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教歷史
哲赫忍耶是僅次於虎夫耶的回族蘇非教團中人數眾多的塔利格。馬明心於18世紀在朝覲期間就學於葉門的道堂而承襲了納格昔班底教團的道乘,回國後建立了哲赫忍耶門宦。阿布·尤素福·哈馬丹尼引進了高念齊克爾的方法,後來大不里士坦的波斯人阿布杜·嘎德爾·吉蘭尼充實了它,後來還引進了嘎德忍耶的道乘。根據一位維吾爾學者的觀點,哲赫忍耶教乘的傳入路線是從伊朗到伊拉克到中亞,經中亞傳入和田、洛浦、墨玉、葉爾羌和喀什噶爾,最後進入中國內地。關於馬明心朝覲的路線存在著爭議。幾處資料說到馬明心是取道西域(新疆)到麥加的。
馬明心經由波斯並在那裡與哲赫忍耶教理和波斯蘇非接觸。然而該派的聖徒傳記,由馬明心繼承人穆憲章的弟子記載的《熱什哈爾》說,馬明心由甘肅到雲南,越緬甸,跨印度洋到達葉門的。
宗教思想
阿拉伯語的音譯。伊斯蘭教神秘主義派別。蘇非原意為“羊毛”,因早期蘇非主義者禁慾、守貧和苦行,身穿粗羊毛衣而得名。7世紀末,伊拉克部分穆斯林由於對伍麥耶王朝宮廷奢侈腐化不滿,以《古蘭經》中有關禁慾的經文為依據,用禁慾主義和苦行主義消極地進行抗議。蘇非派由此產生,並發展成為神秘主義派別。蘇非派認為安拉是永恆的美,通向安拉的道路是愛,愛是蘇非主義的要素和精髓。蘇非主義者對安拉的認識憑藉一種神秘的直覺,認為只有通過內心的修煉入神,才能認識安拉,力求通過愛和苦思冥想達到“無我”境界,從而與安拉合而為一。蘇非派把安拉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視為一體。具有泛神論思想,通過對《古蘭經》和聖訓的解釋闡發自己的主張。早期的蘇非神秘主義者對正統的習俗和法定的宗教儀式表示冷漠,因而被正統派視為異端。11世紀,伊斯蘭教權威學者安薩里將各種傳統的神秘主義的思想引入了正統教義,蘇非派從而發展成為系統的神秘主義學說,並由早期的個人活動逐漸形成大小的修道所。12世紀以後,又形成了許多組織嚴密、禮儀繁簡不一的教團(妥勒蓋)。教團首領構想了必要的修煉途徑和階段,指引、帶領門徒予以實踐,以望達到與安拉融合為一體。在舉行儀式時,信徒們圍成圓圈贊念安拉,有低聲高聲之分,有的還伴以音樂、歌舞、歌唱或旋轉、跳躍。注重聖徒(吾力)及其陵墓(拱北),在伊斯蘭教中推行使用念珠(塔斯比哈),也是該派的共同特點。
19世紀80年代約有信徒155-300萬,主要分布北非各地,20世紀初已衰落。18世紀廣泛傳播於我國甘寧青穆斯林地區,在回、撒拉、東鄉等民族中形成一些門宦,如哲赫忍耶、卡迪忍耶、虎夫耶、庫布忍耶、沙茲忍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