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南路最初叫太平路,有人以為是為了紀念太平天國,那真是“大花面抹眼淚——離行離勒(隔得很遠)”,根本沒這回事。一德路是清朝廣州的南城牆,太平路是西城牆,在狀元坊處有一個太平門。以前西關經常火燭(火災),由於人居密集,一燒起來,往往是火燒連營,人命財產損失慘重。街坊們深信風水之說,認為西關東面有一條打銅街,店鋪多以打銅為業,犯了火星,應改街名為宜。幾經討論,最後改名為太平街。但這個名稱並不為人們接受,街上以參茸莊、銀號、綢緞莊等業為多,電匯信託交收時,仍以打銅街為名。後來西城牆被夷平,城基闢為馬路,正式定路名為太平路,也就是現在的人民南路了。
人民路這個名字,是“文革”期間才改的,由友誼路、流花湖東路、虎長路、長庚路、豐寧路、太平路合併而成,貫通南北。淨慧路以南的人民北(一段)、中、南路,是越秀區與荔灣區的分界線,也曾經是廣州最繁華的地段之一。
1958年,廣州全市的商業網點大調整,合併的合併,撤銷的撤銷,但人民南路屬於三個全市性一級商業中心之一,得以保留與發展,依然保持著百貨、飲食、旅業、文化用品的商業特色。改革開放後,廣州第一個地下商場,第一座過街人行天橋,都出現在人民南路,可見其商業重鎮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