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城一中

交城一中

五十年代的交中,除認真抓教學外,很注重學生的品德教育。 為了學校的可持續發展,2004年縣委、縣政府決定投資建設交城中學新校園。 2007年9月1日,交城中學實現了整體搬遷。

交中歷史

解放初期,國家百廢待興,亟需大量人才,交城中學經過重新整編又繼續招生
,先後送走了四個簡師班,共畢業230人。
一九五二年,交城中學正式招收了解放後的第一批國中生,共三個班。至此,交城中學走上正軌,穩步前進。 五十年代的交中,除認真抓教學外,很注重學生的品德教育。特別是“五愛道德”(即愛祖國、愛人民、愛科學、愛勞動、愛護公共財物)活動的開展,使學校呈現出淳樸的校風和一派興旺景象。
五十年代後期,學校在三面紅旗的影響下,師生邊學習邊勞動,多次參加大煉鋼鐵,深翻土地,修築水庫等大型集體活動,打破了正常的教學秩序
一九六零年,交城中學首次設立高中班,成為一所完全中學。領導、教師的辦學熱情更加高漲。特別是學雷鋒活動的開展,更加推動了學生德、智、體的全面發展,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穩步上升,多次受到晉中專署的表彰,特別是高中教育是晉中地區的一面旗幟。
一九六六年學校開始捲入了文革十年動亂中,教育教學受到了嚴重干擾。但在後期的開門辦學中,學生除了學習必要的書本知識外,參加學工、學農、學軍等活動,也學到了各種豐富的生產知識。
進入八十年代,交中逐步恢復昔日的教研、教學之風,並率先實行了教職工聘任制,激發了教職工的積極性,教學成績年年攀升,辦學規模有所擴大。
九十年代,學校實行了教學管理年級負責制,並積極參與新課程改革試驗,多次受到省教委表彰。學生的總體素質不斷提高,教學成績在呂梁連年奪魁。
新世紀到來,學校緊跟教育改革形勢,穩步推進素質教育;加強民主管理,更加注重調動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開展“爭當師德標兵”活動。2004年教育教學成績實現了跨越式的提高。交城中學成為呂梁市高中教育的一面旗子。為了學校的可持續發展,2004年縣委、縣政府決定投資建設交城中學新校園。
在縣委、縣政府大力支持下,在全縣人民的熱切關注下,經過兩年多的學校施工,投資1.14億元的交城中學新校園勝利竣工。2007年9月1日,交城中學實現了整體搬遷。

學校成就

近年來,學校本著“加強基礎,開拓思維、培養能力、創新提高”的原則,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營造濃郁的人文科學氛圍,使教育教學質量持續穩步提高。學校歷年高考成績優異,連續18年達線率名列全市前茅,優生成績突出。較高的教育教學質量,嚴謹的校風、教風和學風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和好評,也使學校在省內享有一定的聲譽。歷年來,為清華、北大、復旦、浙大等名牌大學輸送大量優秀人才,成為四方學子嚮往的學習聖地。
交城中學2010年高考二本以上達線673人,比去年增長106人。
學校近年來,大膽創新,實行學校內部機構改革,完善管理制度,實行精細化管理,加強領導隊伍建設,提高工作效能;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大力培養青年教師,實現學校可持續發展;著力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注重養成教育和日常行為管理,形成了和諧尚進的校園氛圍,教育教學質量得到大幅提升

硬體設施

學校擁有呂梁市乃至全省一流的教學樓、科技實驗樓、圖書館、學生公寓、餐廳等教育、教學、生活設施。實驗設施先進,共有六個物理實驗室、六個化學實驗室、四個生物實驗室、兩個通用技術實驗室、一個歷史實驗室、一個地理實驗室,都按標準實驗室配置,實驗儀器齊全,實驗開出率100%。裝備有4個學生電腦室,安裝240台聯想液晶電腦供學生上課使用。我校圖書室按標準學校圖書館設備配置,配套先進的圖書室管理系統,藏書 9 萬餘冊,閱覽室訂閱近百種期刊雜誌,充分滿足師生閱讀需求。2007年投入500餘萬元建設多媒體網路中心,實現班班進多媒體。為每位教師都配備有高配置的液晶電腦,為教師提供了現代化教學手段。 此外,學校還有按專業標準設計的舞蹈排練廳,音樂訓練廳,美術培訓室,體育運動器材配置齊備,這都為學生的文體活動提供了優良的條件。目前50餘畝的綠化面積和標準田徑運動場、籃球場、羽毛球場、健身房等設施,為同學們課餘鍛鍊、愉悅身心提供理想的場所。並通過舉行“校園文化藝術節”、“學生運動會”等活動,豐富學生課餘文化生活,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目前,我校擁有美麗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
為師生生活和學習提供了優美舒適的校園環境
校園文化
鮮明的辦學理念、科學的管理體系、突出的教學成果,使交城中學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和品牌效應
近年來,學校成為“省級示範高中”,榮獲“國家級課改樣該校”、“山西省模範單位”、“省級文明和諧單位”、“省德育示範校”、“省體育項目傳統學校”等榮譽稱號。

校訓

“養正啟智,成就未來”

校報

《交城中學報》於2007年10月創辦,一年多來我報秉承突出辦學理念、注重育人功能、體現文化內涵三大辦報原則,積極服務師生,大力弘揚校園文化,使之成為一個育人的園地、成才的搖籃。《交城中學報》從創刊至今已出到第二十期,每月一期到兩期,四開四版;根據學校實際,分為四個板塊,一版主要是校內要聞,二版教師學術論文,三版校史研究,四版師生文學作品,有時根據需要再增換一些版面,我們爭取豐富校報內容、更新版面設計、增強文化內涵,作為交城中學莘莘學子思想進步的階梯和知識飛躍的平台,我們一如既往地傾注全部心血,辦好這份報紙。
一、突出辦學理念
交城中學在60餘年的辦學歷程中,形成了“養正啟智、成就未來”的辦學理念和“自主管理”的辦學特色,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以“創建一流名校打造魅力交中”為目標。確立了“勤勉、敬學、真誠”的校訓;形成了“友愛、尚進、和諧”的校風;“愛滿天下 、誨人不倦”的教風及“端品行、求真知、報家國”的學風。我校校報立足學校辦學理念,作為弘揚交城中學辦學理念的一塊陣地和平台,在每一期頭版報頭欄上,我們都要宣傳我校的辦學理念,使之成為交城中學的一個標誌和品牌。弘揚新理念、樹立新風尚是我報不變的宗旨。
二、注重育人功能
《交城中學報》創辦時,正值交城中學新校區落成,並且適逢省級示範校驗收之際,為了大力弘揚校園文化、展現師生風采、及時傳遞信息、記錄辦校歷史,我校決定創辦校報。《交城中學報》是交城中學發展到一定程度而誕生的一張校園報刊,在交城中學生生不息的土壤里,《交城中學報》具有了一股強大的力量,成為學校的一種無形動力,為促進交城中學文化的建設和發展發揮了重大作用。在這份報紙上,我們注重育人功能,使之成為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素質、培育優秀文藝人才的一個平台。
三、體現文化內涵
《交城中學報》擔負著對外宣揚我校校園文化,對內增強師生素質的重任,成為整合內、外資源,增加校園凝聚力與向心力的基本途徑,是展示師生風采的平台,是強化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學校聲譽的有效工具。每一次學校舉辦的文藝活動,我報都以大幅的版面進行報導,讓學生們青春的身影在此留駐;每一篇學生的來稿,我們都精心批改,讓他們的心聲在此傾吐;每一種來自師生的意見,我們都悉心接納,讓《交城中學報》越辦越好。
《交城中學報》雖然已經創辦一年多,但仍然有許多不足之處,我們追求精益求精,努力滿足師生的需要。今後,我們要在版面的設計、編輯的創意、報導的文筆、刊文的格調上繼續提高,加大宣傳力度,爭創優秀校報。

校刊

《教學研討》創刊於2006年12月,是一本融教師論文、教研成果、教學動態、信息和學術交流於一體的小冊子,既是對外交流,展示形象的視窗,又是推動該校教育教學可持續發展的平台。《教學研討》代表了我校教育教學和科研的最高成就和成功經驗,反映了我校師資整體水平。旨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充分開發師資資源,強化教學管理,營造學術氛圍,培養教學骨幹,推出教學新秀,宣傳教學典型,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我校教育又好又快發展增添後勁。
本刊按正規公開發行刊物設計編排,八開64頁,設有“直面高考”、“科研論文”、“新課標專輯”、“校本研發(我的交城)”、“卦山文萃”等欄目,均為一線教師用心之作。2008年底定為雙月刊,免費贈閱。
截止2009年5月已出七期。

現任領導

交城縣政協副主席 交城中學校長:游萬強
交城中學黨總支書記常務副校長:喬乃文
交城中學副校長:趙東茂 康善林
交城中學黨總支副書記:曹秋恩 邢有文
交城中學團委書記 :徐晉

傑出校友

華國鋒1921年出生(無產階級革命家、原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國務院總理)
馬寶善1941年出生(副廳級、《中國法制報》副總編)
劉彥侃1957年出生(副廳級、省地方稅務局副巡視員)
王蕾1965年出生(副廳級、運城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
安川金1952年出生(副廳級、太原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
高章1953年出生(副廳級、大同市委副書記)
馬恩波1953年出生(正處級、山西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
宋應川1957年出生(正處級、賀昌中學校長)
馬鐵華1964年出生(正處級、中北大學電子工程系系主任)
仝愛忠1961年出生(副處級、交城縣政協副主席)
張培湖1956年出生(副處級、呂梁市農業局紀檢組長)
胡小英1956年出生(副處級、交城縣政協副主席)
梁忠龍1957年出生(副處級、交城縣副縣長)
孟慧霞1974年出生(副處級、山西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
王睿1986年出生(副營級、北京軍區某部政治協理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