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亞硫酸分子式](/img/3/98b/nBnauM3X0YTO1QDO1YjNzADN4QTM4QDM1YDM0QTNwAzMxAzL2YzL2c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安全說明
S26:萬一接觸眼睛,立即使用大量清水沖洗並送醫診治。S45:出現意外或者感到不適,立刻到醫生那裡尋求幫助(最好帶去產品容器標籤)。
S36/37/39:穿戴合適的防護服、手套並使用防護眼鏡或者面罩。
危險類別碼:R20:吸入有害。
R34:會導致灼傷。
化學性質
由二氧化硫溶於水而得,只存在於水溶液中,還未製得純淨的亞硫酸。亞硫酸是弱酸(電離常數K1=1.6×10 ,K2=1.0×10 ),溶液中含有H3O 、HSO婣和少量SO娫。亞硫酸具有強還原性,可氧化成硫酸:H2SO3+Br2+H2O─→H2SO4+2HBr
由於亞硫酸中硫的氧化數為+4,遇到強還原劑時,又表現出氧化性,被還原為單質硫:H2SO3+2H2S─→3S+3H2O性狀
![亞硫酸](/img/f/c6c/nBnauM3XxAzM5cDO5EjN3AjMzMTM2IzNyQjMwADMwAzMxAzLxYzLxY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外觀與性狀:無色透明液體,具有二氧化硫的窒息氣味,易分解。
穩定性:不穩定常溫下即可分解
禁配物:強鹼。
避免接觸的條件:在空氣中可氧化。
分解產物:水,二氧化硫
主要用途
亞硫酸是工業上常用的還原劑、漂白劑和消毒殺菌劑。用作分析試劑、防腐劑、漂白劑及還原劑。
理化特性
含量:94.0%;約含6%二氧化硫水溶液。
外觀與性狀:無色透明液體,具有二氧化硫的窒息氣味,易分解。
pH:pH<7
相對密度(水=1):1.03
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2.8
飽和蒸氣壓(kPa):無資料
臨界溫度(℃):無資料
臨界壓力(MPa):無資料
辛醇/水分配係數的對數值:無資料
溶解性:溶於水。
電離常數:K1=0.012mol/L;K2=6.6×10^-8mol/L。
主要用途:用作分析試劑、還原劑及防腐劑。
其它理化性質:在30℃時,水能溶解28倍體積的SO2,飽和溶液含二氧化硫8%,濃度達到1.25mol/L,電離超過10%,產生氫離子0.13mol/L,PH=0.89,酸性較強。亞硫酸是化學式為H2SO3的無機化合物,通常指二氧化硫的水溶液。真正的亞硫酸分子只在氣態有發現,溶液中的尚未觀測到。對應的正鹽為亞硫酸鹽,酸式鹽為亞硫酸氫鹽。根據拉曼光譜的數據,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中存在的全部是二氧化硫分子及亞硫酸氫根離子,與下列平衡有關:SO₂+H₂O⇌HSO3-+H+
pKa1=1.81,而磷酸的pKa1隻有2.12(越小酸性越強),所以亞硫酸也屬於中強酸,而非弱酸。
穩定性
穩定性:不穩定常溫下即可分解
禁配物:強鹼。
避免接觸的條件:在空氣中可被氧化。
分解產物:水,二氧化硫
危害
健康危害:對眼睛、皮膚、黏膜和呼吸道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吸入後可因喉、支氣管的痙攣、水腫、炎症,化學性肺炎、肺水腫而致死。中毒表現有燒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氣短、頭痛、噁心和嘔吐。
環境危害:對環境有危害,對水體可造成污染。亞硫酸可以破壞大理石等,是酸雨的主要組成部分。
燃爆危險:本品不燃,具強腐蝕性、強刺激性,可致人體灼傷。
個體防護
工程控制:密閉操作,注意通風。儘可能機械化、自動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設備。
呼吸系統防護:可能接觸其煙霧時,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空氣呼吸器。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建議佩戴氧氣呼吸器。
眼睛防護:呼吸系統防護中已作防護。
身體防護:穿橡膠耐酸鹼服。
手防護:戴橡膠耐酸鹼手套。
其他防護:工作現場禁止吸菸、進食和飲水。工作完畢,淋浴更衣。單獨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後備用。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消防措施
危險特性:暴露在空氣中可發生氧化反應。受高熱分解產生有毒的硫化物煙氣。具有腐蝕性。
有害燃燒產物:氧化硫。
滅火劑:霧狀水、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應急處理
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並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酸鹼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儘可能切斷泄漏源。
小量泄漏:將地面灑上蘇打灰,然後用大量水沖洗,洗水稀釋後放入廢水系統。
大量泄漏:構築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操作與儲存
操作注意事項:密閉操作,注意通風。操作儘可能機械化、自動化。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膠耐酸鹼服,戴橡膠耐酸鹼手套。防止蒸氣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鹼類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儲存注意事項:儲存於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包裝要求密封,不可與空氣接觸。應與鹼類分開存放,切忌混儲。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
廢棄處置
根據國家和地方有關法規的要求處置。或與廠商或製造商聯繫,確定處置方法。
運輸
危險貨物編號:81011
UN編號:1833
包裝標誌:無資料
包裝類別:O51
包裝方法: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紋口玻璃瓶、鐵蓋壓口玻璃瓶、塑膠瓶或金屬桶(罐)外普通木箱。
運輸注意事項:運輸時運輸車輛應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夏季最好早晚運輸。運輸時所用的槽(罐)車應有接地鏈,槽內可設孔隔板以減少震蕩產生靜電。嚴禁與氧化劑、酸類、鹼類、醇類、食用化學品等混裝混運。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中途停留時應遠離火種、熱源、高溫區。裝運該物品的車輛排氣管必須配備阻火裝置,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裝卸。公路運輸時要按規定路線行駛,勿在居民區和人口稠密區停留。鐵路運輸時要禁止溜放。嚴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裝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