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雙毛蟲

亞洲雙毛蟲,屬於顫蚓目、仙女蟲科、雙毛蟲屬,分布於江蘇、浙江、湖北等地的淡水中, 體長2.5mm,循環系統較本屬其他種類略複雜,腹血管在前端分出左右2血管弧通入口前葉,並在Ⅶ-Ⅷ節有側血管。

目名: 顫蚓目 (Tubificida )
科名: 仙女蟲科 (Naididae ) ()
屬名: 雙毛蟲屬 (Amphichaeta Tauber, 1879 )
種名: 亞洲雙毛蟲 (Amphichaeta asiatica Liang, 1958 )
分布描述: 江蘇、浙江、湖北。淡水。
主要鑑別特徵: 體長2.5mm(副模式:1.5-2.9mm),8-22節,n=8。蟲體前半部稍粗,後端稍細,體寬平均為0.1mm(固定後達0.26mm)。第ⅡⅣⅤ節短,Ⅲ節長,約為Ⅳ節的2倍,第ⅥⅦⅧ節更長,可超過Ⅳ節的2.5倍。體透明。無眼。口前葉明顯,尖銳。咽細長,達Ⅲ節,有肌肉束連線體壁。食道位於Ⅳ節。“胃”在Ⅴ-l/2Ⅵ節。腸在Ⅶ節擴張。循環系統較本屬其他種類略複雜,腹血管在前端分出左右2血管弧通入口前葉,並在Ⅶ-Ⅷ節有側血管。腎管見於Ⅶ-Ⅷ節,不成對,無腎漏斗,腎孔開口在腹側剛毛前面,離剛毛稍遠。剛毛均屬鉤狀,毛乾微曲,略靠體節後部,剛毛長度及粗細與體節長度似成正比。背側剛毛束自Ⅲ節始,該節每束4條,其餘各節減少至2-3條,形狀與腹側剛毛相似,但2叉長度的差異一般較不明顯。腹側剛毛始於Ⅱ節,每束3條。Ⅱ節的腹側剛毛長約76-85µm (最短的為63-65µm),粗1.7µm。Ⅲ節之剛毛較長,可達96µm。第Ⅳ、Ⅴ節者短小,僅65-82µm,粗1.5µm。剛毛之二叉不甚彎曲,近叉常較粗短,間亦有等長者。毛節不很明顯,前端剛毛的毛節多靠近端,後部剛毛的毛節多靠遠端或中部。環帶在1/2Ⅴ-l/4Ⅶ或1/3Ⅴ-l/2Ⅶ節內,背腹均具腺細胞,但♂孔周圍環帶無腺體,無交配毛。雄性漏斗全部位於Ⅵ節,其邊緣接隔膜5/6,形狀常有變異,呈喇叭狀或鍾狀,長約19.7µm,開口處寬達27µm。輸精管直,長56-91µm,寬6µm,在射精管前稍上方處接精管膨部。精管膨部在Ⅵ節;球形,滿貯精子時微呈橢圓形,直徑約55-68µm,壁薄,約3µm。射精管清楚,起自膨部之底部,向前斜行,開口於Ⅵ節中部腹側;管長約30µm;粗30µm,接膨部的地方膨大成結狀,管壁頗厚,約14µm,其餘部分較薄。在射精管周圍有腺細胞圍繞。精囊延伸至Ⅵ節。受精囊在Ⅴ節,空虛時呈泡狀,滿貯精子時呈卵圓形,長約50µm,闊41µm,管明顯,接於腔底後方,長約30µm,壁厚,管腔細。卵囊延伸至Ⅶ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