亘古泉位於鄄城縣老城區南大街中段路西,原有一口大水井,因離路太近,井口用水泥板覆蓋,僅留直徑約0.5米的圓口。井邊有明代萬曆四十八年立碑一棟,上書四個斗方大字:“亘古清泉”。為井立碑,實不多見,而冠以“亘古”二字,則更為古今稀有。究其原因,其一是此泉歷史悠久,無法考其形成年代;其二是泉水為歷代人喜於飲用。
除了石碑,關於清泉的文字記載尚難找到。據傳,古時候這裡原是一汪泉水,因水質清澈甘洌招來眾多百姓就近而居。由於黃河經常決口,泉水被泥沙淤為平地。東漢末年,曹操在此屯兵時,為解決兵馬用水,令士兵依據百姓提供的線索在被淤平的清泉上挖出了這口水井,取名“亘古清泉”。雖不見當年汩汩噴涌之貌,卻也取之不竭,且水質不亞於當年。人們不僅用泉水做飯沏茶,而且用以釀造酒、醋。有道是好水方可出好酒,當時,人們用亘古清泉水釀造的酒就深負盛名。曹操的第四個兒子曹植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被封為鄄城王后,經常飲酒賦詩。有一次,他飲過用亘古泉水釀造的酒之後寫道:“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
現存明朝萬曆四十八年所立“亘古清泉”碑,上刻“重修”字樣。碑陰並有捐資修井者百餘人姓名,一可知此泉年代久遠,二可知這裡民風淳厚,百姓熱心公益。也正是基於這種原因,招引四面八方客商來此經貿,形成了聞名遐邇的崇興集,修井者姓名中有山西、江西客商,就是頗具說服力的佐證。
風雲變幻,滄海桑田,三百七十多年過去了,亘古清泉石碑雖受風雨剝蝕,但泉水清澈甘洌卻依然如故。目前,鄄城縣已將“亘古清泉”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