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簡介
油茶是我國重要的木本油料樹種,由於適應性強,耐乾旱,對土質要求不嚴,種植受益期長,成本低,而且因茶油脂肪酸結構特殊,油酸含量達80%以上,亞油酸、亞麻酸等指標均高於其他油脂,俗有“東方橄欖油”之稱,因其具有降低血脂、輔助治療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的保健功能而倍受國內外研發機構的普遍關注;油茶餅所含10%左右的茶皂甙,是一種優良的天然高效表面活性劑,用途十分廣泛。
林場自一九五七年建場至六十年代是以發展油茶生產為主,在虎形地水庫周圍及林場東南部均有栽植,大多為寒露籽、霜降籽。林場共有油茶純林5000多畝,馬尾松、油茶混交林6000畝,年產油茶鮮果200多萬公斤。目前正值盛果期,產量穩定,是麻城油茶主要產區之一。
由於在我國現有的油茶林中,除天然林外,大多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栽植,品種混雜老化,產量低下,平均畝產茶油只有4公斤左右,且經營管理粗放,大多仍停留在“人種天養”或“天種天養”的原始狀態。初級產品價格過低,致使油茶種植者微利甚至無利可圖。對於畝產5公斤的低產油茶林,其價值還不及採摘的人工費用,不少農民在油茶小年份甚至放棄採摘,這對原本就緊缺的油茶資源無疑是雪上加霜。
針對這一情況,上世紀八十年代,林場作為國家油茶低產林改造示範基地之一,湖北省林科所經濟林室油茶課題組在林場進行了豐產技術試驗及良種選育工作。
通過對林場2624.2畝油茶林的改造,平均畝產鮮果達305公斤,折油18.3公斤,總結出疏林去雜、整形修剪、墾復施肥、高接換冠等十二項豐產技術措施。這項低產林改造技術在麻城推廣,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其《油茶低產林改造及豐產技術推廣》榮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另一方面,由於油茶長期以來靠自然繁殖,造成品種退化,省林科所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在五腦山開始油茶良種選育工作。通過十多年對12.6畝1011株高產示範林的觀察和單株產量測定,從中選出了五油39號、54號、63號、81號、102號、151號、276號、361號、424號、465號等10個高產優良株系,取得了結果早、豐產性好的效果,12.6畝油茶試驗林平均畝產油脂達71.83公斤,單株產量在15㎏以上,種仁含油率在45%以上,能較快地提高油茶產量,經省廳確認了10個優良品系,並在全省範圍內推廣,並因此項成果榮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這十個高產無性系和高產優良品種、品系茶油單產可達50公斤以上,不但便於採摘,而且無大小年之分,高產穩產。新造高產油茶林3年即可投產,第八年進入盛產期後,每畝產值可超過1000元。有專家預測,油茶產業將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強勢產業。
為了加快油茶良種繁育工作進程,省林科所同五腦山林場還摸索出油茶芽苗砧嫁接技術及高接換冠技術,嫁接成活率在90%以上,並因此榮獲麻城市科技成果獎。
為了加大油茶良種推廣栽培及技術服務力度,加快苗木良種化、豐產化進程,夯實種苗基礎,,林場於2005年至2007年以省林科所在五腦山選育的10個優良株係為基礎,建成了600畝油茶采穗園,可年產優質穗條150萬支,可以有效服務麻城及周邊地區的林業重點項目、產業結構調整。
國家林業局不久前出台了《關於發展油茶產業的意見》,隨後,廣西、江西、湖南、貴州等我國油茶主產省份,紛紛出台各地油茶發展政策,明確了“十一五”發展目標,加大資金投入,加快油茶低改步伐,全面推廣優良品種及科學管育技術,加緊培植龍頭企業,引導油茶產業化健康發展,致使我國油茶產業迎來發展的春天。
面對油茶大好的發展態勢,林場正有計畫、有步驟、有策略地開展油茶育種、苗木、種植、精煉加工、產品研發、市場銷售等全方面的工作,初步構建了完整的油茶產業鏈。重點在油茶苗木及穗條生產、油茶深加工等方面做文章,力爭把它做成為林場重要的經濟成長點。
首先,在苗木生產上,一方面,利用林場的技術優勢,採取芽苗砧嫁接的辦法培育大量優質油茶苗、茶花苗,結合森林公園森林景觀需要,採取高接換冠技術,將部分油茶林改造為茶花園;另一方面在采穗園上做文章,加強管理,努力提高優質穗條生產能力,滿足市場需求。目前,林場年可生產油茶苗木10萬株,改造成功茶花園30畝,可生產優質穗條100萬支;其次,積極招商引資,在良種選育、苗木及穗條銷售、油茶深加工等方面下功夫。目前,到林場訂購優質苗木及接穗的訂單遠遠超出了林場的生產能力,僅羅田縣前不久一次性訂購優質油茶穗條60萬支;油茶深加工項目正在洽談當中;在油茶良種選育上,繼續與省林科院合作,從去年開始在原有的優良品種的基礎上,進行新一輪優良品系選育工作,目前優樹選定工作已經完成。
五腦山林場有優質的油茶資源,特別是優良品種資源,還有雄厚的技術力量,林場將加大對五腦山油茶優良品種資源的保護力度,加大對五腦山油茶產業開發力度,促進五腦山油茶產業做大做強,推進油茶良種化、豐產化進程,為麻城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新農村建設,為麻城油茶產業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袁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