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亞運臨近,廣州喜事連連。2010年9月28日,廣州解開“亞運大禮包”的紅綢帶,除放假3天、30個工作日免費公交外,還包括:亞運比賽門票100萬張免費派、發感謝信並贈送亞運相關紀念品、15萬人免費參加“廣州一日游”、15萬人免費參觀亞運主要場館、殘疾人、低保戶等獲補貼500元等等。29日,西江水入穗工程正式開通,廣州市民很快就可以喝上清澈甘洌的西江水。
同是政府派禮,與上海世博向市民派發一張門票、深圳特區成立30周年向市民贈送100元電話卡相比,廣州的“亞運大禮包”很有特色。既有比賽、文藝演出的門票、數十天的免費公交,無線城市寬頻網路免費上網,還有向特殊人群發放的現金補助。普惠加上特惠,不同群體甄別照顧,人性化細節彰顯廣州的務實與細膩。禮輕情意重,“亞運大禮包”送出的不僅僅是物質,更是濃濃的情意。
細心的市民一定會發現,隨著亞運盛典的臨近,正不知不覺中享受著實實在在的“亞運紅利”:當開車走在廣州大道、番禺大道等大路上,撲面而來的是平整的路面,窗外飛過的是婆娑的綠樹,就會驚嘆道路整治的碩果;當再度走近記憶中又黑又臭的東濠涌、石井河等河涌,見到柳綠岸美、水清魚躍的場景,就不能不感嘆水環境治理的成績;當仰望星空,看到久違的星星,就不難發現廣州的天空變藍了,空氣變清了;當走在大街小巷,舉目四望,樓台參差,面貌一新,就能理解穿衣戴帽的初衷;如果登上即將開放的廣州塔,俯瞰廣州城,看到的將是一個如詩如畫的廣州……
基礎設施建設
道路交通
新建或改擴建40多條集散道路;新建4條總軌道交通;建成22.9公里的BRT項目;完成城市交通整治20項工程和24條主幹道的道路中修……為廣州路通攻堅,更為“後亞運”的廣州交通提供解困範本。中山大道BRT以“車速快、票價低、通達性強、出行舒適”之優勢成為市民出行“新寵”,它的成功必將加速廣州“BRT時代”;廣州大道綠化改造,融合嶺南園林造園的手法,集休閒、交通、審美於一體,達到“行走於公園中”之佳境,成為城市綠道之實景;車輛單雙號限行,也將為廣州交通擁堵打開一扇窺見治理之道的窗戶。
場館建設
廣州斥資80億元進行體育場館建設、改造,設定了53個比賽場館、17個訓練場館。亞運城、奧體中心、天河體育中心等一大批功能齊全、設備先進、環境優美的體育場館將為本屆亞運會比賽提供最可靠的保證。殊為難得的,賽中運動員使用、賽後老百姓健身,這些輻射了廣州12個區(縣)的場館在亞運之後,都將用之於民,惠澤大眾,成為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亞運紅利”。進一步提高社區體育設施配置率,增加人均公共體育用地面積,滿足廣大市民“鍛鍊就在家門口”的基本要求,提升廣州作為“運動之城”的品質。
治水工程
通過污水管網鋪設,污水處理廠及配套污水泵站的建成,河涌的整治和生態修復的推進,全市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顯著提升,從2007年的74.14%上升到85%,中心城區達90%。“水更清,岸更美”的目標正成為現實,一些河湧水質正在變清。治水硬仗更讓各方進一步達成持久戰的共識,可以相信,經過各方鍥而不捨的努力,“一灣江水綠,兩岸荔枝紅”的美景終有一天會在廣州重現。
人居環境綜合整治
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告別過去“穿衣戴帽”的簡單做法,將整治老城區改造相結合,通過城市改建、舊城區改造、道路整治、環境衛生治理等,把老城區內的環境整治好。此外,人居環境綜合整治還與“十年大變”、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建設服務型政府機關結合起來,進一步拓展與深化人居環境的內涵。
意義
從2004年申辦亞運成功至今,6年的光陰讓“亞運元素”深深植入了廣州的城市精神與城市品格之中,籌辦雖然辛苦,但一種更文明、更舒適的城市生活方式,在羊城已見雛形。
享受亞運,更穿越物質層次直抵精神層面:亞運精神、廣州人精神。一場成功的運動會,不僅是一個城市體育運動發展、市民運動意識提高的契機,更關乎市民文明素質、地方文化、城市形象、國際社會認同、城市軟實力等宏旨,意義深遠悠長。物質紅利是暫時的,精神紅利才是久遠的,堪以傳世,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