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法布爾[《昆蟲記》作者]

亨利·法布爾[《昆蟲記》作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讓- 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Jean-Henri Casimir Fabre, 1823—1915)法國著名昆蟲學家,科學家。

基本信息

生平簡介

亨利·法布爾[《昆蟲記》作者] 亨利·法布爾[《昆蟲記》作者]

科普作家。出生於農民家庭,從小生活極其窮困,作過中學教師,業餘自學,花十二年的時間,先後取得業士、雙學士和博士學位,中學教書二十餘年兢兢業業,同時業餘觀察研究昆蟲及植物,發表過非常出色的論文,得到達爾文的肯定,帝國教育部獎勵他,但他想“登上大學講台”的夢始終沒有實現,開闢獨立的昆蟲學實驗室的願望始終得不到支持。他的前半生一貧如洗,後半生勉強溫飽,但法布爾沒有向“偏見”和“貧窮”屈服。他依然勤於自修,擴充知識儲備,精心把定研究方向,堅持不懈地觀察實驗,不斷獲得新成果,一次又一次回擊“偏見”。他向學生傳授自然科學新知識,也得罪了不少以生理功能解釋本能的生物學同行,他不怕人們指責自己沒有與“十九世紀自然科學三大發現”中的細胞學說和進化論保持一致,他幾乎是在忘卻一切。法布爾一生最大興趣,盡在於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發現自然界蘊含著的科學真理。正因為他熱愛真理所以他撰寫《昆蟲記》("Souvenirs Entomologiques")時,一貫“準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既不添加什麼,也不忽略什麼”。法布爾為之獻身的,正是這種揭示把握“真相——真理”的偉大事業。這成了他一生的至高理想和崇高勞動,他為此幸福與安慰。他將一切品質和才華匯集在這種精神之下,為人類作出自己獨特的奉獻。

刻苦學習

法布爾一生堅持自學,先後取得了業士學位、數學學士學位、自然科學學士學位和自然科學博士學位,精通拉丁語和希臘語,喜愛古羅馬作家賀拉斯和詩人維吉爾的作品。他在繪畫、水彩方面也幾乎是自學成才,留下的許多精緻的菌類圖鑑曾讓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國詩人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爾讚不絕口。法布爾晚年時,《昆蟲記》的成功為他贏得了“昆蟲界的荷馬”以及“科學界詩人”的美名,他的成就得到了社會的廣泛承認。法布爾雖然獲得了許多科學頭銜,但他仍然樸實如初,為人靦腆謙遜,過著清貧的生活。他的才華受到當時文人學者的仰慕,其中包括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191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比利時劇作家梅特林克、德國作家榮格爾、法國哲學家柏格森、詩人馬拉美、普羅旺斯文學家魯瑪尼耶等。由於《昆蟲記》中精確地記錄了法布爾進行的試驗,揭開了昆蟲生命與生活習慣中的許多秘密,達爾文稱法布爾為“無法效仿的觀察家”。當他居住在塞利尼昂時,不少學者、文學家們紛紛前去拜訪他。法布爾在自己的居所曾接待了巴斯德、英國哲學家米爾等學者,但與他們的通信並不頻繁。

榮譽勛位勳章

公共教育部長維克多·杜盧伊將法布爾舉薦給拿破崙三世,後者授予他榮譽勛位勳章。法國政治家雷蒙·普恩加萊途經塞利尼昂,特意繞道荒石園向他致意。 擁有多重身份的法布爾的作品種類繁多:作為博物學家,他留下了許多動植物學術論著,其中包括《茜草:專利與論文》、《阿維尼翁的動物》、《塊菰》、《橄欖樹上的傘菌》、《葡萄根瘤蚜》等;作為教師,他曾編寫過多冊化學物理課本;作為詩人,他用法國南部的普羅旺斯語寫下了許多詩歌,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 “牛虻詩人”。此外,他還將某些普羅旺斯詩人的作品翻譯成法語;閒暇之餘,他還曾用自己的小口琴譜下一些小曲。然而,法布爾作品中篇幅最長、地位最重要、最為世人所知的仍是《昆蟲記》。這部作品不但展現了他科學觀察研究方面的才能和文學才華,還向讀者傳達了他的人文精神以及對生命的無比熱愛。

亨利·法布爾[《昆蟲記》作者] 亨利·法布爾[《昆蟲記》作者]

自然環境中的科學家

法布爾是第一位在自然環境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窮畢生之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著成了《昆蟲記》這部昆蟲學巨著。法布爾的心中充滿了對生命的關愛之情和對自然萬物的讚美之情,他以人性觀照蟲性,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無不滲透著人文關懷;並以蟲性反觀社會人生,睿智的哲思躍然紙上。在其樸素的筆下,一部嚴肅的學術著作如優美的散文,人們不僅能從中獲得知識和思想,閱讀本身就是一次獨特的審美過程。

《昆蟲記》不僅僅浸淫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含著某種精神。那種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這就是法布爾精神。如果沒有那樣的精神,就沒有《昆蟲記》,人類的精神之樹上將少掉一顆智慧之果。

法布爾以生花妙筆寫成《昆蟲記》,譽滿全球,這部巨著在法國自然科學史與文學史上都有它的地位,這部巨著所表述的是昆蟲為生存而鬥爭所表現的妙不可言的、驚人的靈性。法布爾把畢生從事昆蟲研究的成果和經歷用大部分散文的形式記錄下來,詳細觀察了昆蟲的生活和為生活以及繁衍種族所進行的鬥爭,以人文精神統領自然科學的龐雜實據,蟲性、人性交融,使昆蟲世界成為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學形態,將區區小蟲的話題書寫成多層次意味、全方位價值的巨製鴻篇,這樣的作品在世界上誠屬空前絕後。沒有哪位昆蟲學家具備如此高明的文學表達才能,沒有哪位作家具備如此博大精深的昆蟲學造詣。《昆蟲記》作者被當時法國與國際學術界譽為“動物心理學的創導人”。在晚年法布爾出版了《昆蟲記》最後幾卷,使他不但在法國贏得眾多讀者,即使在歐洲各國,在全世界《昆蟲記》作者的大名也已為廣大讀者所熟悉。文學接尊稱他為“昆蟲世界的維吉爾”,法國學術界和文學界推薦法布爾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可惜沒有等到諾貝爾委員會下決心授予他這儀大獎,這位歌頌昆蟲的大詩人已經瞑目長逝了。

《昆蟲記》被譯成許多種文字出版。他被譽為“昆蟲詩人”,我國也翻譯出版了他的大量作品。

作家代表作:

《昆蟲記》是法布爾以畢生的時間與精力,詳細觀察了昆蟲的生活和為生活以及繁衍種族所進行的鬥爭,然後以其觀察所得記入詳細確切的筆記,最後編寫成書。《昆蟲記》十大冊,每冊包含若干章,每章詳細、深刻地描繪一種或幾種昆蟲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甲蟲、蟋蟀等等

1823年12月22日

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Jean-Henri Casimir Fabre),法國昆蟲學家,動物行為學家,作家。出生於法國普羅旺斯的聖雷恩村一戶農家。此後的幾年間,法布爾是在離該村不遠的馬拉瓦爾祖父母家中度過的,當時年幼的他已被鄉間的蝴蝶與蟈蟈兒這些可愛的昆蟲所吸引。

1829年

法布爾回到聖雷恩開始上學,但那一段兒時歲月一直深深地銘刻在他的心中。

1833

法布爾一家來到了羅德茲,其父靠經營一家咖啡館維持生計。

1837年

一家人又移居到土魯斯。法布爾進了土魯斯的神學院,但中途退學,出外謀生,曾在鐵路上做過工,也在市集上賣過檸檬。後來,他通過了阿維尼翁師範學校的選拔考試,獲得獎學金,並在三年的學習後獲得了高等學校文憑。畢業後,時年十九歲的法布爾在卡本特拉開始了他的教師生涯,所教授的課程就是自然科學史。

1849年

他被任命為科西嘉島阿雅克肖的物理教師。島上旖旎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物種,燃起了他研究植物和動物的熱情。阿維尼翁的植物學家勒基安向他傳授了自己的學識。此後,他又跟隨著莫坎-唐通四處採集花草標本,這位博學多才的良師為法布爾後來成為博物學家、走上科學研究的道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853年

法布爾重返法國大陸,受聘於阿維尼翁的一所學校,並舉家遷進了聖-多米尼克街區的染匠街一所簡樸的住宅里。

1857年

他發表了《節腹泥蜂習性觀察記》,這篇論文修正了當時昆蟲學祖師萊昂·杜福爾的錯誤觀點,由此贏得了法蘭西研究院的讚譽,被授予實驗生理學獎。這期間,法布爾還將精力投入到對天然染色劑茜草或茜素的研究中去,當時法國士兵軍褲上的紅色,便來自於茜草粉末。

1860年

法布爾獲得了此類研究的三項專利。後來,法布爾應公共教育部長維克多·杜盧伊的邀請,負責一個成人夜校的組織與教學工作,但其自由的授課方式引起了某些人的不滿。於是,他辭去了工作,攜全家在奧朗日定居下來,並一住就是十餘年。在這這十餘年裡,法布爾完成了後來長達十卷的《昆蟲記》中的第一卷。期間,他多次與好友一同到萬度山採集植物標本。此外,他還結識了英國哲學家米爾,但米爾英年早逝,使兩人先前醞釀的計畫“沃克呂茲植被大觀”因此夭折。同時,一大不幸降臨到法布爾身上:他共有六個孩子,其中惟一與父親興趣相投、熱愛觀察大自然的兒子儒勒年僅十六歲便離開了人世。此後,法布爾將發現的幾種植物獻給了早逝的儒勒,以表達對他的懷念。對真菌的研究一直是法布爾的愛好之一。

1878年

他曾以沃克呂茲的真菌為主題寫下許多精彩的學術文章。他對塊菰的研究也十分詳盡,並細緻入微地描述了它的香味,美食家們聲稱能從真正的塊菰中品出他筆下所描述的所有滋味。

1879年

法布爾買下了塞利尼昂的荒石園,並一直居住到逝世。這是一塊荒蕪的不毛之地,但卻是昆蟲鍾愛的土地,除了可供家人居住外,那兒還有他的書房、工作室和試驗場,能讓他安靜地集中精力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種觀察與實驗中去,可以說這是他一直以來夢寐以求的天地。就是在這兒,法布爾一邊進行觀察和實驗,一邊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蟲的觀察筆記、實驗記錄和科學札記,完成了《昆蟲記》的後九卷。如今,這所故居已經成為博物館,靜靜地坐落在有著濃郁普羅旺斯風情的植物園中。

法布爾一生堅持自學,先後取得了業士學位、數學學士學位、自然科學學士學位和自然科學博士學位,精通拉丁語和希臘語,喜愛古羅馬作家賀拉斯和詩人維吉爾的作品。他在繪畫、水彩方面也幾乎是自學成才,留下的許多精緻的菌類圖鑑曾讓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國詩人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爾讚不絕口。法布爾晚年時,《昆蟲記》的成功為他贏得了“昆蟲界的荷馬”以及“科學界詩人”的美名,他的成就得到了社會的廣泛承認。法布爾雖然獲得了許多科學頭銜,但他仍然樸實如初,為人靦腆謙遜,過著清貧的生活。他的才華受到當時文人學者的仰慕,其中包括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191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比利時劇作家梅特林克、德國作家榮格爾、法國哲學家柏格森、詩人馬拉美、普羅旺斯文學家魯瑪尼耶等。由於《昆蟲記》中精確地記錄了法布爾進行的試驗,揭開了昆蟲生命與生活習慣中的許多秘密,達爾文稱法布爾為“無法效仿的觀察家”。當他居住在塞利尼昂時,不少學者、文學家們紛紛前去拜訪他。法布爾在自己的居所曾接待了巴斯德、英國哲學家米爾等學者,但與他們的通信並不頻繁。公共教育部長維克多·杜盧伊將法布爾舉薦給拿破崙三世,後者授予他榮譽勛位勳章。法國政治家雷蒙·普恩加萊途經塞利尼昂,特意繞道荒石園向他致意。擁有多重身份的法布爾的作品種類繁多:作為博物學家,他留下了許多動植物學術論著,其中包括《茜草:專利與論文》、《阿維尼翁的動物》、《塊菰》、《橄欖樹上的傘菌》、《葡萄根瘤蚜》等;作為教師,他曾編寫過多冊化學物理課本;作為詩人,他用法國南部的普羅旺斯語寫下了許多詩歌,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牛虻詩人”。此外,他還將某些普羅旺斯詩人的作品翻譯成法語;閒暇之餘,他還曾用自己的小口琴譜下一些小曲。然而,法布爾作品中篇幅最長、地位最重要、最為世人所知的仍是《昆蟲記》。這部作品不但展現了他科學觀察研究方面的才能和文學才華,還向讀者傳達了他的人文精神以及對生命的無比熱愛。

《昆蟲記》

《昆蟲記》原著書名可直譯為《昆蟲學的回憶》,副標題為“對昆蟲本能及其習俗的研究”。《昆蟲記》共十卷,每卷由若干章節組成,絕大部分完成於荒石園。1878年第一捲髮行,此後大約每三年發行一卷。原著內容如其名,首先最直觀的就是對昆蟲的研究記錄。作者數十年間,不局限於傳統的解剖和分類方法,直接在野地里實地對法國南部普羅旺斯種類繁多的昆蟲進行觀察,或者將昆蟲帶回自己家中培養,生動詳盡地記錄下這些小生命的體貌特徵、食性、喜好、生存技巧、蛻變、繁衍和死亡,然後將觀察記錄結合思考所得,寫成詳細確切的筆記。但《昆蟲記》不同於一般科學小品或百科全書,它散發著濃郁的文學氣息。首先,它並不以全面系統地提供有關昆蟲的知識為惟一目的。除了介紹自然科學知識以外,作者利用自身的學識,通過生動的描寫以及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昆蟲的生活與人類社會巧妙地聯繫起來,把人類社會的道德和認識體系搬到了筆下的昆蟲世界裡。他透過被賦予了人性的昆蟲反觀社會,傳達觀察中的個人體驗與思考得出的對人類社會的見解,無形中指引著讀者在昆蟲的“倫理”和“社會生活”中重新認識人類思想、道德與認知的準則。這是一般學術文章中所沒有的,但卻是文學創作中常見的。不同於許多文學作品的是,《昆蟲記》不是作家筆下創造出來的世界,所敘述的事件都來自於他對昆蟲生活的直接觀察,有時甚至是某種昆蟲習性的細枝末節。其次,雖然全文用大量筆墨著重介紹了昆蟲的生活習性,但並不像學術論著一般枯燥乏味,本書行文優美,堪稱一部出色的文學作品。作者的語言樸實清新,生動活潑,語調輕鬆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和詩意。作者對自然界動植物聲、色、形、氣息多方面恰到好處的描繪,令讀者融入了19世紀法國南部普羅旺斯迷人的田園風光中。作者在描寫中使用大量栩栩如生的比喻,此外,他憑藉自己拉丁文和希臘文的基礎,在文中引用希臘神話、歷史事件以及《聖經》中的典故,字裡行間還時而穿插著普羅旺斯語或拉丁文的詩歌。法布爾之所以被譽為“昆蟲界的荷馬”,並曾獲得諾貝爾獎文學獎的提名,除了《昆蟲記》那浩大的篇幅和包羅萬象的內容之外,優美且富有詩意的語言想必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昆蟲記》融合了科學與文學,這也意味著它既有科學的理性,又有文學的感性。書中不時語露機鋒,提出對生命價值的深度思考,試圖在科學中融入更深層的含義。作品中的理性成分體現作者的研究與思考中。法布爾在對昆蟲的觀察研究中,反覆試驗,並考證多方資料,對主流學術觀點敢於質疑,探求真相,追求真理,竭儘自己之所能對知識結構不斷探索和補充,對自己的觀察結果不輕易下定論,同時表明自己的懷疑態度與自身的局限。他在觀察昆蟲之餘抒發感想時,清醒地認識到人類的自大,機械化社會的野蠻,話語間時常譏諷人類僵硬不化的成見,並謹慎地對社會現狀進行冷靜的思索。這部作品中的感性成分,不僅反映在作品的內容與語言表達上,甚至還反映在作者的研究與思考中。從行文來看,作品充滿了擬人化的昆蟲生活,從用人類著裝來形容昆蟲的外部特徵,到用婚禮來象徵昆蟲求偶交配的過程,再到對它們在自然界所做貢獻的歌頌,作者的情感隨著昆蟲的命運而變化。此外,在研究記錄之餘,作者在字裡行間也提及自己清貧樂道的鄉間生活、所居住的庭院、外出捕蟲的經歷,向讀者介紹膝下的兒女,乃至他的家犬,這正符合了“回憶”二字,充滿了人情味。而作者在研究與思考過程中,使用野外實驗法與觀察法等研究方法,研究活著的昆蟲,悉心觀察生命,這與解剖分類相比,本身就帶上了感性的色彩。他在許多觀察之後的想法也無不與生命有關,建立在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之上。可以說,這部作品的感性基調以及動力,就是一種對生命的敬畏和關愛,一種對生存的清醒認識;一種對生活的深厚感情。而科學的理性就是得到了這種感性的支持,才能持續下去。作者由熱愛自然、熱愛生命而產生了對生命的好奇,於是在觀察中認真體驗生命的每一種表現,並陶醉其中,樂此不疲,這繼而又支撐了學者一心探求真相的科學精神。如果說法布爾的《昆蟲記》是一般文學作品或一般科學作品所無法企及的,那么嚴格來說,它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以專業的標準來衡量,法布爾是個博物學家,“非專業”的昆蟲學家;其文學手法也不能超越當時所有卓越的文學作品。在作品中,人作為觀察者,用文學的筆調讓昆蟲帶上了“人性”的色彩,卻不足以成為社會學或倫理學的專著。總之,單獨從昆蟲學、社會學或倫理學的任何一個角度來看,這部作品都是有局限的。同時,我們更應該承認,將科學研究成果與文學寫作相結合,歷史上並非只有法布爾一人。然而,《昆蟲記》以自己的特色,獲得了極大的影響與聲譽。《昆蟲記》並非刻意寫就,而是作者自得其樂地觀察與寫作的成果。這便定下了作品的基調:看似平平淡淡,但卻無時無刻地反映出作者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情感,一如其樸實清貧,但寧靜美好的鄉間生活。他留下的觀察記錄是不變的,但給讀者的思索卻是靈活可變的,他沒有強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觀點,只是給讀者帶去了知識、趣味、美感以及思想的享受。《昆蟲記》原著問世以來,已被譯為多種文字,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就已經有了漢譯本,引發了當時廣大讀者濃厚的興趣。到了九十年代末,中國讀書界再度掀起“法布爾熱”,出現了多種《昆蟲記》的摘譯本、縮編本、甚至全譯本。《昆蟲記》原著長達十卷,每一卷均由許多章節組成,每一種昆蟲所占的篇幅不盡相同,而且有關不同昆蟲的章節之間並無不可分割的聯繫。因此它不同於小說,不受情節的局限。這種結構體裁,決定了精選本仍然能葆有原作的風格與趣味。

原書章節(參照花城出版社《昆蟲記》全集)

卷一

第一章 聖甲蟲

第二章 大籠子

第三章 捕食吉丁的節腹泥蜂

第四章 櫟棘節腹泥蜂

第五章 高明的殺手

第六章 黃足飛蝗泥蜂

第七章 匕首三擊

第八章 幼蟲和蛹

第九章 高超的理論

第十章 朗格多克飛蝗泥峰

第十一章 本能賦予的技能

第十二章 本能的無知

第十三章 登上萬杜山

第十四章 遷徙者

第十五章 砂泥蜂

第十六章 泥蜂

第十七章 捕捉雙翅目昆蟲

第十八章 寄生蟲與繭

第十九章 回窩

第二十章 石蜂

第二十一章 實驗

第二十二章 換窩

卷二

第一章 荒石園

第二章 毛刺砂泥蜂

第三章 一種未知的感官

第四章 關於本能的理論

第五章 黑胡蜂

第六章 蜾蠃

第七章 關於石蜂的新研究

第八章 我的貓的故事

第九章 紅螞蟻

第十章 淺談昆蟲的心理學

第十一章 黑腹狼蛛

第十二章 蛛蜂

第十三章 樹莓樁中的居民

第十四章 西芫菁

第十五章 西芫菁的初齡幼蟲

第十六章 短翅芫菁的初齡幼蟲

第十七章 多次變態

卷三

第一章 土蜂

第二章 充滿艱險的進食

第三章 花金龜的幼蟲

第四章 土蜂的問題

第五章 各種寄生蟲

第六章 寄生理論

第七章 石蜂的苦難

第八章 卵蜂虻

第九章 褶翅小蜂

第十章 另一種鑽探者

第十一章 幼蟲的二態現象

第十二章 步甲蜂

第十三章 三種芫菁

第十四章 變換食譜

第十五章 給進化論戳一針

第十六章 按照性別分配食物

第十七章 各種壁蜂

第十八章 性別的分配

第十九章 母親支配卵的性別

第二十章 產卵的調換

卷四

第一章 長腹蜂

第二章 黑蛛蜂與長腹蜂的食物

第三章 本能的差錯

第四章 燕子和麻雀

第五章 本能和鑑別力

第六章 體力的節省

第七章 切葉蜂

第八章 黃斑蜂

第九章 采脂蜂

第十章 築巢蜾蠃

第十一章 大頭泥蜂

第十二章 砂泥蜂的方法

第十三章 土蜂的方法

第十四章 蛛蜂的方法

第十五章 異議和回答

第十六章 蜂類的毒液

第十七章 天牛

第十八章 樹蜂的問題

卷五

第一章 聖甲蟲的糞球

第二章 聖甲蟲的梨形糞球

第三章 聖甲蟲的造型術

第四章 聖甲蟲的幼蟲

第五章 聖甲蟲的蛹和羽化

第六章 寬背金龜和側裸蜣螂

第七章 西班牙糞蜣螂的產卵

第八章 西班牙糞蜣螂的母愛

第九章 嗡蜣螂和纓蜣螂

第十章 糞金龜和公共衛生

第十一章 糞金龜築巢

第十二章 糞金龜的幼蟲

第十三章 蟬和螞蟻的寓言

第十四章 蟬出地洞

第十五章 蟬的羽化

第十六章 蟬的歌唱

第十七章 蟬的產卵和孵化

第十八章 螳螂捕食

第十九章 螳螂的情愛

第二十章 螳螂的窩

第二十一章 螳螂卵的孵化

第二十二章 椎頭螳螂

卷六

第一章 賽西蜣螂父親的本能

第二章 月形糞蜣螂 野牛雙凹蜣螂

第三章 遺傳論

第四章 我的學校

第五章 潘帕斯草原的食糞蟲

第六章 昆蟲的著色

第七章 負葬甲 埋葬

第八章 負葬甲 實驗

第九章 白額螽斯的習性

第十章 白額螽斯的產卵和孵化

第十一章 白額螽斯的發聲器

第十二章 綠色蟈蟈兒

第十三章 蟋蟀的住所和卵

第十四章 蟋蟀的歌唱和交配

第十五章 蝗蟲的角色和發聲器

第十六章 蝗蟲的產卵

第十七章 蝗蟲的羽化

第十八章 松毛蟲的產卵和孵化

第十九章 松毛蟲的窩和社會

第二十章 松毛蟲的行進行列

第二十一章 松毛蟲的氣象台

第二十二章 松毛蟲蛾

第二十三章 松毛蟲引起的刺癢痛

第二十四章 野草莓樹毛蟲

第二十五章 昆蟲的毒素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