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初,亮自表後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作者
陳壽(233-297),字承祚,西晉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人。西晉史學家。他小時候好學,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曾任衛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觀閣令史、散騎黃門侍郎等職。當時,宦官黃皓專權,大臣都曲意附從。陳壽因為不肯屈從黃皓,所以屢遭遣黜。入晉以後,歷任著作郎、長平太守、治書待御史等職。280年,晉滅東吳,結束了分裂局面。陳壽當時四十八歲,開始撰寫《三國志》。
本文節選自《三國志·諸葛亮傳》
譯文
先前,諸葛亮自己向後主表明說:“成都有桑樹八百株,有不是很肥沃的田15頃,兒子兄弟的穿衣吃飯,他們都會有盈餘。而我在外當官,沒有其他的花費,全靠公家的俸祿過活,沒有做其他的兼職營生來增加自己的收入。等到我死的時候,不會出現那種有多餘的綢布,多餘的錢財這樣的狀況來辜負陛下。 ”到了他死的時候,果真像他所說的那樣。
注釋
初:一開始
外任:在外任職
調度:此指租稅的徵調
仰:靠
生:生計
以長尺寸:使之長尺寸,文中指使財產增長一尺一寸
贏財:余財
表:古代向帝王上書陳情言事的一種文體
饒:富饒
悉:全都
負:辜負
諸葛亮
諸葛亮(181年農曆七月二十三——234年農曆八月二十八),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文學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謚忠武侯。後來的東晉政權推崇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諸葛亮為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諸葛亮在後世受到極大的尊崇,成為後世忠臣的楷模,智慧的化身。成都有武侯祠,杜甫作千古名篇《蜀相》讚揚諸葛亮。
試題
一:文中的後主是指______? '後主'之稱是相對於_______而言.
後主是劉禪,後主是相對於劉備而言的。
二:這則故事表現了諸葛亮的什麽品質? 讀後你有什麼感想或啟示?
1、表現了諸葛亮衷心孝主,不存私心。
2、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3、忠誠、盡忠職守、清廉、兩袖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