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鹽追溯
世界鹽業,莫先中國,中國鹽業,發源最古。在神農時代,夙沙初作,煮海為鹽,號稱鹽宗。古代製鹽工藝中,井鹽的生產工藝最為複雜,也最能體現中國古人的聰明才智。
井鹽的妙用
井鹽小知識人們的生活與鹽息息相關。井鹽和酒精按照1∶4的比例混合,可以去除衣服上的油漬,加點井鹽的膠水粘得更牢,加井鹽的水更容易達到沸點,乾牙刷上撒點井鹽可以讓牙齒變白……
鹽除了是生活中的好幫手,還是健康生活的新風尚。井鹽多由天然海井鹽、礦物質等成分組成,富含人體所需的鐵、鈣、硒、鎂等多種微量元素。長期用井鹽沐浴可以消除肌膚上的黑色素,讓它逐漸恢復細白、嫩滑、有彈性,對祛除面部暗瘡、粉刺、色斑也有積極的功效;蒸桑拿時,將井鹽放入布袋輕擦肌膚,既補充流失井鹽份又潔膚美容;井鹽更可放入浴缸加水浸浴,達到祛除疲勞,爽潔肌膚的功效;井鹽泥浴能促進人體的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功能,調節神經系統,具有良好的消炎、消腫、鎮靜、止痛和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
井鹽浴故事
很多人都知道鹽有美容的功效,但這一功效是如何發現的呢?也許可以追溯到大海。
海水是鹽的“故鄉”,那安徒生童話中的美人魚,出落的無比動人,也許正是因為海水的滋養。出海的水手們常年吹海風,但他們的皮膚並沒有粗糙不堪,鹽的清潔和治療作用,使得水手們的皮膚遭到破壞之後能被及時恢復。
荷蘭人受此啟發,經過工藝將鹽精煉成鹽浴以保養皮膚。現在,鹽鏇風已刮遍了全球。
其實中國用鹽沐浴的歷史更遠早於國外。
相傳,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韓邪單于被他哥哥郅支單于打敗,南遷至長城外的光祿塞下,同西漢約定“漢與匈奴為一家”,並三進長安向漢元帝請求和親。當時,漢朝的公主聽說匈奴之地終日風雪、沙暴不斷,都不願意前往。這是,一名宮女主動請纓和親匈奴,這名宮女就是王昭君。昭君拜別漢元帝時,漢元帝見其美麗端莊,又十分可愛,十分後悔同意昭君和親的決定,但大局已定,昭君在漢朝官員的護送下離開長安。
昭君從未到過北國,更沒經受過匈奴地域的寒風沙暴,很快,昭君如羊脂玉般的皮膚不再細膩潔白,而且皮膚紅腫,昭君終日以淚洗面,“我這般模樣怎么去見單于。”於是遲遲不肯覲見單于。
一日,昭君途徑遼西郡郡城(現錦州)大佛寺,一時心動便登寺進拜,希望祈求能夠恢復白皙皮膚。也許是老天看昭君身世可憐,又或昭君本就有善緣,昭君在叩拜菩薩的時候竟昏睡了過去。恍惚間,昭君感覺九霄天外斷斷續續的傳來鑼鼓仙樂之音,飄渺的聲音隨仙樂之音一道飄蕩至耳畔。“天國可憐憂國女,淚滴蘆花繞陽灣”。
昭君醒來時,已經身在馬車之上,天色已近黃昏。原來,是自己疲勞過度,昏睡在佛前。問了一下走到了什麼地方,官員回答說:“回公主,我們現已過遼西郡郡城,現在遼水之流,繞陽河畔。”昭君聽後感覺十分耳熟。這時,車外傳來“呸呸,這水什麼味,有苦有鹹,怎么像眼淚似地。”
昭君聽後突然想起昏睡中年聽到的“天國可憐憂國女,淚滴蘆花繞陽灣”,激動不已,急忙命人打水沐浴。
沐浴過後,眾人都震驚不已,驚嘆奇蹟發生了。因風沙吹蝕、水土不服變得粗糙紅腫的皮膚經過這苦澀的井水清洗後,竟重新恢復了白皙,煥發了光彩,甚至更勝從前。
呼韓邪單于見到膚若凝脂、白嫩如霜的、美如天仙的昭君公主之後,喜出望外,隨即封昭君為寧胡閼氏(相當於漢朝皇后)。此後漢匈和睦六十餘年,未有征戰,昭君一直用繞陽河的井鹽水沐浴,致死容顏不老、肌膚如故。匈奴人為其修建墳墓,奉昭君為神仙。
後世詩讚:“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