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教練研究中心繫列叢書:人本教練模式

人本教練研究中心繫列叢書:人本教練模式

《人本教練研究中心繫列叢書:人本教練模式》包含九點領導力、四步教練技巧、四種教練能力、九種領導技巧等內容,對於人的內在進行深入挖掘,使我們更明白追求卓越的出發點。作者依據其對教練行業的精準把控和實戰經驗帶領我們深入探討人本教練的經典模式。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人本教練研究中心繫列叢書:人本教練模式》由黃榮華和梁立邦著,是以中華傳統文化中以人本的概念為基礎,融合了傳統文化的深邃思想智慧,對於實際的教練過程非常有幫助,使更多人可以通過此書對教練行業有更多了解和學習。

作者簡介

黃榮華:亞洲企業教練權威人士。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主修管理學,並於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深造。曾出任加拿大使館駐華商務官員,現任匯才人文機構董事局主席兼總裁、首席導師。黃榮華女士擁有豐富的國際培訓經驗,訓練過上萬名企業高層領導,並經常在國際教練及培訓交流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因其傑出表現,黃榮華女士多次應邀成為哈佛大學訪問學者,更被邀請成為世界傑出華人基金會永久會員。同時,她還作為中國地區代表獲ICF(國際教練聯合會)邀請成為董事。黃女士更為社會公益活動“成長心連心”的創辦人,此活動至今已服務7萬多名學生、家長及老師。主要著作有:《The Power Of Ren》、《人本教練模式》、《成長心連心》、《感召行銷》及遺著《體驗式學習的力量》等。
粱立邦:亞洲企業教練資深專家,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擁有文學學士及企管碩士學位,現攻讀南澳大利亞大學管理學博士學位,專攻教練技術。曾出任加拿大駐華大使館之商務官員,現任匯才人文機構執行總裁、首席教練及導師。梁先生是美國培訓發展學會成員、上海市青年聯台會第九屆委員會特邀委員。1999年起,粱先生榮列世界名人錄。主要著作有:《ThePowerOfRen》、《企業教練:領導力革命》、《你可以做得更好—匯才企業教練成功案例集》等。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人本教練模式是由一群全情投入、極具洞察力的人設計和創造出來的。他們代表了誠信和高效的最高標準。他們既有對成果的激情,又有對人們的學習和改變能力的深切關心。他們是教練技術這門新興行業發展的動力源泉。
——添·高威 《內在工作的訣竅》
在十年的經營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發現、提升和激發員工的潛能,是領導者最應該做而且是最有價值的工作,這比單純的獎金和期權更能令員工同心同德,更容易形成有激情、有效率和有戰鬥力的團隊。本書系統地告訴我們這方面的技術,總結出一套模式,令這一很有難度的技能套用起來清晰和簡單多了。
——何伯權 原樂百氏集團總裁
《人本教練模式》一書不僅是一個人修身立命,也是企業實施教練技術的重要理念工具。至少對導入該方法獲得成功的華帝而言,該書是不可多得的智慧之作。
——黃啟均 華帝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人本教練模式》一書把西方的教練管理技術和東方文化的儒、釋、道思想融匯一爐。書中提出的九點領導力更是新一代儒商修身和正心的指南。該書要而不繁,深入淺出,讀後有如沐春風的感覺,是現代企業人案頭必備的讀物。
——任志鴻 志鴻教育集團總裁(2006年山東十大財經人物)

名人推薦

人本教練模式是由一群全情投入、極具洞察力的人設計和創造出來的。他們代表了誠信和高效的最高標準。他們既有對成果的激情,又有對人們的學習和改變能力的深切關心。他們是教練技術這門新興行業發展的動力源泉。
——添·高威《內在工作的訣竅》
在十年的經營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發現、提升和激發員工的潛能,是領導者最應該做而且是最有價值的工作,這比單純的獎金和期權更能令員工同心同德,更容易形成有激情、有效率和有戰鬥力的團隊。本書系統地告訴我們這方面的技術,總結出一套模式,令這一很有難度的技能套用起來清晰和簡單多了。
——何伯權原樂百氏集團總裁
《人本教練模式》一書不僅是一個人修身立命,也是企業實施教練技術的重要理念工具。至少對導入該方法獲得成功的華帝而言,該書是不可多得的智慧之作。
——黃啟均華帝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人本教練模式》一書把西方的教練管理技術和東方文化的儒、釋、道思想融匯一爐。書中提出的九點領導力更是新一代儒商修身和正心的指南。該書要而不繁,深入淺出,讀後有如沐春風的感覺,是現代企業人案頭必備的讀物。
——任志鴻志鴻教育集團總裁(2006年山東十大財經人物)

圖書目錄

序言
前言
再序言
第一章人本概念
第一節“人”的起源
第二節人本教練模式
第三節生命計畫
第四節教練之“道”
第五節領導力模型
第二章九點領導力
第一節激情
第二節承諾
第三節負責任
第四節欣賞
第五節付出
第六節信任
第七節共贏
第八節感召
第九節可能性
第三章四步教練技巧
第一節釐清目標
第二節反映真相
第三節心態遷善
第四節行動計畫
第四章四種教練能力
第一節聆聽
第二節發問
第三節區分
第四節回應
第五章九種領導技巧
第一節挖掘願景
第二節設定目標
第三節制定策略
第四節資源整合
第五節貫徹執行
第六節有效授權
第七節團隊建設
第八節積極溝通
第九節創新思維
後記
參考目錄

後記

後記
隨著教練業在中國近20年的發展,《人本教練模式》也在2014年第三次再版。教練技術從1995年的第一代版本,到今天的第三代版本,當中經歷了不少故事,這些故事不止展現了教練業在中國發展的歷程,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故事,讓熱愛教練技術的朋友從中領悟教練精神,更進一步地將教練精神生活化,擴大積極生態圈,造福社會群體,這就是我接受出版商邀請寫這篇後記的目的。同時,在此介紹在中國教練業發展的路上作出不同貢獻的人士和他們的成就,以此作為一份敬禮。
教練業在中國的緣起
窮諸玄辯,若一毫置於太虛;竭世樞機,似一滴投於巨壑——人本教練從第一代開始就行走在不斷提升的路上,從沒歇息,到了第三代亦復如是,以後也一樣……
2011年《人本教練模式》第三次出版,我寫了一篇再序言,介紹了我的成長經歷以及從商界切換到教育培訓的原因。這個原因很簡單:讓中國人做得更好。這也是中國教練業的緣起。
1991年我離開加拿大商務官的職位,目的就是想成為一名導師,通過個人成長培訓(Personal Growth Training)幫助中國同胞開發更多的個人潛能。因緣際會,我被邀請到美國學習成為體驗式培訓導師。當時這種體驗式培訓在美國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歷史,但是對於亞洲人來說,這還是一門很新穎的個人成長訓練。在沒有工資、也沒有任何條件能保證我會成功學會這門訓練的前提下,我背起行囊,踏上一條未知的旅程。在這段旅程中,我看到很多體驗式培訓的弊病,也是這些原因更堅定了我走這條路的決心。這些故事都會收集在我日後出版的自傳當中。這段旅程也幫助了5年之後的我思考如何創造—個適合華人文化的教練技術培訓課程。
從美國學成歸來,我兢兢業業幫助一家亞洲體驗式培訓公司在香港發展壯大個人成長培訓業務,希望有一天這家公司會把業務發展到中國內地,可惜公司的步伐卻朝著亞洲其他國家走。心繫神州,我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於1995年秋天決定走一條少有人走的路——在加拿大成立匯才人力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才”),和幾位同樣有中國夢的香港朋友一起,開始實現我們的理想。
如果你閱讀過復旦大學創業學的教材書,你會從書中的案例了解到匯才這家公司成立的時候只有六十萬港幣的資金,員工只有一個,那就是本人。我既要承擔導師的工作,還要研發課程,培養義工和員工,每天就在那不到35平方米的辦公室努力創造,情況不至於焦頭爛額,但也絕對是晨昏顛倒。儘管當時我和我的夥伴們都有一致的理想,就是要通過培訓支持祖國的發展,但是如何做、做什麼都還沒有清晰的定位。那個時候我有足夠的體驗式個人成長培訓經驗,但是我也清楚體驗式培訓的不足之處。學生往往在學習期間熱情高漲,但是培訓期過後,就會慢慢泄氣,有些甚至打回原形。我希望學生的學習能夠持續,並且可以有效套用在生活當中。課堂的虛擬體驗並非最終的目的,生活中的提升才是根本。帶著這樣的信念,我終於尋找到一條可行的路徑。
當年網際網路剛剛興起,不過已經足夠有效傳遞世界不同角落的信息。匯才的夥伴當中有一位高科技的專業人士,有一天他興高采烈地讓我在網上看一些資料,他認為這些理念跟我想要的相通,那就是Coaching(教練)。當時在香港以及亞洲都沒有“教練培訓”這個概念,在北美帶頭推廣教練的機構以托馬斯·倫納德(ThomasJ.Leonard)為首,不過那時也只不過是二十幾個教練在努力普及教練培訓。當時在亞洲可以尋找到有關教練的書籍不超過五本,都來自於海外,可參考的只有倫納德的理念和英國約翰·惠特默(Johnwhitmore)的GROW模型(個人教練的基本模型)。這些教練培訓的理念都比較著重Doing(如何做),即通過行動去改善人的行為模式。基於我對體驗式訓練的理解,我認為內外兼修會更為有效。但是無論是體驗式訓練也好,北美的教練培訓也好,都紮根於西方文化,而教練本身關注的是人,如果不能跟本土文化接軌,就會影響對話的效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創造一套適合華人文化的教練技術勢在必行。
金(W. Chan Kim)與莫博涅(Renee Mattborgne)在2006年出版的《藍海戰略》強調價值的重塑和創新,能夠超越競爭的成功的企業不是去挖掘自己的顧客需要什麼,而是研究非顧客的需求。在1995年的中國,不要說培訓業是一片藍海,教練技術根本是無人之境。當時我不知道什麼是藍海,只是想要創造一種有益於華人的培訓,如果我曾經做過市場分析,我想教練技術這個傳奇在那時就已經天折了。我對這份理想的追尋才是後面一切的動力來源。無邊無際的大海會讓人生畏,但是對既喜歡創新又喜歡冒險的我來說,可以在一片空白地帶乘著理想的翅膀飛翔無疑是件天大樂事。
首先我搭起了第一代的教練技術培訓框架,即以“CCCP”為名的教練理論課程教授教練技術,結合以“城市精英”為名的個人成長訓練作為輔助。如果大家熟悉前蘇聯的英文名稱,就會知道cccP是前蘇聯的俄文簡稱。這是為了紀念人本教練發展路上的一位英雄而命名的,他是我在美國學習體驗式培訓的俄羅斯同學華路迪亞·蘇斌(Volodya Shubin)。他當年在前蘇聯社科院工作,是管理學博士,也是戈巴契夫的智囊團成員之一,他的父親是前蘇聯有名的科學家。蘇斌是一個很睿智很勇敢的導師,他不懂英語,沒有資金,在半年之內學會英文,感召了很多人資助他去美國學習體驗式培訓。我們雖然萍水相逢,但是艱苦的同窗生涯讓我們建立起深厚的友誼。在我學成返回香港之前,我們一起共進歡送晚餐,飯後在星空下走回停車場,他讓我想像一下未來的五年我將會是怎么樣的,會做什麼。我當時毫不猶豫地回答他,我沒有家,我將會帶著我的行李箱走南闖北做培訓。沒有想到這個預言不僅僅預測了我五年中的狀態,而是一竿子支去了二十多年,它引領著我走進了課室,還走進了監獄。
……
都說中國合伙人
終於在香港上演了
懷著好奇心走進久違的電影院
沒想到它帶我回到從前那些日子
不期然心潮此起彼伏
那一暮
廢工廠
夜裡飄著雪
成東青正準備好開課
忽然間
燈滅
剎那間
所有同學舉起自備的手電筒
一閃一閃的亮光照著老師
這房間就是全世界
承載著很多人的夢想
老師的
學生的
回想2002年6月28日
那連續七天驚濤駭浪的日子
跟自己說
不能倒
不能倒
不能讓那些投信任票的人委屈
怎么樣都不能倒
不知道那段日子是怎樣走過來的
只記得好多小小的亮光照著前面的路
感謝曾經舉起手電筒的你……
那一暮
王陽醉著酒
唱著Beyond的《海闊天空》
“今天我寒夜裡看雪飄過
懷著冷卻了的心窩飄遠方
風雨里追趕
霧裡分不清影蹤
天空海闊你與我
可會變(誰沒在變)”
回想多少個夜晚
為教練搖籃里的你播著這首歌
為你在黑暗中偷偷地隨著哼唱
“多少次迎著冷眼與嘲笑
從沒有放棄過心中的理想
一剎那恍惚 若有所失的感覺
不知不覺已變淡
心裡愛(誰明白我)”
那一幕
孟曉駿宣告
我要成為No.1
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
站在納斯達克的舞台上
不期而遇
多少年難以妥協外國的月亮分外圓
華人有太多可以貢獻給這個世界
華人教練要成為這舞台上的第一個
即便事與願違
那一幕
成東青自信地說
The playing field has never beerl even
總有一些事情更重要
是的
這個世界從來就沒有公平
天平上一面是夢想
一面是恐懼
總有一些事情更重要
心中繼續哼唱著
“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
也會怕有一天會跌倒
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
哪會怕有一天只你共我”
黃榮華
寫於2013年12月加拿大慧能市

序言

我與黃榮華女士相識已經10多年。我們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美國、中國香港、俄羅斯、中國內地)共同學習和工作過。我們同時作為教練和學員,彼此從對方身上學到了許多。在我眼裡,她非常具有專業性、創意、關愛精神和深邃思想,對別人的成長和成功很有幫助。在這么多年的教練與訓練工作中,她曾經幫助過很多企業和人將自己的潛力最大化,並取得了難以置信的效果。我很高興,黃榮華融合了全部培訓與教練經驗以及理論和哲學的探索成就寫成了這本書。
儘管近年來教練行業發展迅速,對許多人來說,這仍是一個全新的事物。我想感謝本書的作者,與我們分享其實一直就存在於人們的文化之中而我們現在稱之為“教練”的事物,讓更多的人可以通過此書對教練這一行業得到更多了解和學習。“人本教練模式”建基於中華傳統文化,而對自我的積極探索是中華文化中的關鍵部分。我們中國人的祖先也許並未使用過“教練”這個詞,但是他們通過探索儒、釋、道思想很自然地做著同樣的事。
作者不僅告訴了我們教練的起源,而且還設計了一些極具價值的獨特的教練技巧,並把他們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和多年在各國實踐的教練經驗全都融入了極其有效的“人本教練模式”裡面。因為這種極具創造性的結合,“人本教練模式”對於實際的教練過程非常有幫助。
“人本教練模式”對於人的內在的深入挖掘,使我們更明白追求卓越的出發點。我相信本書能幫助從事教練行業的人士進一步加強教練過程的深度和效果,挖掘發展教練技術的更多可能性,從而使整個教練行業的視野和影響力也為之拓寬。
華路迪亞·蘇斌(Volodya Shubin)
華路迪亞·蘇斌:俄羅斯著名的培訓公司Training&coachingInternational(TcI)創辦者之一及總裁,俄羅斯國際培訓及教練中心主席,東歐地區知名的專業培訓主講者及總裁教練,原戈巴契夫智囊團成員。
曾出版過兩本管理方面的著作,並發表30多篇管理類的文章。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