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亞麻鏽病
拉丁學名:Melampsora lini (Ehrenb.)Lev
為害作物:亞麻
分類屬性:擔子菌亞門真菌
為害症狀
亞麻整個生育期均可受害。病菌侵染業麻子葉、真葉、莖、花梗和蒴果等綠色部分,發病初期葉片上產生黃色小斑點,為病菌的性孢子器和銹孢子器,性孢子器不明顯。在生育的中後期,葉、莖和蒴果上均產生淡黃色至橙黃色小點,微隆起成皰斑,為病菌的夏孢子堆。成熟前在蔓孢子堆周圍產生暗褐色至黑色的光滑小皰斑為冬孢子堆。冬孢子堆埋生於寄主表皮下,不突破表皮,有光澤,主要發生於莖部,排列不規則,嚴重時孢子堆密集,相互匯合,長可達2~15毫米,葉片和莖上的病斑顏色和形狀略有差異,在葉上,病斑呈鮮桔黃色,圓形或卵圓形,夏孢子堆生於正、背兩面,大小為0.8-1.8毫米,在莖上,夏孢子堆呈梭形,大小為1.5-15毫米,也有更長的。莖部嚴重被害後可使纖維折斷,甚至植株早枯,降低種子和纖維的產量和品質。
形態特徵
該菌為單主寄生。冬孢子堆橢圓形,冬孢子圓筒形,單胞,無柄,外壁平滑,紅褐色,在寄主表皮下緊密排列成柵欄狀;冬孢子萌發產生擔孢子,擔孢子球形。性孢子器小,淡黃色,在葉上不明顯,性孢子球形或卵形,無色。銹孢子器圓形,桔黃色,裸生於葉片兩面並稍突出寸:寄主表皮,銹孢子球形,壁無色,有細疣,內容物桔黃色。夏孢子堆桔黃色,具護膜,成熟後散出夏孢子;夏發生特點 病菌以冬孢子堆在病殘體上越冬,也可以冬孢子在蒴果和種子上越冬。冬孢子耐低溫能力很強,在20一30℃下仍具生命力。通常冬孢子在雪下越冬後才能萌發,在種子上的冬孢子不萌發。當春季溫度回升並有降雨時:田間病殘體上越冬的冬孢子萌發產生擔孢子,借風雨傳播,侵染亞麻的幼葉和幼莖,並產生性抱子器和銹孢子器。銹孢子借風雨傳播,從氣孔侵入葉片,形成夏孢子堆,夏孢子借風雨傳播,再侵染亞麻葉、莖、花序、小枝及萼片等部位,環境條件合適時,5-7天就能產生一代夏孢子,在亞麻生長期間可反覆再侵染多次,到亞麻生育後期,夏孢子堆周圍形成冬孢子越冬。
發病特點
亞麻鏽病是-種流行性病害,受品種抗病性和氣候條件影響很大,冬孢子要求較長時期低溫的冷凍環境後才能萌發,在春季14418℃下2-3天就萌發。銹孢子和夏孢子萌發溫度範圍是0.5-27℃,最適18℃左右,侵染溫度16~22℃,最適18-20℃。病害在田間發生髮展期司的溫度與孢子萌發侵染適溫相吻合c據黑龍江省克山觀察,亞麻鏽病於6月末出現夏孢子堆,7月中旬為發病盛期,當地的溫度條件有利於鏽病發生。冬孢子、銹孢子和夏孢子在水滴十才能萌發和侵入,故6~7月份降雨多,田間濕度大發病重;低洼地比崗地病重。品種間對鏽病的抗病性有很大差異。華光l號和公交75均為高感品種;工河林、蒙選198、集寧紅、寧亞2號、匈牙利1號等抗病。此外,氮肥施用過多、播種晚、地勢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塊發病都重。
防治方法
(1)收穫後立即翻耕麻田將病殘體埋入地下以減少菌源。
(2)選育和種植抗病品種。
(3)適期早播,增施磷鉀肥,避免偏施氮肥過多,注意開溝排水等可減輕發病
(4)發病初期,用25%擔菌寧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20萎銹靈、% 可濕性粉劑400一600倍液,或25%粉銹寧500-1000倍液噴霧,每畝用藥液50~75公斤,連噴2次,間隔10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