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中醫學術語,一是指醫生在診治上的五種過失,二是指針刺使用補瀉手法不可過度。
解讀
1、語出《素問·疏五過論》。指醫生在治療上的五種過失。病人由於職業地位的變化而發生情志方面的疾病,醫生不知疾病的起因,隨便處理;不了解病人的生活和環境、思想情緒,不知哪一種證應補,哪一種應瀉,妄施治療,使人體精氣一天天虛耗,邪氣因而侵入;善於診斷的醫生,必然能分析證候,區別正常和反常。將同名同形的病證加以比較分析,在相同中尋求不同之點,醫生態度鎮靜,詳細深入地審察,從不易辨別的病證中辨別出異同,如果醫生不知道這種診察方法,那就算過失;凡診病必先觀察精、氣、神,又必須了解病人因生活環境和情緒發生變化而患病,醫生不弄清病因,不知道改變病人的精神狀態,又順從病人的好惡,治療錯亂;診療疾病,必須了解疾病從開始到現在的陰陽屬性及發病的其它情況,不僅切脈,還要確定病名,應把男女不同的正常脈與病脈相比較,並了解情緒與五臟血氣的關係,醫生如果搞不清楚,病情日益深重,只說病的預後不良,這是粗率的醫療作風。
2、針刺術語。指針刺補瀉過度。出《靈樞·五禁》:“黃帝曰:余聞刺有五過。岐伯曰:補瀉無過其度。”《類經》卷22註:“補之過度,資其邪氣;瀉之過度,竭其正氣,是五過也。”《靈樞集注》:“五藏外合之皮、脈、肉、筋、骨,有邪正虛實,宜平調之;如補瀉過度,是謂五過。”
中醫套用
五過出自《疏五過論》,疏不能讀成平聲,要讀成去聲,音同數。五過從五個方面概括了醫生診斷失誤的原因,這五個方面包括瞭望聞問切四診,教育為醫者審病要四診合參,不能草率行事,這種精神不僅是古代為醫的準則,更值得今天從事醫療行業的人學習。現代社會節奏快,醫生少病人多的現實給醫生診斷疾病帶來了客觀的壓力,對四診資料的收集,尤其是社會性因素在發病和診斷治療中的重要性往往不盡全面,造成漏診誤診,值得醫生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