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悠久
五眼橋國小辦學歷史悠久。1949年前稱南海縣第九區第八國小,1949年後改稱南海縣第九區中心國小,1955年改稱鹽步區第二中心國小。1958年10月從南海縣管轄劃歸為廣州市鶴洞公社文教辦管理,學校更名為廣州市郊區鶴洞公社秀水國小,1967年易名為廣州市郊區永紅公社立新國小,1978年復名鶴洞公社秀水國小,1986年更名為廣州市芳村區五眼橋國小,2005年拼入荔灣區後,改稱為廣州市荔灣區五眼橋國小。
學校現校址的前身是梁氏大宗祠,1954年拆祠堂改建成平房校舍。1994年拆平房建樓房校舍,樓高四層,建築面積4472平方米。學校占地面積近9000平方米,校舍分生活區、實驗區、教學區、活動區。有電腦室、電教室、自然實驗室、儀器室、圖書閱覽室、少先隊隊部室、美術室、音樂室、電子琴室、語音室、體育室等專用室場。建有200米環形跑道的運動場一個;160多平方米的摔跤活動室一個;可容納6張球檯的桌球活動區一個;室外羽毛球場一個。學校所有教室都配有多媒體電腦平台,各室場的設施設備在近幾年得到不斷的充實、完善,為教育教學的開展奠定了堅定的基礎。
師生情況
五眼橋國小現有13個教學班,學生近500人,教師38人。學校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等綱領性檔案為指導,認真貫徹《義務教育法》,不斷改善辦學條件,改革內部管理,加強了兩支隊伍的建設,不斷提高辦學水平。學校以“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辦學的理念,以“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學會發展”為辦學的目標,堅持以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走內涵與質效並舉之路。
五眼橋國小領導班子團結務實,教師隊伍相對穩定,敬業奉獻,團結協作、熱愛學生,為人師表。現學校教師學歷100%達標,其中大專以上學歷35人,大專率92.1%,本科32人,本科率84.2%。取得國小中級職稱教師20人,5人曾獲市優秀教師榮譽稱號;2人獲廣州市中國小優秀班主任榮譽稱號;1人獲市國小數學學科首屆優秀青年教師稱號;有區第二屆“品牌教師”3人;市數學科中心教研組成員1人;區數學科教研會理事1人;區美術科中心教研組成員1人;區品牌教師工作站成員2人。
辦學特色
學校辦學特色:
1、環境教育與校本課程建設特色。
為了把環境意識、環境知識、環保行為貫穿在學校管理、教育教學和建設的整體過程,引導教師、學生關注環保問題,使學生在受教育的同時,初步樹立科學的素養和社會責任感。學校堅持用本校開發的環境教育校本教材,對學生進行環境意識、環境知識、環保行為的教育。學校還把藝術插花作為環境教育的實踐活動去建設。通過開展每周一級的藝術插花活動和舉辦藝術插花培訓班,培養學生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現藝術插花獲獎作品也製作成展品,掛在教室及走廊過廳,成為有本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內容之一。
2、體育特色。
推行素質教育,就要讓每一位學生在德、智、體、美、勞方面全面發展。為此,學校注意把德育、智育、美育等有機地統一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中。學校長期組建田徑運動隊,有計畫開展大課間文體活動,與區體校合辦了摔跤訓練班,堅持開展鼓號隊訓練。在搞好教學工作的同時,學校本著一切為了學生髮展的宗旨,為師生營造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如一年一屆的校運動會和“小太陽”藝術節等各種教育活動,不但開闊了同學們的視野,增強了同學之間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還為孩子提供了展示個性特長、才華和體現價值的舞台。從2006-2009年,我校參加區小學生田徑運動會,分別獲團體總分第三、第十名、第八名和第五名;摔跤隊從2004年起,連續六年進入廣州市青少年自由式、古典式摔跤錦標賽團體總分前六名。在07年11月,以我校為主的區摔跤隊獲廣州市第14屆運動會摔跤錦標賽團體總分第六名,學校因此獲區參加市十四屆運動會貢獻獎。
五眼橋國小現是廣州市“綠色學校”;首批廣州市義務教育規範化學校;2005-2007年度廣州市民主管理工作三星級學校;2008年度荔灣區“內保”先進單位;2007年—2012年區體育(摔跤)特色學校。
五眼橋國小決心走內涵與質效並舉之路,積極建設有本校特色的校園文化,打造品牌,發展特色,創建和諧校園,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