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佛山市政府工作報告

實施傳統製造業改造提升、新興產業培植髮展“雙輪驅動”,力爭2015年工業總產值達到3萬億元,成為全省最大的製造業城市。 重點建設佛山高新區創新創業園,發展一批科技孵化器項目,讓一批創新成果實現產業化。 堅持文化與產業對接、與城市結合、與人相融,讓文化促進產業發展、城市提升、民生改善。

五年奮進實現大跨越
“十一五”時期,是佛山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戰勝國際金融危機,推動產業轉型、城市轉型和環境再造取得重大突破的五年;是全市人民團結奮進、務實創新,勝利完成“十一五”規劃主要目標和任務,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更多改革開放成果普惠民生的五年。在這五年里,我們:
——應對危機率先突圍。早謀快斷,贏得主動,有效應對金融危機衝擊,實現經濟率先突圍。危機中,全市人民精誠團結,政企同舟共濟,化“危”為“機”,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讚譽。
——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地區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財政收入與“十五”期末相比,全部實現翻番。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651億元,五年連跨3個千億元大關;來源於佛山的財政總收入1039.96億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05.96億元。
——發展質量最佳化提升。經濟增速與經濟效益同步提高。2010年,納稅超千萬元以上企業729戶,是2005年的2.39倍;五年新增上市企業16家,超過以往時期總和;新增中國馳名商標37件、中國名牌產品25個,參與研製國家及行業標準457個。
——人民生活持續改善。2010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27245元、農村居民純收入12202元,分別比2005年增長56.4%和61.1%;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達到8462億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4461億元,分別比2005年增長116.6%和80.9%。
閃光的數字背後蘊含了無數人的心血,收穫成績的同時也收穫了精神。
一、以佛山人精神凝聚發展共識
大力弘揚“敢為人先、崇文務實、通濟和諧”的佛山人精神,使之成為佛山人和諧共進、勇攀高峰的信念。
敢為人先,體制創新迸發新活力。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先行先試,力推體制機制改革。率先實施區大部制改革、鎮(街)簡政強鎮事權改革,行政效率、服務效能得到提升。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共向區下放審批事權493項。統籌城鄉發展、金融發展三項計畫等改革全面展開。通過改革,全市人民發展熱情高漲,改革開放初期那種敢闖敢試、創新進取的精神,又一次匯聚成為推動佛山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大動力。
崇文務實,統籌協調贏得新機遇。以“一環”全線開通為契機,推動全市五區交通路網銜接,解決城市間分割狀態;通過“五區同創,城鄉共創”國家環保模範城市活動,密切區域間交流合作;通過嶺南文化的情感紐帶,增進城市間凝聚力。正是這種內部連線,最佳化了城市發展格局,促進了全市五區融合。把握《規劃綱要》實施機遇,主動與廣州全方位對接,接受廣州科技、人才、信息等輻射帶動。廣佛捷運順利開通,佛山由此進入捷運時代,城市發展模式和人民生活方式正在更新。通過佛港澳合作,佛山擁有一個向世界推介自己的全新平台,經濟現代化和城市國際化步伐不斷加快,發展基礎更加紮實,發展信心更加充足!
通濟和諧,開放兼容展現新面貌。“以和為貴”的特質使佛山人勇於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面對金融危機衝擊、亞運安保、環保、社會穩定等問題,全市上下一心,積極尋求破解之策,促進了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形成了政府引領能力增強、企業家素質提升、市民文明素養提高、政通人和的生動局面。佛山人視野更開闊,胸襟更寬廣,融合精神更彰顯,逐步走出了小佛山概念,認識到固步自封沒有出路,攜手共建方能共贏,這是佛山人收穫的寶貴精神財富!
二、以科學發展觀引領轉型再造
準確把握國際國內發展變化新趨勢,堅持科學發展,最佳化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力促產業轉型、城市轉型和環境再造。
產業轉型成效明顯。確立“精細發展農業,最佳化發展工業,加快發展服務業”戰略,推動產業與科技、金融相融合,促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農業產業化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五年建設現代農業園區26個,新增農業龍頭企業33家。實施“三個一批”和“雙轉移”戰略,調整最佳化工業結構,五年關停高耗能、高污染企業600多家。傳統產業生機勃發,新興產業迅速崛起,現代服務業亮點紛呈。資本之光照耀產業高地,五年政府出資引導民間資本約20億元進入創投行業,運用財政槓桿撬動擔保貸款約345億元,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廣東金融高新區成為現代金融產業後援服務基地,累計引進39家知名機構和項目。科技創新助推產業轉型,五年投入更新改造資金1143億元,是“十五”時期的4.3倍。全面展開與中科院的戰略合作,共建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內外需協調拉動經濟成長,五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44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80億元、出口總額1339億美元,分別是“十五”時期的2.81倍、2.34倍和2.42倍。內外源型經濟“雙輪驅動”,2010年民營經濟增加值達3419億元,比2005年增長116.4%;五年吸引外商直接投資83.1億美元,是“十五”時期的1.73倍,新增世界500強項目25個。
城市轉型步伐加快。以基礎設施建設和“三舊”改造為抓手,最佳化城市形態,重塑佛山新貌。基本形成現代立體交通格局,五年新增高速公路303公里,路網通行能力有效提高,市域內外人流、物流進一步暢通。實施公交優先戰略,推行公交共同體模式改革,公交發展水平明顯提高,服務質量持續改善。東平新城規劃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一批重點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展開。率先實施“三舊”改造,創造出“佛山模式”。
環境再造成績突出。大刀闊斧推進環境整治,城市環境質量持續好轉,走出了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城市與產業相容的新路子,創建成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以大氣和水環境治理為重點,倒逼機制與退出機制並用,工程減排、結構減排和監管減排多措並舉,推進重點行業、重點區域環境污染整治,提前完成“十一五”環保目標任務。五年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75.5萬噸/日,2010年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77%,汾江河基本實現“江水變清,不黑不臭”的階段性目標。實施“三年促變,綠地佛山”戰略,五年新增和改造綠地面積4762萬平方米,城市整體綠量明顯增加,區域(省立)綠道全線貫通。
三、以人為本促進社會和諧
牢固樹立發展為民的思想,加大財政保障力度,用情用力保民生,盡心盡責築和諧,營造了安定有序的發展環境。
民生改善更加有力。五年投入民生事業702億元,占全市一般預算支出的56%。辦成、辦好、辦妥系列惠民工程和一批民生實事。城鄉九年義務教育全面免費,教育現代化和教育綜合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建立健全養老保險、社會救助及住房保障體系,五年解決5836戶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率先啟動實施“新農保”制度。基本形成覆蓋城鄉的公共衛生網路,建立住院、門診全方位醫療保障體系,在全省率先進入全民醫保時代。就業形勢穩定,五年新增就業人數97.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以內。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魅力佛山”系列文化品牌,祖廟完成百年大修。成功舉辦12屆省運會,承辦亞運會佛山賽區賽事。穩定低生育水平,在全省率先實行婚前、產前免費檢查。汶川水磨重建任務圓滿完成,扶貧開發工作進展順利。
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推動警力“下沉”,實施科技強警,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進一步健全。開展系列嚴打整治,社會秩序明顯好轉。完善社會矛盾調處機制,設立領導大接訪制度,建立鎮(街)綜治信訪維穩中心,及時解決民眾反映的實際問題。加強應急管理工作,成功應對各種突發事件。開展產品質量、農產品、食品、藥品安全整治,強化安全生產監管,公共安全水平不斷提高。軍政軍民團結進一步鞏固,6次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稱號。
民主法制建設穩步推進。五年共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1273件,辦復率達到100%。全面加強依法治市建設,完成“五五”普法任務。深入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全市村(居)全面引入“第三方”管理農村財務,實現規範透明理財。組建市政府專家顧問團,實行重大事項公眾參與、專家論證制度,促進民主科學決策。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深入開展機關作風建設系列活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加強行政監察,嚴肅查處違紀違法案件,政風行風明顯好轉。
各位代表!五年奮鬥,成績顯著,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人民齊心協力、拼搏進取的結果,是市人大和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佛山市人民政府向全體市民,外來務工人員,中央、省駐佛山單位,駐佛山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長期關心支持佛山建設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國內外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在前進的道路上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生產要素約束凸顯,經濟結構仍需改善,科技創新能力不夠強;城市建設和管理相對滯後,統籌城鄉發展有待增強;社會法治意識相對薄弱,和諧佛山建設還有不少隱憂。對於這些問題,我們一定高度重視,在“十二五”時期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繼往開來譜寫新篇章
未來五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面推動佛山轉入科學發展軌道的黃金時期,是落實“四化融合,智慧佛山”戰略,闊步邁進民富市強幸福佛山的關鍵時期。
未來五年,我們將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和市委的各項戰略部署,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民富市強,幸福佛山”為核心,以“四化融合,智慧佛山”為路徑,突出統籌兼顧,突出科技進步,突出改革創新,加快建設現代製造基地、產業服務中心、嶺南文化名城、美麗幸福家園,把佛山建設成為一座充滿朝氣、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全國文明城市。
“十二五”時期的主要奮鬥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力爭“十二五”期末超萬億元;人均生產總值超2萬美元;城鄉居民收入較快增長,力爭與經濟成長同步,城鄉收入差距有所縮小;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73‰;萬元GDP能耗完成省下達指標。
今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今年主要經濟指標預期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人均生產總值增長11%;單位GDP能耗下降、主要污染物減排量均完成省下達任務;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10%;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4%左右。
為實現上述奮鬥目標,我們必須做到:
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目前我市每平方公里土地產出率為1.48億元,與先進國家和地區相比,未來發展潛力巨大,必須有信心。根據我市特點,高產出主要來自於高水平產業,尤其是以製造業為主的現代產業。
1.探索農業發展新模式。用工業園區的集約理念發展農業,用城市規劃的舉措改造農村,用市場經濟的規則和法治精神提高農民文明素質。加強農田保護,大規模建設現代標準農田,規劃建設一批農業生態園區。加快發展設施農業和農產品物流業,積極推廣農業產業化新模式,扶強扶大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大科技和金融支農力度,促進傳統農業向都市型、生態型、觀光型和外匯型農業轉型發展。
2.力促製造業領跑廣東。實施傳統製造業改造提升、新興產業培植髮展“雙輪驅動”,力爭2015年工業總產值達到3萬億元,成為全省最大的製造業城市。推進國家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試驗區建設,加快運用信息技術、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家用電器、陶瓷建材、紡織服裝、有色金屬及製品等優勢傳統產業,實現傳統產業現代製造,重點開發智慧型家電、智慧型家居等智慧型產業和產品。用好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政策,著力引進光電、新材料、生物醫藥、環保、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龍頭項目,發展壯大汽車及零配件、機械裝備等先進制造業,重點支持南海經濟開發區,樂平、滄江工業園等建設,全力打造白色家電、新型顯示器件、現代陶瓷三大世界級和九大國家級產業基地。
3.力推第三產業加速提效。堅持服務業與製造業相融合、相促進,重點發展金融業、現代物流、工業設計、科技信息、總部經濟等生產性服務業,鼓勵引進律師、會計、評估等專業服務業,合理布局生活性服務業,完善發展服務業的政策措施,建成一批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探索製造業主輔分離,選擇產值在億元以上的若干企業試點,促進企業走專業化、集聚化道路,提升第三產業發展水平,力爭“十二五”時期第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
4.大力招商引資。招商引資是增強經濟發展後勁的重大利器,任何時候不能鬆懈。樹立“大招商、招大商”理念,把握後金融危機時代國際產業轉移的新趨勢、國內大企業布局華南地區的新機遇,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注重內生增長與嫁接增長、產學研帶動與金融帶動,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集中力量引進一批龍頭大項目,促進國內外大企業落戶佛山,力爭“十二五”時期新增世界500強企業20家,利用外資總額達到120億美元。
5.深入擴大內需。積極促進消費結構升級,大力培育文化娛樂、體育健身、旅遊休閒等消費熱點。引導企業大力開拓內地市場和農村市場,擴大佛山產品國內市場份額。力爭“十二五”時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2%;2015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3000億元,外貿出口總額超500億美元。
6.強化金融、科技、人才支撐作用。促進金融、科技、人才與產業相融合,讓金融、科技成為產業發展的“雙翼”,讓人才成為產業發展的助推器。大膽創新金融發展,引進培育各類新型金融機構,“十二五”時期,轄區內5家農信社全部改制為農商行,至少組建5家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分別達到20家和80家以上,創投基金超過50支。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金融業發展,促進民間資本與產業有效融合,帶動佛山民間財富增長。積極推進廣東金融高新區建設,支持企業成為“新三板”試點,大力推動企業上市,力爭2015年上市公司超過80家,打造證券市場“佛山板塊”。發揮財政導向作用,引導各類金融機構支持科技研發,形成多元化科技投入體系,力爭2015年全市研究開發經費占GDP比重達到2.3%。進一步密切與中科院、國內外高校的合作,力爭每年引進一所知名科研院所與佛山共建產學研合作平台。支持“中國南方智谷”建設,打造一批國家級、省級創新平台,推動核心技術、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的創新和轉化。重點建設佛山高新區創新創業園,發展一批科技孵化器項目,讓一批創新成果實現產業化。在全社會營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讓企業家懂得投資人才比投資設備往往更有效,引導企業重視人才、善待人才,從分享“人口紅利”到分享“人才紅利”。完善人才落戶、住房、稅收等優惠政策,建立“人才綠色通道”,讓千軍萬馬紮根佛山。以產業和項目為載體,大力引進產業領軍人才和科技創新團隊,2015年高層次人才總量達到2.5萬人。
7.破解土地、環境容量瓶頸。土地和環境容量是未來我市發展的兩大制約因素,必須找到抓手予以突破。以“三舊”改造破解土地瓶頸。今年市政府已出台1號檔案,明確要求禪城區不低於40%、其他區不低於60%的舊廠房、舊物業改造面積,優先用於發展工業和現代服務業。從今年起,連續三年市、區財政每年共拿出10億元,進行土地儲備和鼓勵舊廠房、舊物業的土地流動,推動連片開發。以節能減排提升環境容量。嚴格環保準入,通過調整產業結構、最佳化能源結構、運用科技手段等方式促進減排,實現經濟與環境相融共贏。組織家具、紡織、鋁型材等重點行業專業平台,集中精力研究開發行業環保技術,推動綠色製造、低碳發展。建立污染減排長效機制,嚴厲打擊各種環境違法行為,堅決不能以犧牲環境求發展!
二、建設和諧宜居城市,全面提升城市品質
城市能讓生活更美好,也可能降低生活質量,在地區競爭中城市建設與管理殊顯重要,我們必須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加以認識。
8.打造“佛山新城區”。實行“強中心”戰略,加速推進東平新城開發建設,力爭通過幾年的努力,將其打造成為廣東工業服務示範區、具有現代嶺南特色的中心城區。堅持“統一規劃,分類實施”方針,把東平新城總規劃面積劃分為核心區、重點控制區、協調區三個層次分類推進、市區聯動,促使佛山新城區儘快成型,展現英姿。發揮佛山新城區引領帶動作用,聯接、促進禪城-桂城、大良-容桂兩大組團互動發展,形成佛山城市中軸線,彰顯現代化大城市風貌。
9.深化組團城市建設。堅持組團城市發展道路,強化全市統籌和引導,推動規劃實施評價考核,確保規劃有效實施。支持各組團在全市統一規劃框架下,依據自身功能定位、產業布局和公共服務,進行差異化的開發建設,形成“1+2+5”組團城市發展新格局。進一步健全組團城市建設管理體制和跨部門協調機制,加速推進組團城市交通、通信、供電、供氣、給排水等基礎設施一體化和智慧型化。以暢通人流、物流為目標,深化組團之間快速公路、軌道、快線公交等建設,打通組團之間交通瓶頸;調整最佳化現有交通路格線局,力爭將過境國道遷至區域邊界。加快佛山西站、東平新城交通樞紐中心、佛山引航中心、港口、公交站場等綜合交通樞紐建設,促進各類交通運輸方式“零換乘”和無縫對接。建設智慧型交通信息系統,完善公共腳踏車服務網路,初步形成智慧型交通服務體系。最佳化公交布局,完善市、區、鎮、村四級公共運輸網路,改善公交服務水平,逐年提高公交分擔率,力爭2015年達到35%。以“三網融合”為抓手,加快推進網際網路、物聯網和雲計算等信息技術在城市建設與管理各領域的套用,構建全市統一的智慧型服務基礎平台,打造智慧型城管、數字城管。充分利用網路、微博等完善管理薄弱環節,發動市民行動起來獻言獻策,全面提升城市綜合管理、科學管理、精細管理水平,做到智慧型高效、秩序井然。
10.推動廣佛同城化發展。全面落實《廣佛同城化發展規劃》,創新同城化發展的體制機制,進一步提高同城合作效率,率先在產業、交通、通訊、金融、社會事業、公共服務等領域實現同城,2015年基本實現廣佛同城化,使廣佛都市圈成為珠三角強有力的新經濟成長極,示範攜領珠三角一體化建設。
11.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深化統籌城鄉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實施農村居民收入增長計畫,提高農村居民文化素質。建設一批名鎮、名村,示範帶動宜居城鄉發展。深化農村體制改革,完善農村股權分配和流轉機制,穩步推進“村改居”工作,改革基層組織管理體制和實施政經分離。建立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交易平台和農村財務監控系統,以現代信息技術加強農村管理。
12.創建全國生態文明城市。用“大環保”理念和科技信息手段,深入推進水、大氣和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實施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重點整治小鍋爐、揮發性有機污染物和機動車尾氣排放,五年內全部淘汰黃標車和小鍋爐。強化內河涌治理,加強飲用水源水質保護,提高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水平,2015年,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85%,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土壤污染得到有效防治。完善防洪減災工程體系,提高水患應對能力,讓水真正成為我們的財富和朋友。以創建全國綠化模範城市為目標,深入開展植樹造林活動,完善城市道路綠網和水系綠網骨架,增加中心城區綠量,規劃建設一批濕地公園、濱江公園、農業生態公園等綠色開敞空間,發展一批“綠色居住區”,顯著提升城市生活質量。2015年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1平方米,成為藍天碧水、綠意盎然的花園城市。
三、統籌發展民生社會事業,建設民富市強幸福佛山
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佛山市民學有優教、勞有多得、病有良醫、老有善養、住有宜居,生活更幸福。
13.打造智慧型教育。民富根本在於教育。打造“佛山e教育”品牌,推動信息化與教育相融合,建立城鄉一體的社區教育網路和數字教育公共服務平台,促進學習型佛山建設,使全體市民享受終身教育。開展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全面提升學前教育質量,促進各類教育均衡協調發展,2015年在全省率先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
14.發展智慧型醫療。健康是民生之本。加快“健康e園”工程建設,構建基於市民電子健康檔案的佛山區域衛生信息平台,讓人人擁有一個電子化的家庭醫生,2015年全市居民電子診療和電子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可及率達到90%以上。加大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力度,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構建城鄉一體的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積極推進公立醫院改革,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醫療衛生領域,滿足多樣化的醫療衛生需求。全面推行基本藥物制度,逐步解決市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大力推進中醫藥進社區,建設中醫藥強市。加強人口計生工作,提高人口素質。
15.建設智慧型文化。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堅持文化與產業對接、與城市結合、與人相融,讓文化促進產業發展、城市提升、民生改善。加快智慧型圖書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傳承發展陶瓷文化、粵劇文化、武術文化等嶺南文化神韻,打造西樵山等一批旅遊文化品牌,建設一批大型城市文化街區和文化新地標,塑造高品質的城市文化形象。
16.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舉全市之力,形成五區聯創、城鄉聯創、全民共創格局。對照要求,查找不足,實施重點突破、難點攻關,組織開展交通秩序、市容市貌、社會治安、集貿市場、視窗服務等專項整治,確保城市綜合環境全面改善,使社會環境、城市管理、人文素質上一個新台階。
17.提升市民幸福感。紮實辦好一批民生實事,使廣大市民共享發展的“幸福成果”。著力統籌城鄉就業服務,重點解決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問題,倡導勤勞創業,防止養懶罰勤。持續擴大養老、醫療等五大險種參保人數,不斷提高待遇水平,實現“新農保”全覆蓋。加快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大力建設公共租賃房,切實解決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財政要雪中送炭,重點對弱勢困難民眾提供教育、醫療、住房、低保等救助。發展居家養老服務,支持殘疾人事業。切實保障外來務工人員合法權益,使他們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繼續做好對口援建和扶貧開發工作,力爭用兩年時間,扶持高明革命老區貧困戶基本實現穩定脫貧。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強化公共安全應急處置,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農產品、食品、藥品質量監管,讓生活在佛山的市民更有安全感!
“十二五”主要指標與戰略目標明確後,核心在落實,早抓早主動,遲抓更被動。必須將上述各項指標分解到每年、每月、每日的具體工作中,尤其要分解到各區、鎮(街)、各部門,以及每一個人。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不能簡單以每年五分之一來對待,而是要力爭開好局。政府將探索建立每季度工作考核制度,做到人人有責任、事事有落實、件件有結果。
各位代表!做好上述工作,必須加強兩項建設:
一是加強法治社會建設。發展與否看穩定,穩定與否看法治。建設法治文明模範城市,是我市“十二五”重要任務。政府要成為法治建設的先行者,堅持依法行政。加強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推動形成依靠法律、尊重法律的社會潮流。全體市民平等接受法律的約束和保護,征地拆遷、勞資糾紛、農村分紅等信訪問題均要導入法律程式來解決,讓法律說了算。維護司法公平正義,確保程式公開透明,確保訴求依法辦理,弘揚社會浩然正氣。始終堅定一個共識,支持民主和法治,反對專權和腐敗,推動佛山率先走進“法治文明”。
二是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繼續深化區級大部制和鎮(街)簡政強鎮事權改革,合理整合有關部門職能,建立協調有力、運轉高效、監管到位的權力運行機制。科學劃分市區事權,該放的放活,該收的收好,突出城鄉規劃、組團布局和重大項目建設全市統籌。根據各區發展的差異性,改進考核體系和配套政策,促進五區競合發展。建立重大工作任務倒逼機制,激發公務員幹事創業的智慧和幹勁。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尤其要活化市直公務員隊伍,使之既能夠“走上去”,爭取上級的支持;又能夠“走出去”,善於抓項目、引外資;還能夠“走下去”,善於統籌、指導和幫助各區解決實際問題,成為基層遮風擋雨的傘。根據業績選人用人,實施市級機關績效考評。強化信息化套用,精簡文風會風,力爭成為珠三角最高效、開明的政府之一。加強政府廉政建設,自覺接受人大監督,充分依靠政協智慧,努力建設一個清正廉潔、務實高效、人民信賴的政府!
各位代表!美好的藍圖正等待我們去描繪,人生的意義就在積極奮鬥中。讓我們在市委的領導下,立即行動起來,大幹一場,建設民富市強幸福佛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