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洞橋[浙江省寧海縣五洞橋]

寧海深甽鎮石拱橋,建於清光緒丙戌年(公元一八八六年)距今已有一百二十年歷史了。因橋有五個橋孔,故又叫五洞橋。在當時寧海再也沒有比它更高大堅固的橋了,所以知縣為大橋題寫了“緱北第一橋”勒石嵌在中空兩側的橋沿上,並在每孔橋沿刻上“磐石奠安”“中流砥柱”八個大字。

基本介紹

寧海深甽五洞橋 寧海深甽五洞橋

石拱橋全長七十六米,中孔最高十米,橋面寬六米(中孔橋下嵌有石碑記載)。整座橋樑全部用青石砌成,塊塊青石都經精細加工,最大的有二千來斤,小的也有一千餘斤。橋身左右兩側有七十二個方形石柱,柱上雕刻著七十二尊獅子、白象、猴子之類的動物,石獅口含園球,猴子手捧仙桃,形象逼真,姿態各異。橋面上更有精緻古樸的裝飾圖案,用有色瓷片鑲嵌而成的龍鳳和敦煌等形象。每孔橋腳砌成高大象巨輪船首分水樣的橋墩,如遇山洪暴發,可以把水劈成兩截,順流而下,不至於沖毀橋墩,設計科學。到六十年代因為通行汽車,橋上的石柱換成了鋼筋水泥橋欄,橋面也鋪上了厚厚的沙石,那些匠心獨具、工藝精巧的石雕像、雅致的古代鑲嵌藝術珍品全被埋入沙石下面了。

目前狀況

五洞橋 五洞橋

石橋的旁邊修建了一座鋼筋水泥結構的通車大橋,老石拱橋結束了它長達快半個世紀的通車使命。橋面經過返修,重新煥發雄偉壯觀,氣勢磅礴的風采,使它永遠橫架在甽水兩岸,後人有詩讚美:甽水湯湯苦難行,碧波粼粼架長虹;從此山鄉有通途,千古不忘造橋人。

相關傳說

寧海五洞橋老照片 寧海五洞橋老照片

《寧海古橋》一書中記載著關於五洞橋的建造民間故事。

有一年搭在溪流上的木橋又一次被一場突如其來的大水衝垮了。村里經過討論決心修建一座石拱橋。可以想像,這於當時一個偏僻的山村而言無疑是一項浩瀚得可以比肩長城和金字塔的工程。但不得不佩服村民,的意志和力量,尤其是當他們認準了要做一件事的時候,尤其是當他們清楚地意識到這是一項造福子孫的事的時候,這種意志和力量就遠比磐石還堅定。他們紛紛出謀劃策,紛紛行動起來,並請來了三位技術高超的造橋師傅。但是其中一位卻很自以為是,提出要由他一人來造跨度最大;難度也最大的中間一拱。他為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和非凡本事,擅自用鬆脆的紅石板砌橋拱,而不用質地堅硬的大青石。日復一日,橋終於要落成了。當石橋從兩頭往中間正要合龍的瞬間,一聲巨響,中間一拱終於沒能承受住橋體的壓力,坍塌了。我們不難想見,橋坍塌的一刻寫在百姓臉上的驚愕,還有那位自大的造橋師傅一臉窘相,或許還有糟踐了百姓付諸的極大心血和對他的信任後的深深羞愧。

其他四拱並無大礙,後來終於在另外兩位師傅的幫助下勝利竣工。橋拱順利合龍時百姓奔走棺告鑼鼓喧天的歡慶場面。當時的縣令得知此事也很受感動,揮筆寫下“緱北第一橋”五個大字。今天,這五個大字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橋重修後被刻在石碑上立在橋的北側。儘管字已不是當初縣令書寫的字,但橋還是那時的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