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自遷入我國沿海地區以後,特別是近百年來,由於長期和漢族雜居,京族人民使用的語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主要表現在:京語裡吸收了大量的漢語借詞,這些漢語借詞很大一部分是粵方言(京語的28個聲母中,有4個是專用以拼讀漢語粵方言借詞的);京族人絕大多數都能流利地使用漢語粵方言,有相當的部分還能講漢語國語。當然,各地和各年齡段的京族人,其掌握京、漢語言並用以交際的情況尚有所不同。一般來說,60歲以上的老人仍以講京語為主;40歲到60歲的人兼通京、漢兩種語言,但運用漢語不如京語熟練;20歲至40歲的人兼通京、漢兩種語言,其中有不少的人還會講漢語國語;10歲至20歲在校學習的青少年,在家以講京語為主,在校則以講漢語為主;10歲以下的兒童在家主要講京語,能聽懂漢語一些生活用語,讀國小以後,逐步學會漢語。
京族沒有本民族通行的文字,其所遺存的一種土俗字——“喃字”,是15世紀之後,越南文人根據民族語言(越語),借用中國漢字的造字方法創製而成的。它既用漢字表音,也用漢字表義,如“三”字寫作“巴三”,“五”字寫作“南五”,左邊表音,右邊表義。喃字,意即吟唱的文字,多為民間所用。這種土俗字在京族民間,僅為歌師、法師等少數人所掌握,用以傳抄歌本、宗教經書、族譜鄉規等,通常是夾雜著漢字使用。由於其結構複雜,筆畫過繁,表音又往往不夠準確貼切,因而難以為廣大民眾所接受,沒有能夠全面推行和規範化。隨著京漢文化交流的深化和教育事業的發展,漢字早已成為京族人民日常記事以及交際的主要工具。
相關詞條
-
京族獨弦琴藝術
獨弦琴是我國京族最為珍貴和古老的彈奏樂器,京語稱之為“旦匏”,而民間一般將其稱為“匏琴”或“獨弦匏琴”。它主要流行於被稱作“京族三島”的廣西東興市山心、...
概述 歷史源流 文化歷史形態 形制變化 演奏形式 -
京族音樂
京族主要聚居在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防城縣的巫頭、尾、山心3個島嶼(習稱“京族三島”)。世代以捕魚為生,兼營農業和鹽業。人口11995人(1982年統計)...
內容 配圖 所屬分類 -
京族
京族(The Jing Ching nationality),歷史上自稱“京”,他稱“越”。1958年定名為京族。是中國南方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之一,也是...
語言由來 民族服飾 人口分布 語言文字 民族簡史 -
京族志
京族是中國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歷史上自稱“京”,他稱“越”。1958年定名為京族。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各族自治縣江平區的山心、瀝尾、巫頭三地及恆...
京族志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京族文學
京族約12000人(1982),聚居在中國南海北部灣地區,即廣西防城的巫頭、山心、尾三個小島,也散居於附近的一些大陸村鎮。主要從事海上捕魚,兼種一些田...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京族民歌
京族聚居在中國南海北部灣地區,即廣西防城的巫頭、山心、□尾三個小島,也散居於附近的一些大陸村鎮。有本民族語言和土俗字,語言系屬尚未確定,很早就通用漢文。...
內容 -
京族喃字史歌集
《京族喃字史歌集》,作者:陳增瑜 主編,由民族出版社於2007年出版,本書包括《京族史歌》、《京族哈節唱詞》、《京族傳統敘事歌》等三部分,均是京族“喃字...
內容提要 目錄 -
歌從京族三島來
京族人民愛唱歌,歌曲曲調有30多種,內容廣泛,有山歌、情歌、婚歌、漁歌、敘事歌等。 京族人喜歡的“唱哈”(意為唱歌)、竹竿舞、獨弦琴,被譽為連繫著京族文...
-
廣西京族社會歷史調查
2009年06月ISBN: 9787105088362開本: 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改革和社會主義建設逐步展開。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