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明天啟末年(1627年),紀姓由紀家桑園(現紀家店村)來此建村定居。因傳說在安葬漢代將軍紀信時,曾在此停過靈柩,故命村名停靈崖,後演變為亭兒崖。 亭兒崖村位於海陽市西部,地處東經120°57′,北緯36°48′。是抗日戰爭時期膠東著名的“五虎村”之一。東與笤帚夼村隔海(陽)萊(陽)公路相望,南與紀家店村相鄰,北與槐樹底村接壤,隸屬小紀鎮。距鎮政府駐地4公里,距市政府駐地25公里。 全村轄區總面積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3.3公頃,適宜種植小麥、玉米、花生、薯類、大豆及蘋果等農作物。 2002年,全村150戶,380人,全為紀姓,漢族。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50年,建立亭兒崖國小。1957年建立五虎高小,1966年改為五虎聯中,後併入小紀國中。學校教學設施逐步配套,教學質量穩步提高。自建國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各類大中專院校的學生30人。 1983年以來,村內從無三胎出現,無計畫外生育,成為小紀鎮計畫生育先進單位。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僅80公斤左右,每年加上糠菜都吃不飽,還有幾戶討荒。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2002年,全村有彩電130台,電冰櫃、洗衣機14台,各種運輸車40多輛,電話60餘部,人均存款1800元。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街道不整,破爛不堪,村民住房全是草房,人均住房面積不足5平方米。1958年,村統一規劃街道。1994年規劃新房區。1999年,由紀仁江出料、村民出工改建村橋。2000年,由紀波聯繫鋪建300米瀝青路。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15平方米。 集體福利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村民經濟收入不斷提高,福利事業發展很快。1984年,全村用上了電網供電。1994年,村民集資安裝上閉路電視。2000年,村民集資進行農村電網改造;村集體補助30%,鼓勵村民參加養老保險。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38年,紀連修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第一名黨員。1941年成立黨支部,紀德文任黨支部書記。在黨支部的領導下,先後開展了反奸、反特、反惡霸鬥爭,進行了土地改革,組織青年民兵參軍參戰,隨軍南下支前等。1949年10月黨員身份公開,全村有黨員23名。2002年,有黨小組2個,黨員28人。曾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紀德文、紀俊德、紀風奎、紀元春、紀連文、劉希順、紀中壽、紀仁禮、紀仁福、紀桂福、紀斌、紀仁義。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1年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改稱大隊管委會。1968年,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曾擔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紀連修、紀連喜、紀德合、紀德全、紀仁禮、紀德生、紀桂福、紀仁福、紀成。1999年4月,紀成當選為首任直選村委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