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面積3.6平方公里,轄10個村小組,302農戶,農業人口1133人,非農業人口885人。建設的不斷擴展,該村耕地面積日益減少,由原來的單一種植水稻,逐步向多樣化、經濟型轉變,充分利用本身的地理條件、區位優勢,重點發展以蔬菜、花卉種植為主的經濟型作物。隨著政府對菸葉加大投入,已經有部分農戶以菸葉種植髮家致富。同時,隨著城市建設的擴大,失地農民日漸增多,已經逐步轉向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該村建設的不斷深入,共抓了三個新農村建設點,投入資金10萬餘元用於建設。尤其以“小山新農村建設點”獨具特色,走出了一條“空心房”整治,進行土地流轉,重新安置村民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