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永動機”
人類的發明源自幻想、想像,或說者創想更合適。歷史上有不少人希望發明出一種機器,這種機器一經啟動,不用消耗任何能量,卻可以源源不斷地對外做功,這種機器就被稱為“永動機”。
發明永動機的想法據資料表明最早起源於印度,公元1200年前後,人們產生的這種幻想,從印度傳到了伊斯蘭教世界,並繼而傳到西方。在歐洲,文獻記載早期最著名的一個永動機設計方案,是一個叫亨內考的法國人十三世紀時提出來的。他設計的永動機,輪子中央有一個轉動軸,輪子邊緣安裝著12個可活動的短桿,每個短桿的一端安裝有一個鐵球,右邊的球比左邊的球離軸遠些,因此,右邊的球產生的轉動力矩要比左邊的球產生的轉動力矩大。這樣輪子就會永無休止地沿著一個方向轉動下去,並且帶動機器轉動。這個設計方案曾經被不少人以不同的形式複製出模型,但從未實現不停息的轉動。
儘管許多人包括技師、科學工作者付出了大量時間精力以及財力物力,經過無數嘗試,付出許多努力,但永動機試驗無一例成功。後來人們根據能量特點分類:不消耗能量的機器叫做第一類永動機。根據能量守恆定律,人們認識到:任何一部機器,只能使能量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而不能無中生有的製造能量,因此第一類永動機是不可能造出來的。
能不能製造完全將不同種形式互相轉化而無損失的熱機呢?這種熱機無冷凝器,只有單一的熱源,它從這個單一的熱源吸收的熱量,可以全部用來做功,而不引起其他變化。人們把這種想像中的熱機稱為第二類永動機。它雖然不違反能量守恆定律,但因為機械能和內能的轉化具有方向性,它也不可能實現。
最後的結論是:至少目前的科技水平和科學理論依據,不可能產生永動機。
但是,另一種套用的永動機卻被發明出來,那就是“人脈永動機”。
關於“人脈永動機”創始分析
發明人智慧型管理專家黃國勝先生對人脈永動機作了如下解釋:
根據斯坦福研究中心曾經發表一份調查報告,指出:一個人賺的錢,12.5%來自知識,87.5%來自人脈。一個人事業的成功,80%歸因於與別人相處,20%才是來自於自己的心靈。這說明了人脈對任何人一生髮展的重要性。與人相處就是與人脈溝通。
那么,一個人一輩子究竟能接觸多少人脈,結成多少可靠人脈呢?
按現代人生命周期表顯示數據,正常情況下平均年齡男80歲,女82歲。通常,我們從有人生經驗記憶是從6歲開始計算的,因為90%以上的人長大後,對幼兒時期的生活經歷是沒有明顯記憶的,所以,從國小、國中、高中到大學……整個學生時代,相互認可並能夠長期交往並有合作的可靠人脈,平均只有30人,高的可達上百人。很少有超過200人的,這不是交往意願的問題,而是在一定的成長環境中,更多的時間是用來學習和工作的,有意識交友的時間並不多。這是學緣人脈。這也是為什麼時下許多經營管理者喜歡參加各種培訓班和學歷班的原因。
需要強調的是,可靠人脈是指相互認可,彼此信任(狹隘的說對你認可和信任),很容易達成合作的人脈。
另一個可靠的人脈是血緣人脈,主要指親戚,家族越大,血緣人脈越豐富。但親戚畢竟也是有限的。能夠發揮作用的,少則十多個,多則幾十個,而且一句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能用的人脈,還是要身邊的最好。
也就是說,一個人一生的人脈,最基礎的血緣人脈和學緣人脈合計最多的很少超過300人,一般也在50——100之間,30歲之後,低於50人的,可以說人生人脈不足。可靠人脈的多寡,決定了一個人事業的成功。那么,如果血緣人脈和學緣人脈湊不足怎么辦?
唯一可行的就是開拓另外途徑的人脈。即人脈的發展,對於血緣人脈和學緣人脈有限的人來說,成功的人生,將主要有賴客緣人脈、事緣人脈和隨緣人脈。
客緣人脈取決於你的行業特點和客戶定位,可能量大,但未必能全部深交,可無限發展,但事實上對你來說也總是有限的。因為你的交際能力是在一定環境平台和時間條件下實施的。
因為共同做某件事情,結下的友好關係屬於事緣人脈,其人脈速度和範圍依賴與事情的大小。對多數人而言,都是有限的,隨緣人脈可以不可求, 比如同坐一趟飛機,一聊,很投機,結為隨緣人脈,但能深交的也總屈指可數。另外還有師徒、團隊合作、項目合作,遊戲合作,旅遊,郊遊等,都可以歸納到前面提到的事緣、隨緣人脈方式中……
如上分析,我們人的一生結交的人脈是有限的,而能把有限的人脈用好用足也是不容易的。
已創始發明的“人脈永動機”
那么,有沒有一種方式,可以讓人脈無限發展和循環下去呢?帶著這個問題,黃國勝先生在美國教育家加德納的多元智慧型理論基礎上,研究人的智慧型結構和套用,並通過跨行業的工作實際,終於找的一種方法,經過提煉總結和試驗,“人脈永動機”是可行的,它並非科技專利發明,只是一種交際關係的模式創舉。不但能夠過濾現有的人脈,讓現有的人脈得到梳理,而且能夠聯合朋友的人脈。“朋友的朋友是朋友,人脈的人脈是人脈!”這是黃國勝先生創始人脈永動機的基礎依據。但事實上,許多人,可能一生都未必用到自己朋友的朋友,而是另外開發了人脈。往往許多人辦完了一些事,結果朋友說,怎么不早說,我有個朋友就專辦這個事情……這種馬後炮現象告訴我們,許多朋友的朋友的資源,不但經常閒置,而且在浪費著。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對稱,信息不流通,屬於相對隔離封閉狀態,人脈永動機正是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是專門為了整合信息資源,提高合作效率,為一生創造更多價值的人脈模式。這個模式提出:整合人脈資源,傳遞商脈信任,讓一切資源合作皆有可能。讓可能合作的資源,預先有一個公示,並且也是資源擁有者願意的。這種模式體現了自利利人的機制 這個模式的最大魅力之一,就是你只要成為其中一員,就等於加入了一個不斷擴展的人脈圈子,裡面的任何一個人,你都有可以通過第三方找到並面晤。另外,這個模式的制約機制,也是拯救誠信危機的最佳方法之一,甚至可能是獨特方法。
整合人脈的方法有許多中,但“人脈永動機”這個方法是迄今為止最好的方法,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創舉、一個偉大模式發明。這個模式的締結深度和裂變速度,將讓今後可以合作的人脈達到我們平常人一生都難以想像的程度。
“人脈永動機”模式終於誕生了,並且已經於2009年7月12日通過創刊號“人脈永動機”發布的《脈合周刊》①號正式面世了。
“人脈永動機”載體《脈合周刊》相關名詞
1.人脈:可以進行分類梳理的人際關係、人際脈絡,主要指相互認可,彼此信任(狹隘的說對你認可和信任),很容易達成合作的人脈。
2.商脈:由人脈產生的商機或商業合作。
3.錢脈:由商脈帶來的經營利益鏈條。
4.脈合:可靠人脈的橫向聯合、整合、合作。
5.脈圈:是指以一個人或一類人為核心的人脈圈子。
6.脈圈編主:經營《脈合周刊》的主人,因為要每周進行人物對話,同時要編輯雜誌,所以稱為編主,脈圈編主自然是“有職稱”的脈客,應該是組織協調者。
7.脈客:脈圈編主邀請對話的人,從現在很流行的一個詞Mankeep音譯過來,指善於使用人脈、經營人脈的人。
8.人脈沙龍:脈圈的內部沙龍,是人脈資源對接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