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出《靈樞·邪客》。指宮、商、角、徵、羽五音。古人把五音與五臟相配:脾應宮,其聲漫而緩;肺應商,其聲促以清;肝應角,其聲呼以長;心應徵,其聲雄以明;腎應羽,其聲沉以細,此為五臟正音。
解讀
在中醫基礎理論中,“五音”一詞時常出現,角、徵、宮、商、羽五字亦為眾人熟知,但是在一些經典中涉及五音時,其意義又不僅僅是角、徵、宮、商、羽這簡單的五個音。五音通常是指五音調式,即宮調式、商調式、角調式、徵調式、羽調式。
五音調式是以某一音為主音而創作出的某一調式的旋律,例如08年奧運會主題曲《我和你》就屬於宮調式,是以“宮”為主音的樂曲。也可以說符合五聲音階的樂曲都可以歸類成宮調式、商調式、角調式、徵調式、羽調式五類。
而在中醫理論中,五類調式也和五行、五臟相對應,即角調式樂曲對應於肝木,徵調式的樂曲對應於心火,宮調式樂曲對應於脾土,商調式樂曲對應於肺金,羽調式樂曲對應於腎水。王冰對《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註解中提到:“角謂木音,調而直也。徵謂火音,和而美也。宮謂土音,大而和也。商謂金音,輕而勁也。羽謂水音,沉而深也。”角調式樂曲具有“木”之特性,其旋律朝氣蓬勃、興發舒展,在五臟則入肝;徵調式樂曲具有“伙”之特性,其旋律明快愉悅、活力四射,在五臟入心;宮調式樂曲具有“土”之特性,其旋律清靜幽雅、淳厚莊重,在五臟入脾;商調式樂曲具有“金”之特性,其旋律鏗鏘宏偉、高亢有力,在五臟入肺;羽調式樂曲具有“冰”之特性,其旋律蒼涼哀傷、深遠透徹,在五臟入腎。正是由於五音的直曲輕沉和等音學特性與五行之曲直、潤下等相通,由此形成五音與五行的“同氣相求”,體現了五音調式的樂曲與五行五臟的共性,這也正是五音、五行與五臟相應,即“五臟相音”的理論基礎。這同樣也是現代一些音樂療法常用的指導理論。
中醫套用
1、五音與五臟
第一,五臟的生理特性與五音相應,《四診抉徵·聞診》記載:“脾應宮,其聲漫以緩;肺應商,其聲促以清;肝應角,其聲呼以長;心應徵,其聲雄以明;腎應羽,其聲沉以細”,正因為五音的特性與五臟的生理功能“同聲相應”,故才有五臟-五音的對應關係;第二,五臟和則五音調,如《四診抉徵·聞診》:“五臟安暢,則氣藏於心肺,聲音能彰”,《靈樞·脈度》:“腎氣和則聞五音矣”,五臟之氣血通暢、陰平陽秘,則五音易辨、“五臟之音正” 。第三,聞五音之變而見五臟之病,即通過辨別五音的異常變化可以診斷五臟之病變。“藏於內而形於外”,五音為五臟之外象,故五臟有疾可以通過五音反映出來,例如《素問》云:“視喘息,聽聲音而知所苦。”《普濟方》記載“五臟有餘不足,候之五聲五音者”,《樂記》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聲相應,故生變。蓋人病蘊於內,聲音顯於外。樂聲亂則五音不和,人聲亂則五臟不和,所以聽聲音驗人之疾病也”。《難經·六十一難》云:“聞而知之者,聞其五音,以知其病。”由“聞其五音”而知五臟之疾,是將五音聞診套用於臨床診斷疾病的理論基礎。
2、五音與經脈
《內經》中還有一些五音與經脈相關聯的段落,這也是五音的一個重要內容。《靈樞·陰陽二十五人》記載:“木形之人,比於上角,似於蒼帝……感而病生,足厥陰佗佗然。大角之人,比於左足少陽,少陽之上遺遺然。左角之人,比於右足少陽,少陽之下隨隨然。釱(音弟)角之人,比於右足少陽,少陽之上推推然。判角之人,比於左足少陽,少陽之下栝栝然……”其中“上角、大角、左角、釱角、判角”可以理解為“角”音的五個分段。五音的每個音又都分出了五個音,而且和十二經脈部分對應,音“感而病生”則經脈亦出現相對應的症狀,或“佗佗然”或“遺遺然”等。另外,五音之變,也可以通過針刺經脈來調節,《素問遺篇·刺法論》提到“失守上正,天地不合,即律呂音異…當先補心俞,次五日,可刺腎之所入……”,“上下相錯……姑洗林鐘,商音不應也,當先補肝俞,次三日,可刺肺之所行……”,“律呂二角,失而不和,同音有日……當刺脾之俞,次三日,可刺肝之所出也”等等。“商音不應”即為“律呂音異”,治法“先補肝俞”,再“刺肺之所行”。《靈樞·五音五味》亦有記載“右徵與少徵,調右手太陽上;左商與左徵,調左手陽明上…判角與少角,調右足少陽下”,五音分出的二十五音可以調節相對應的經脈的左右、上下段,這也應當是五音療法的一個重要部分。這些表明,五音與經絡之間存在對應的聯繫,在臨床套用中,根據聽音的病變,取相對應的經絡、腦穴來調節,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但是,有關五音與經絡相關的具體對應關係和套用操作鮮有記載,古代文獻也模糊其辭,且有以訛傳訛之說,故有必要整理和探討五音與經絡相關性的文獻。
3、聞五音診斷疾病
五音在理論上與五行五臟關係密切,在臨床上可以用來對疾病診斷。
用五音來輔助診斷,這是傳統望聞問切四診中聞診的重要內容。聞者,一聞氣味,二聞五音。《內經》中記載大量關於五音聞診的內容,《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視喘息,聽音聲,而知所苦”,《素問·五臟生成》中“五臟相音,可以意識”,《素問·玉機真髒論》提到“上氣見血,下聞病音”等等,均表明聞五音以診斷疾病。《難經本義》中亦有五音聞診的註解:“肝聲呼,音應角,調而直,音聲相應則無病,角亂則並在肝。心聲笑,音應徵,和而長,音聲相應則無病,徵亂則病在心…腎聲呻,音應羽,深而沉,音聲相應則無病,羽亂則病在腎,”“聞五臟無聲,以應五音之清濁,或互相勝負,或起音嘶嘎之類,別其病也。”聞其音聲以別其病在何髒,角亂則病在肝,徵亂則病在心等等,這些有利於臨床上辨別疾病的病位。清代的沈源在醫案《奇症匯》中記載:“脾土之音,擊之聲發,猶琴聲之相應也。蓋琴無體,則弦不鳴,撥其弦,則遂應”,“明乎器之如是,便知是病所擊之聲矣。”又說:“器之為質,分五音之聲,非以氣恁也。即如木為器,其音角,角音調而直,故聲如是。”意思是五音的性質是由於物體的材質決定的,“木為器”則發角音,肝在五行為木,因此,人若肝鬱氣滯、肝氣太旺則發角音;反之,若發角音則說明其為木性,為肝之有餘,可見知肝病。
4、聽五音以治療疾病
傳統醫學將五音套用於治療疾病,即五音療法。
五音療法是五音臨床套用的又一重要內容。中醫五音療法,是根據“五臟相音”的中醫基礎理論,五音配屬五臟,結合五行生剋,從整體上調節人體的陰陽平衡。如上文提到五種調式應於五臟,配合十二律套用,角調式樂曲旋律朝氣蓬勃、興發舒展,在五臟則入肝,可以條達情志、消憂解郁;徵調式樂曲旋律明快愉悅、活力四射,在五臟則入心,可以通調血脈,振奮精神;宮調式樂曲旋律清靜幽雅、淳厚莊重,在五臟則入脾,可以助脾健運、消食化痰;商調式樂曲旋律鏗鏘宏偉、高亢有力,在五臟則入肺,可以除燥息怒,安寧人心;羽調式樂曲具旋律深遠透徹、蒼涼哀傷,在五臟則入腎,可以啟迪心靈。所以套用不同調式的樂曲可以治療相應五臟的疾患。
5、五音可調節情志
在中醫基礎理論中,五音與五臟一一對應,五臟有五志,在五音臨床套用治療疾病時,常常涉及到情志的內容,因此五音與五志的對應關係也需要研究。
《樂記》對於音樂的描述:“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於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聲噍以殺;其樂心感者,其聲單以緩;其喜心感者,其聲發以散;其怒心感者,其聲粗以厲;其敬心感者,其聲直以廉;其愛心感者,其聲和以柔。”樂之本在“人心感於物”,意思是,“人心”對物的看法決定了音的勝質,也就是說本著不同的心情或角度,則聽到的聲音也截然不同。同樣一個樂曲,不同的人聽出不同的韻味。“人心感於物”,指的就是人的情志因素。
中醫基礎理論中,人的情志歸納五類,即怒、喜、思、憂、恐,分別與肝、心、脾、肺、腎對應。情志是五臟髒氣活動的表現,《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記載:“肝在志為怒,心在志為喜,脾在志為思,肺在志為憂,腎在志為恐”。同時,情志太過或不及均可導致人體氣血運行紊亂,“怒則氣下,思則氣結,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又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也提到:“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所以情志的變化也能反映出人體五臟髒氣的盛衰,反之,調節人的情志也可以到達調節五臟的功效。這也正是五音療法的一個重要方面。
6、五音、二十五音可調節經絡
二十五音是五音的五個音級,是五個八度的五音。二十五音調節經脈過程中,都是以音一五行一五臟為基本依據。因此,五音調節經脈的實質,是以五音一五行一五臟為主線,根據音的升降將五音擴展為二十五音,結合標本、根結理論,把二十五音與經脈的上下、左右一一對應。
二十五音調節經脈,包括了二十五音對經脈的根、本部和標、結部的調節。二者存在明顯差異。二十五音調節經脈的根、本部,是通過經脈對應的音,結合經脈的上下與二十五音的升降,虛證補其根本,實證瀉其標結。二十五音調節經脈的標、結部,是根據經脈反映臟腑虛實的狀況,結合五臟之間生克制化的關係,來套用二十五音。虛證時,調節應補本髒之虛,瀉其所勝之髒;實證時,調節應瀉其本髒之邪實,補其所侮之髒。
7、傳統五音療法與現代五音療法的差異
第一,二者的基礎理論不同。傳統的音樂療法是以五音的理論為基礎,是五音在中醫學領域的套用,強調五音配屬五臟,符合五行學說的綱領,是中醫學整體觀的表現。而現代音樂療法是以近年來傳入的西方音樂療法為基礎,發展而形成的邊緣學科,它是以音樂一心理一生理模式為基礎,是把音樂作為一種中介手段來治療疾病。
第二,二者的套用方法不同。基礎理論的差別決定了二者在具體套用時必然迥異。傳統五音療法將樂曲按五音的理論,可以分成五類調式的樂曲:宮調式樂曲、商調式樂曲、角調式樂曲、徵調式樂曲、羽調式樂曲。根據五音配屬五臟、五行生剋制化的理論,針對五臟的疾病施以相應調式的樂曲,以此來治療疾病。而現代音樂療法是將音樂作為調節心理的一種手段,因此對音樂內容上的要求很單一,主要強調樂曲的節奏和旋律,使樂曲和人體達到物理上的共鳴,或者通過聽覺刺激人的大腦皮質,以此來調節人的心理狀態,促進人體自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第三,傳統五音療法不僅僅對疾病起到治療作用,還能對人體潛在的狀態起到預警、診斷作用。在傾聽樂曲時,對樂曲的不同反應,也正體現相應臟腑的氣血盛衰狀況。
第四,在治療疾病方面二者也大不相同。根據傳統五音療法的理論,五臟任一髒氣不和均可以用其對應調式的樂曲來調節治療,臨床套用廣泛,如脾不運化可用宮調式樂曲助脾健運,肝鬱則可用角調式樂曲疏肝解郁。現代音樂療法的臨床套用,是以治療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為主,如抑鬱症,範圍較局限。
總之,傳統五音療法和現代音樂療法的差異,歸其根源,是基礎理論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