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式相親

亞洲式相親

亞洲式相親,就是在見面之初,男女都習慣找人搭伴陪同相親。

簡介

所謂亞洲式相親,就是在見面之初,男女都習慣找人搭伴陪同相親。亞洲的許多國家和地區,人們還接受不了與一個陌生人單獨約會見面和相處,大多數人認為這是一件很難為情的事;甚至有些地方的人還認為,陌生男女獨處是有傷大雅的“大忌”。

原因

那么,歐美國家的人們如何解讀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呢?

亞洲人較難接受失敗和拒絕

中國重慶舉行的一場有3000人參加的相親大會現場。中國重慶舉行的一場有3000人參加的相親大會現場。

新加坡有一款比較流行的手機約會套用Paktor,有350萬註冊用戶,該公司的創辦人之一約瑟夫弗亞(JosephPhua)介紹說:“亞洲人就是比較內斂,不太直接,而且挺難接受失敗或被拒絕,在相親這件事上也一樣。”

在網上搜尋中國網友關於這個問題的看法,許多人表示,第一次見面為了避免尷尬,還是選擇朋友多、熱鬧一點的場合,很多人甚至更希望藉口被邀請參加朋友聚會等活動來相看介紹對象,而不是通過正式的相親場合。這樣一來,即使對方沒有看上自己,也不會覺得沒有面子。同時,人們還認為,處於比較放鬆的環境中時更能展現真實的一面,這有助於判斷對方是否屬於自己喜歡的類型。玩的時候一起玩,也不影響私密交流。這種方法可以很好地避免初次相親的尷尬,還可以多認識一些朋友。

文化傳統 男女有別

多數西方人認為,東方的傳統文化比較講究男女有別、內外有別,青年男女單獨約見,且目的還是為了談戀愛,這樣的情況多少有悖於傳統文化的理念。對於情愛的話題,東方人比較內斂含蓄,親近的人之間談論尚且感到羞澀,更別提與陌生人談論這些了。

來自哥倫比亞的帕雷德迪(CamiloParades)是開發組群約會套用Grouvly的公司的CEO。他稱自己剛到亞洲時,覺得很難結識新的朋友,“我覺得亞洲人有點靦腆,不願意‘拋頭露面’,特別是女性,尤其是在戀愛的問題上”。於是他想出一個點子,通過社交媒體臉譜(Facebook)上的用戶信息,搜到兩個比較有共同點的用戶,然後問他們是否能再各自帶2個朋友,6個人在酒吧或咖啡館裡組群約會。帕雷德迪說:“一對一的約會有時候可能非常糟糕,二對二也可能很尷尬,但是三對三情況就會好得多。”

兒女不急父母急

在中國的相親大會上,操心的往往不是年輕人自己,而是他們的父母。這是傳統因素使然,父母比“剩男剩女”們更為著急談婚論嫁的事。德國媒體曾經報導過北京中山公園大爺大媽聚集的“代相親”場面。很顯然,這種甚至沒有“約會主角”出場的相親方式就源自父母想替子女儘快解決終身大事的急迫心情。

而這種亞洲社會中父母的獨特行為,在西方人眼中無異於“越俎代庖”,他們不能理解人們如何能在互不相識的情況下僅憑父母的相看來決定交往與否。

原因分析

在相親大會上幫兒女相看對象的父母們。在相親大會上幫兒女相看對象的父母們。

德國媒體就此分析稱,90%的中國成年人都結過婚。為數不多的單身人群便會面臨不小的社會壓力。如果依照傳統,25歲左右的女性如果沒有對象,就已經難以啟齒,而30歲還不結婚簡直就是“大逆不道”。然而,中國社會的飛速發展打破了以往的局面,越來越多的高學歷高收入男女由於自身要求的緣故成為“剩男剩女”,他們難以找到稱心的伴侶。這也是眾多中國父母走投無路選擇帶著子女去相親或者直接“越俎代庖”的原因。但有趣的是,這些子女本身由於工作繁忙等原因,注意力並不在解決個人問題上,父母在這方面往往比子女更焦慮。

東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也造就了對相親問題的不同看法。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東西方文化的不斷碰撞,科技的發展為年輕人的交往提供了各種便利,人們在見面之前往往已經能對對方有一定程度的認識和了解,所以越來越多的亞洲年輕人開始接受相親以及單獨相親的模式,他們腦中對未來伴侶的形象勾勒也更加清晰,可以更加自信地面對相親對象,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因為科技使他們有備而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