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造型設計

人物造型設計

人物造型設計 character study 根據劇中人物的身份、年齡、性格、民族、職業等特點,對角色外部形像的造型進行的設計。

步驟

選擇繪製方案

在我們拿到劇本分析人物,了解劇情以後,便開始人物造型設計的具體繪製方案。在進行繪製的時候,首先要選擇適合自己使用的工具,比如說炭筆鉛筆毛筆等等,往往在選擇紙的時候都選擇一些能夠帶出畫面效果的。當然這些在繪製以後都要最終交給導演認同,最好在造型設計的時候先畫出一些適合於最終完成的畫面效果圖,一般情況下用鋼筆線勾出的有一些有淡彩的方式繪製出來。工具準備好以後,一定要把自己所需要畫的內容,它的前後順序要進行整理,以便於在畫到任何一個環節的時候進行自我的一些檢查。比如說要弄清楚故事當中的主角和配角之間的關係、戲多和戲少,另外動畫造型是要追求簡練、明確,而不是像我喜歡什麼就畫什麼。因為在造型當中多出一根線條就會對日後的工作增加一份工作量。像在美國卡通片《貓和老鼠》當中,我們會發現他們的角色都是用了四個手指頭而不是五個,就是為了省一根線條。所以這也看出造型設計的用心良苦,如果不掌握動畫創作規律,那么在是既造型的時候也會出現一些意想布道的困難,作品最終也不會很成功的。

人物頭的設計

我們在設計造型的時候,首先把人物頭部區分出來,我們知道人類最重要的器官都集中在頭部,而頭又是在人整個身體當中最難畫的一部分。通常我們看人不是看他四肢而是看他的臉。所以在畫頭的時候我們要掌握他的幾個主要部分。
人物的頭我們通常以圓來進行創作,圓是人們一生下來就能理解的形象,而圓又是萬物當中最常見的也是最容易掌握的。我們把頭暫時歸納為一個圓,在這個圓圈的基礎上再畫出中心線以此區分方向、體積以及未來造型的主要部分。
在圓的基礎上可以再有區分就是下巴部分。在以往的造型設計當中,我們往往忽略了下巴的造型,而設計只是單純的以圓來替代,這樣在日後的動作處理時由於頭過於單一,表情控制變化不夠豐富而使動畫的形象有些衰減。我們試舉《米老鼠唐老鴨》當中角色,我們看到他的頭部是以一個大圓為主,這個大圓主要是解決頭骨的部分,而在頭骨的下邊也就是下巴部分他又處理了另一個造型,這樣當下巴在說話或是作特殊表情是時候,這個不規則的圓可以較大的變形從而使人物表情變化多端。在我們設計人物頭的時候除了學會用圓來觀察對方,另外還要注意畫好五官,比如說眼睛、眉毛、鼻子、嘴巴、耳朵甚至頭髮都是頭的組成部分,都不能夠忽視,要考慮你所畫人物的性別、年齡,要考慮到他在劇中所扮演的分量甚至要考慮到他的喜好,從而使造型一目了然,是書生型還是呆子型是粗漢型還是其他型。只有將人物分析的越透徹,對他基本造型理解得越深,那么你的人物設計才能做得成功。

身體的設計

我們這裡先拋開頭部談身體部分,也就是說把手和腳去掉以後看到胳膊和腿包括膝蓋這幾個主要部分。我們為什麼要把身體作為單一的一節來談呢?主要是由於我們過多的集中頭部的特徵,從而忽略了對身體的設計,在對身體設計的時候,往往畫的比較空,體積感不強,特別是當人物在做特別大的動作的時候,身體如果設計得不準確原畫師動作結構就很難表現出人物特定情景、特定性格。身體設計一般我們分上下兩部分,上部分就是指的骨盆以上,包括胸廓和骨盆兩個部分,胳膊包括上臂、下臂。在一般造型設計當中我們的動作角色通常都是以長的身體短的腿進行設計,集中點放在上半部分。我們要掌握這個特點,為什麼要集中在上半部分?因為我們在設計鏡頭的時候大多採用上半部分,所以我們的重點在設計身體的時候要集中在上半部分。如果一個身體在繪製的過程中不注意他的體態特徵而只是考慮到頭部設計的話,那么就會有頭重腳輕的感覺,我們看一些人物的造型設計,從中可以看到一些好的地方,但也有些不足的地方。

手腳的設計

我們把手腳單獨提出談手腳的設計,在卡通片的創作中手和腳是經常要涉及的。由於手腳的特徵不是十分明確,所以我們通常畫手腳就多用概念化來設計。一般情況下我們要畫成大手大腳,這樣主要便於表現人物做動作。比如說抓東西,人物手過於小很難看清楚角色在抓東西時的一些細微動作,在手腳的設計方面我們國產的卡通片就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好多角色畫了大的身軀、大的頭卻只畫了很小的手和腳,往往需要手做戲的時候我們會發現,由於手腳在設計的時候沒有考慮到他對戲的處理,最後變成了僅僅是一個過程。

不同年齡的設計

在我們掌握了頭部的設計、身體的設計、手腳的設計以後,就要開始掌握一個完整的人物設計,完整的人物造型設計主要考慮到他的整體的完整性。也就是說這個人物風格的完整性,我們把一個完整的人物設計出來以後就要學會掌握這個人物的不同年齡段的特徵,這樣能夠使我們在學習過程當中更多地了解一個人物由於年齡的不同,他在外部形態方面是有著明顯的差別的。因為角色是由不同年齡段和不同性別甚至動物和人類共同出現在畫面上,所以針對一個人的不同年齡的設計和掌握,對卡通片的最終創作是有很大幫助的。我們在設計一個人不同年齡段的時候,主要把握其年齡本身對他的影響。比如說,一個人在小的時候臉上經常會有雀斑,到老的時候也會有雀斑、老年斑等等。另外一個人比如說鷹鉤鼻子,那么從少年時候開始顯露出來一直到老年。一個人的習慣動作,比如這個人物有點駝背,那么到了老年更加駝背。所以,在設計人物造型的時候要更多地考慮到他的整體特點,而不是只注重其中一個很小的環節,既要注意細節又要注意整體風格,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設計出比較理想的造型。

漫畫人物造型設計

要想準確地將故事中的所有人物介紹給讀者,就應該掌握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人物的畫法。此外,漫畫的很大一部分意義在於它的誇張,設計人物造型時應遵循這一特點來進行。

不同年齡面部畫法

要想準確地將故事中的所有人物介紹給讀者,就應 該掌握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人物的畫法。此外,為了讓劇情能更深地打動讀者,就應儘量做到正面角色的英 俊、美麗、善良都表現到極點,反面角色的兇殘、狡猾也應誇張到位,切忌人物的中庸,這一點很重要。漫 畫的很大一部分意義在於它的誇張,設計人物造型時應遵循這一特點來進行。年齡不同的人物畫法:
嬰兒:胖乎乎、圓墩墩的,頭顯得特別大,寬額頭,看不到脖子,身長是等分,腳要短些。
年輕女性:線條比較細膩,肩部略斜,整體成曲線形,腰部很細,胸 部隆起,臀部較大,腳踝較細。
年輕男性:線條有力,肩幅較寬,胸部成扇形,腰比肩窄,脖子較粗,腳大.
中年女性:要比年輕的女性更強調曲線,眼睛略小,微胖,腳踝較粗。
中年男性:比年輕男性略胖,頭髮較稀疏。
老年女性:彎腰駝背,肩部略斜,膝蓋略微彎曲。
老年男性:彎腰駝背,兩腳分開、有點彎曲,肩部較窄,若再畫上拄拐杖就更 顯老了。

年齡不同人的五官畫法

幼兒:幼兒的五官都集中在臉部下半部1/2的部位。
小孩:眼睛大大的,口、鼻小小的。眼睛的位置在臉部 1/2以下的部位,下 巴的曲線是圓的,眼睛和眉毛的位置距離遠。
女性:眼睛大致在臉部 1/2的位置。眼睛大大的,唇、眉、下巴的線條越柔和,越有 女人味。
男性:眼睛在臉部2/3 的部位。眼睛細細的,口、鼻較大,下巴的線條較粗 獷,眉毛粗一點比較有男人味。
中年男女:中年人的眼睛比年輕人的要細小。而且眼睛和嘴的周圍有細小的皺紋 ,男人的臉部塊面分明,女人的臉則稍微豐滿些。
老人:老年男性臉部的骨骼最為凸出,女人則稍為豐滿些,他們的口、眼、 鼻四周都有很明顯的皺紋,一般來說眼睛都是細細的。

臉部表情的畫法

臉部表情的變化,是刻畫人物的關鍵,通過人物面部表情,可以使讀者了解人 物內心的感受,豐富的表情富有極大的魅力,能使畫面更加生動。下面介紹幾種典型的表情的特點與畫法。
笑臉:笑有很多種,例如:微笑、羞澀地笑、煞有介事的笑、苦笑、開心的笑。一般表現為嘴角上翹(或張大)、眼睛變細、變彎,在畫調皮的笑時,可以將人物的眉毛上下錯動一定距離,並且讓兩隻眼睛有些變化,也可以將舌頭畫出來。
哭泣:感情爆發時經常出現,例如委屈的哭、樂極而泣。一般表現為眉毛、眼角往下傾,張大嘴或嘴角向下,臉上掛淚或爆發出來。
發怒:一般表現為眉毛上豎,嘴角下扣,眉頭緊鎖。
哀:哀是最大的苦惱,臉上所有的線條都可往下傾,便成了哀。
驚:一般表現為張大嘴,瞪大眼,眉毛往上飛起。
(註:畫臉部表情,最好的方法是先從模仿別人的漫畫開始,還要多多觀察,在繪畫時傾注感情,才能畫好各種表情。)

性別不同的人的臉部特徵

女性:女孩子的臉關鍵之處是要圓潤、可愛,大眼睛,眼珠兒又黑又大,鼻子小巧玲瓏,嘴巴嬌小可愛,眉毛柔軟彎曲,略微向下,從臉蛋到下巴的線條要有弧度,柔美、流暢。
男性:男性的眼睛較小,位於臉部上,在細長形眼眶中眼白略多,眉毛略微上揚,嘴形清晰而且較長,鼻線畫的越直越能顯現出男子漢的剛毅,若畫成弧形會顯得溫柔,鼻樑上方和眼睛高度差不多高,下巴應該畫得方些,脖子要畫得略粗,富有立體感,注意下巴和脖子相接處與女性的位置不同。

手腳畫法

手的畫法:俗語說“畫人難畫手”,這說明畫手是比較難的,為此,應先了解手的結構。手的結構可分為手掌和手腕兩部分,要將手掌看成一個不規則的五邊形,作畫時,先要將這兩部分看作一個整體,畫出手的邊線,再定出大拇指的位置,要明確每個手指的長度是各不相同的,手指的關節部位要適當彎曲,在特寫畫面中,要畫出手指的兩個關節,特別要強調一下拇指和小指的外輪廓線,這樣會更有立體感。
畫手的背面一側應以硬線勾出,以表現骨骼的硬度 ,手掌一面要以軟線來畫,表現柔軟的質感。而手指是很靈活的,所以,五個手指不要分開來觀察,隨著手的動勢,角度的不同,形狀也不一樣。
女性的手指較纖細,骨節不突出,指甲較長,為了表現女性手的細膩、柔軟的感覺,所以用線要平滑、有性。
男性手掌較寬厚,手指粗壯,關節明顯,多以硬線來表現。
腳的運動規律是通過腳與小腿之間所成的角度來表現的,要注意觀察腳、腳踝、小腿之間的關係。
畫時要注意鞋是隨著腳的動作而發生角度變化,畫時要想到腳的狀態,鞋的款式不同要用不同的筆來表現其質感。

電影人物造型設計

在電影攝製中以形、光、色表現人、景、物具體特質,塑造形像,引導觀眾對影片的理解。
電影美術師在影片創作過程中,最先把文學劇本中關於環境、面容、服飾等文字描寫轉化為具體形像,以劇本的主題思想、人物性格、劇情結構為依據,在電影導演的總體構思之下,與影片創作各部門,首先是與攝影師及演員合作,共同完成影片的造型表現,設計和製作有時代、地域特點,有生活氣息,有性格特徵的人、景、物,以產生情景交融的富有意境的藝術效果。

布景

布景是電影造型的重要手段,它提供劇中人物的生活環境,或是幽靜的庭院,或是狹隘的牢房,或是無垠的沙漠,或是非人世所有的蓬萊仙境,不僅能體現出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季節等等,而且能體現出人物的職業、身份和性格以及心理情緒。如《天雲山傳奇》中主角羅群住的一半是磨房的小屋,那柴草支起的破壁、破敗的門窗、殘缺的桌子、一床破被、一盞油燈,襯托出人物處境的困難,也表現了人物意志的堅強。

實景

在現代影片製作中,導演與美術師、攝影師往往選用大量的外景(如海灘、荒原、鬧市、戰壕等等),即使是內景,也往往為了追求逼真、節約費用而採取實景拍攝的辦法。選好一處恰當的場景對影片質量的提高極為重要,例如《聶耳》中聶耳入黨一場,選用了古長城一角,這就為導演的蒙太奇構思、攝影師的鏡頭處理、演員的感情表現提供了優越的條件,使人物感情與景物的氣勢結合起來。選擇到一處完全與主觀要求一致的場景是困難的,高明的美術師往往在基本條件吻合的外景或實景上加工,揚長避短,顯此隱彼,以使景物面目一新,成為理想的場景。

服裝與化裝

服裝和化妝解說

創造影片中人物的鮮明形像,要依靠演員的表情、 舉止、 表演技巧。但演員離不開化裝師、服裝師的幫助。通過服飾和化裝求得人物外在的形似,並進而表達人物的內在屬性,求得神似。服裝與化裝是人物造型的兩個方面。化裝通過油彩、髮型、裝飾等刻畫人物;服裝則通過衣著的式樣、色彩、質料等塑造形像。二者又是統一的,都以人物所處的時代、地域及人物的職業、年齡和性格特徵為根據,並結合演員的具體生理條件來設計和裝扮。一件恰當的服裝有時能告訴觀眾許多話,例如《天雲山傳奇》中,羅群用僅有的一點錢為患難與共的妻子馮晴嵐買了一件棉襖,當馮脫去破棉衣、露出裡面一件百孔千瘡的毛線背心的時候,許多觀眾流下了眼淚。影片中人物要隨著劇情的發展變化更換服裝,時代的變遷、季節的輪換,都要求服裝的相應變化。設計者還須考慮到同時出現的若干人的服裝差別,在民眾場面中要突出主要人物,又要表現全場色彩樣式的層次與和諧。

化妝的目的

化裝的目的是使演員的臉面儘可能與劇中人相似,把演員與角色面目上不同的地方遮蓋住,把角色應有而演員缺乏的東西增補上去,用以說明人物的年齡、民族、身份,性格等等。電影化裝在理論上與舞台化裝基本相同,但要求精細到不露半點裝扮的痕跡,要求在天然外景中也看不出任何虛假。同一演員從角色的青年演到老年,更需要高超的化裝技藝。在化裝中,演員髮式的處理、裝飾品的點綴,往往能起畫龍點睛的作用。一頂繡花帽子、一把白絡腮鬍子,就出現了一個維吾爾族老漢。除了一般的人物造型外,化裝師還常常要處理各種特殊的化裝,例如臉上的傷疤、背上的鞭痕之類。
道具 道具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布景內的布置陳設,大至火車輪船,小至鍋碗盆碟,一般稱為陳設道具。另一類是演員隨身佩戴或使用的,如鑽戒、佛珠、手槍、菜籃、書包、照相機等等,一般稱戲用道具。戲用道具不宜繁瑣,只要使用得當,便能揭示人物性格,推動劇情發展,甚至能延伸人物的感情,向觀眾訴說很多話。例如《天雲山傳奇》馮晴嵐臨終、羅群為她戴上從地上拾起的眼鏡一場戲中,腿已折斷、用膠布粘著的這副眼鏡具有無聲但有力的控訴效果。

電影造型的特點

電影美術造型具有三大特點,即逼真性、運動性和綜合性。
逼真性 由於攝影機鏡頭的如實復現現實的功能,一切被攝的景物都可以達到逼真的程度。觀眾也要求逼真感。一切服飾化裝必須是真的,或者能以假亂真的。在時代感、地域感、身份感上,在式樣、新舊、深淺的程度上,都必須準確,不能訛錯。在鏡頭前,一切景物,如山水房屋、花草樹木,一切動作,如風吹雨打,火燒轟炸,都必須顯得和生活中的一樣。電影美術家所設計的景物必須能與在生活中選用的實景天衣無縫地穿插在一起。新現實主義興起以來,強調電影的紀實性,更提高了逼真的要求。《山葉魚檔》所布置的魚攤所在地廣州小街,是一幅濃郁的廣州市井風情畫,甚至令人仿佛聞到濃重的魚腥味。這樣的布景為影片創造了一個可信的生活環境,可以博得觀眾的信任感。相反,任何一點虛假或不準確都會破壞影片的真實,例如一個現代的熱水瓶會破壞一個抗日戰爭故事的可信性。電影觀眾是用攝影機的鏡頭做眼睛的,到了中近景、特寫,他就宛然置身景中,而且可以隨著攝影機的移動東張西望。因此景物的任何角落都須經得起觀眾的審視。
但是,電影美術又具有假定性。布景是攝影棚搭置的景片,項鍊珠寶是贗品;車禍、轟炸、海上風暴等驚險場面是假造的,許多夢幻天地、未來世界也是假造的。因此,電影所要求的逼真只是從攝影機的鏡頭看出來,以及將來通過放映機的鏡頭放映出去,象是真的,觀眾看到的永遠不是設計的景物本身,而是通過攝影機鏡頭看到的景物的影像,是在鏡頭的不同角度、焦距、速度等等的控制下拍攝的人物或景物的影像;因此,電影造型的逼真性不是現實的真實性,而是藝術的真實性。它不要求自然主義地複製生活,而要求藝術地再現生活。
這種逼真性要求電影美術工作者不僅要有豐富的生活體驗、歷史知識,能夠設計出真實的環境和服飾,還要有藝術的修養,能在生活真實的基礎上有所選擇,有所提煉,有所概括,創造出更典型、更美、更有表現力的藝術的真實,將生活的真實與藝術的真實融合為一,以實帶虛,以有限的有形的景物把觀眾帶入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豐富的意境,使原來訴諸觀眾視覺的景物所傳達的信息,更直接地訴諸觀眾的感情和思維。例如《烽火年代的故事》的主人公在戰場上負傷昏迷過去了,銀幕上出現了他幻想的童年時代家鄉的景色:小河邊樺樹林的樹根淹沒在水中,一隻斷了纜的小木船在水面上隨風緩緩飄流。這些景色生動地說明了戰士對家鄉、對童年、對和平、對生活的渴望和眷戀。更多時候,不必出現這樣的主觀幻想鏡頭,而在情節發展過程的具體景物中,以實帶虛,使觀眾看到景物後面的豐富含意。《吾土吾民》的開場是某歐洲國家的一個街頭廣場,空寂無人,鏡頭推見一座無名戰士的雕像,像前刻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年月,接著是納粹占領軍軍官和機車隊開入。這就告訴了我們:第一次世界大戰20年後,歐洲人民又遭受了法西斯的踐踏,無名戰士的血白流了。接下去是附逆的偽市長歡迎納粹軍官下車,鏡頭出現了相握的兩隻手,一隻是市長脫了手套的手,另一隻是軍官戴著手套的手,表現出了軍官的傲慢和偽市長的卑躬屈膝。
運動性 電影是運動的藝術,電影美術造型要與電影的 3種運動形式相結合。首先要與電影演員的動作配合。美術工作為演員提供活動的環境,提供符合角色身份、性格的裝扮。這些環境和裝扮不僅不能妨礙或限制演員的動作,還要為演員的動作提供支點和憑藉。樓台門窗、陳設道具的布置,服飾的穿戴,力求有利於演員的表演,有利於導演的場面調度。其次,要與攝影師相互理解、密切合作,在設計的場景中要為攝影機的推、拉、搖、 跟、 升、降的移動提供方便,為多距離、多角度、多方位的拍攝提供可能,分清前景後景層次,使畫面有更多的縱深感。還要為各種拍攝方法的照明工作提供條件,如在礦井狹長的井道中拍攝,須為照明別出心裁地搭置布景。第三要與鏡頭組織的運動結合。要充分理解導演的蒙太奇構思,並且與剪輯師密切合作,使多距離、多角度、多方位拍成的鏡頭與各種不同的組織方法與蒙太奇節奏協調一致。
演員的調度、攝影機的運動與鏡頭組織處理 3種運動是相輔相成的,美術師的造型表現,須與 3者緊密結合,相得益彰。蘇聯影片《帶槍的人》中,士兵謝德林在斯摩爾尼宮的狹長走廊里見到忙碌著的列寧,跟著列寧邊走邊談。為了不間斷地拍完這場列寧與士兵的戲,美術師拆去了走廊的一面牆,只保留了一排廊柱,又把走廊加出一段,抬高了幾級。這樣,攝影機就能在很長的軌道上移動,跟著演員不間斷地拍完這段談話。拍出的鏡頭有縱深感,觀眾覺得接近了列寧,同時也拍出了後景中斯摩爾尼宮中的忙碌景象。當列寧走上台級的時候,更顯得突出,顯得崇高了。時時在鏡頭前閃過的廊柱顯示了斯摩爾尼宮的莊嚴,廊柱造成的光影變化突出了謝德林熱切的心情。
調度有動的一面,也有靜的一面。影片有時用靜止的場面來突出景物的空間造型。英片《簡愛》中數次拍攝羅徹斯特莊園靜止的全景,開始是以靜寂空曠的環境來襯托簡愛的孤寂心情。最後在她拋棄不平等、不光彩的愛情而毅然離去時,那空曠的大廳伴隨著羅徹斯特叫喊簡愛的聲音,更顯出景和人物的交融。
綜合性 電影是綜合藝術,各藝術部門一經參加到電影工作中來,就失去了原有的獨立性,服從綜合藝術的要求,協同地再現生活、表現生活。例如,繪畫本是可以直接欣賞的藝術品,但布景設計師的作品卻失去了獨立欣賞的價值,然而又從另一方面獲得繪畫所沒有的價值:雖然景物也是拍攝在平面的膠片上,放映在平面的銀幕上,但是所設計的景物在攝影光線的處理下,隨著鏡頭方位、距離的變化,不再是靜止的、二維的,而具有三維空間的效果??生了時間值,由靜止的空間藝術成為動態的時空複合藝術。這時候,美術上的透視學、構圖學、色彩學、畫面空間處理等基本美學法則還是適用的,但又是不夠的,電影美術有了更為複雜的要求,也有了更為豐富的表現力。

造型表現手段

造型表現手段方面,電影是人、景、物、形、光、色與畫面構圖等各種造型因素的綜合運用。人、景、物是具體的存在,形、光、色是附著於人、景、物而存在的。沒有人、景、物,形、光、色便無所附著,也就無法存在。沒有形、光、色,人、景、物便無法顯現,也就無法存在。而具有形狀、光影、色彩的人、 景、 物,又總是出現在一定的畫面構圖中,因此,造型表現的奧妙便在於形、光、色、人、景、物與構圖的巧妙配合和變化。形、光、色不僅使觀眾看到了人和景物在畫面中的存在,了解其為何時何地的何人何物,達到再現生活的作用,並且通過觀眾的視覺,引起心理上的直感,產生思想上情感上的反應,從而達到渲染氣氛、隱喻暗示乃至傳達藝術家生活態度的作用。
形:有景物就有形狀有線條。不同的形體、線條能引起欣賞者不同的心理反應,使其產生壓抑、開朗、憂鬱、愉快、恐怖等不同的感覺。
光:可以說是造型的靈魂。一切物像的造型都隨著光的強弱、方向、角度的不同,隨著光與影的對比、層次和運動的變化而變化,從而可起再現生活與表現生活的作用。影片《告密者》的第一個鏡頭是深夜的巷中:一盞古老的煤氣燈照著碎石路面,夜霧中只見房屋輪廓,一個穿雨衣的人靠牆而立,掏出火柴點菸,亮光中照出吉波的臉,還有牆上的標語──“為愛爾蘭的獨立鬥爭!”這樣,不僅交待了人物和社會背景,而且運用光表達出了環境的緊張神秘氣氛和告密者的複雜心情。
色:色彩有表達感情的能力。電影美術師充分利用色彩的對比、層次、和諧、衝突、基調、變調等等手法,可以引起觀眾情緒的反應。不同的色彩往往象徵不同的情緒,例如紅是興奮,白是純潔,綠是和平等等。人們習慣地把紅、橙、黃等明度高的稱為暖色調,把青藍紫等明度低的稱為冷色調。美術師往往利用這些習慣,把各種景物、服飾塗上濃淡深淺不同的色調,或運用色光的照射來渲染人物的不同個性、身份、情緒,造成不同的氣氛。導演F.F.科波拉在《現代啟示錄》開場,為了表現主人公的精神錯亂,用了許多光怪陸離的不成形的色塊來渲染。蘇聯影片《這裡黎明靜悄悄……》用黑白片拍攝女兵們的戰時生活,用彩色片拍攝女兵們對戰前和平美好生活的回憶。
構圖:人、景、物、形、光、色以一定的構圖綜合呈現在觀眾面前。電影有畫面,有畫面就有構圖,電影畫面在不斷變化著。畫面里的人、景、物的不同姿態,它們彼此之間位置的疏密高低,它們和攝影機鏡頭的不同距離、角度,它們與畫框的關係等等,在一定光影、色彩下形成不同的構圖,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這些構圖可以是簡單的、單層次的,可以是富於縱深感、多層次的,可以是平靜、和諧的或是衝突的,可以是有秩序有條理的,或是雜亂的不安定的,就電影的動態特點來說,又可以是緩慢運動著的,或者是短促、急劇變換著的,這些都能引起觀眾不同的情緒效應。
備註:眼睛是最重要的,他表示著人們的喜怒哀樂。初學者,可看一些日本動漫。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