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亞歷山大 · 伊萬諾維奇 · 托爾斯泰1770年7月2日出生在托爾斯泰家族,其父為伊凡· 馬特維耶維奇 · 托爾斯泰 (1746-1808)。祖父馬特維·安德烈耶維奇 · 托爾斯泰曾任一線總司令,外太祖父安德烈·伊萬諾維奇·奧斯捷爾曼(1686/6/9-1747/7/5),即彼得大帝時期俄國外交大臣。
生平
他很早就加入了軍隊,最初在普列奧布拉任斯基禁衛團服役,14歲就成為了準尉。1788年他18歲就在波將金的部隊中參與了與土耳其的戰爭。1790年又在蘇沃洛夫指揮下參加了攻占伊茲梅爾,並為此獲得了第四級聖格奧爾基勳章。1796年在布格斯基獵兵團服役的一個親戚奧斯特曼伯爵上校把自己的姓和爵位贈給他,於是第二年,28歲的他就成為俄羅斯軍隊的少將,並指揮一個團。他也曾忽然離開部隊作為沙皇保羅一世的政治顧問,直到亞歷山大一世上台才重返部隊。
在參加1805年與拿破崙的戰爭中作戰勇敢,1806年他晉升中將。1807年1月在達而普斯特他曾經擊潰達武元帥的一個師,為此獲得三級聖格奧爾基勳章。在艾勞會戰中他因為英勇奮戰,獲一級聖安娜勳章、鑽石金質佩劍。他在弗里德蘭戰役戰場上身體被子彈射穿,後因傷辭職,傷愈後指揮第一近衛師。
1812年衛國戰爭爆發後他指揮西線第1集團軍第4步兵軍,在撤退一個月後打了第一場反擊戰,在博羅季諾戰役中他接替傷亡近半的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拉耶夫斯基軍的陣地,在負傷的情況下還親自率幾個團用刺刀進行反衝擊,隊成為了抵擋法軍的中堅。戰役結束後他支持庫圖佐夫放棄莫斯科。衛國戰爭勝利的時候他獲得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勳章和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勳章佩鑽石。
1813年在德意志的的包岑戰役是他最後一次會戰,8月17日他率領1.4萬人的近衛軍在極端險惡的情況下主動挑戰3.5萬人的旺達姆,沒有預備隊,沒有後退一步,他發布命令,為了勝利,只有站著去死的權利。在他被被彈片切斷了左手即將昏迷時,微笑者對勤務兵說:這就是指揮近衛軍的榮耀所付出的代價。第二天,俄軍全軍匯集,大破法軍,他為這次戰鬥榮獲獲第52號二級聖格奧爾基勳章。沒有為低級軍官請功,報告上說,實際應該為整個部隊授勳,結果三個近衛軍團獲得格奧爾基旗幟,2個近衛團獲得格奧爾基軍號。
1817年獲得步兵上將軍銜,但戰傷不肯放過他,他被免去職務,無限期療養,此後他再未回到軍隊服役,多年中曾轉赴各地治療,最後是1857年2月14日已87高齡死於瑞士。
榮譽
1835年獲聖徒安德烈·佩爾沃茲萬內勳章,其獲得的國外勳章有:普魯士紅鷹勳章、黑膺勳章、大鐵十字勳章、奧地利 瑪麗亞 ·特蕾莎軍事 勳章。
這幅由畫家喬治·多烏繪製 保存在冬宮軍事畫廊的肖像畫中,托爾斯泰穿著軍大衣,在脖子下面佩戴著二級聖格奧爾基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