領袖”為南坦。作為一個群落的精神與文化的領頭人,南坦通過示範來領導,本身沒有強制權力。南坦的出現依靠的是節點們的信任,當一個南坦消失後,會有新的南坦出現。
示意圖
網路組織的示意圖和我們熟悉的“金字塔組織”不同,右圖可以視為一個大組織中被截取並放大了的“一小部分”;它也可以看作一個在不斷改變的組織在某一瞬間的“照相”。圖中比較粗壯的“節點”表示在“圈子”中受人尊重的“南坦”。通常他們的影響力比普通人更大。在“南坦”的周圍聚集著和他們關係最密切的個體。在圖中,兩個點之間的距離來表示組織間的兩個個體的關係密切程度。距離越近的則他們之間的相互影響就越大。
生成
網路組織形成的標誌是該網路獨特的“基因”已經出現。這種基因即網路組織所信奉的原則,它是網路組織中的所有成員都同意並將捍衛的基礎。即使只有一個“節點”,當他/她/它確定了要遵守的信條並準備維護的時候,就可以看作是組織的誕生。
擴張
當組織將自己的信條公布,並吸引到其他的節點自願加入的時候,網路組織就開始了擴張。每一個加入網路組織的節點都同意組織的信條,當一個節點不再同意組織信條的時候就是退出。在某一時刻,如果加入網路的節點數量超過了退出的數量,則網路組織處於“擴張狀態”。由於網路是無“控制中心”的,因此每個網路中的節點都可以尋找其他節點並使之同意組織的規則,一旦成功則如同基因被複製到了新的細胞體一樣,網路組織因此而獲得規模上的增長。
變異
當組織中有超過一個的節點同意改變組織的原則,並將信奉新的原則的時候,組織就發生了變異。如果全體節點共同同意修改並遵循新的原則,則這個組織發生了整體的變異;如果只是其中的部分節點同意改變原則,則這部分節點從原組織中脫離出來,該組織發生的是“局部變異”。變異通常在外界環境發生改變時,組織原則必須應對變化而調整。由於環境的變化是經常的,因此變異行為也是組織的常態行為,在變異中組織能力反而可能得到增強,出現這種情況,也可以說這種變異是一種“進化”。
消亡
當組織原則發生變化,而組織中的節點無法統一到新的原則上時,組織消亡了。
實例
在自然界,大量的生物群體採用的是網路組織方式,比我們意識到得要多得多。可能是因為人類組織長期以來採用的是“集權”方式,我們過於熟悉“金字塔型組織”,而放棄了向身邊的其他生物學習建立網路組織。不過,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網路組織正在日益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研究、探討。
維基百科辭典的誕生標誌著一群志願者在沒有上級監督的情況下也可以創作出非凡的成績。維基寫手,他們也被稱為“維客”,就是維基組織中的“節點”。所有維客都同意維基的基本原則:真實、客觀、中立地介紹知識,並鼓勵原創。基於這些原則,維客們自覺維護維基百科裡的詞條的內容,如果出現搗亂分子,他們會以“守護人”的姿態保持詞條內容的質量。維基百科的技術框架,以程式的方式來鼓勵維客們按照規則發揮創造力,是服務者而不是管理者,也不是維基組織的“中心”。一個證明是,如果程式製造者開始用自我意志改變社區意志,並調整了組織規則的話,組織就可能消亡,或發生變異。
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中,歐巴馬的競選團隊成功地利用MyBO等網際網路工具讓地位平等的公民能夠自組織,在美國全國各地形成了支持歐巴馬的“熱潮”,這些公民組織也是網路組織,歐巴馬並不是他們的領導,他們依靠自己的判斷行事,雖然有著明確的組織目標——讓歐巴馬當選,但是整個“志願者”組織的誕生、擴張都不是依靠命令或從上至下的任務分派進行的,而是依靠節點們的相互交流與經驗分享進行。
行業聯盟也是一種網路組織。志願者聯盟通常都是網路組織。
值得討論的問題
網路組織的優勢
網路組織受到打擊後的反映
網路組織與金字塔組織的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