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
位於上腹部正中線3穴,(巨闕)即臍上6寸1穴,(中脘)臍上4寸1穴,(下脘)臍上2寸1穴;左右梁門2穴,位於上腹部正中線,左右旁開各2寸之線上,與臍上4寸之點相平,共5穴。
主治
支氣管喘息、胃部及腹部疾病。
操作
各灸3-5壯。
附註
由巨闕、中脘、下脘、梁門組成針灸方稱為胃靈術對腸胃功主治各種胃病。可針可灸。針法,用1.5寸毫針數枚,分別刺入各穴,針深0.5-1寸,以針下局部沉重麻脹為度,並可用平補平瀉,捻轉補瀉,留針30分鐘。,其中灸法,另有名稱為五柱灸。
五柱灸穴,經外奇穴名,出自《經外奇穴圖譜》別名五柱之灸。由任脈之巨闕、中脘、下脘和胃經之左右梁門組成。位於上腹部正中線3穴,(巨闕)即臍上6寸1穴,(中脘)臍上4寸1穴,(下脘)臍上2寸1穴;左右梁門2穴,位於上腹部正中線,左右旁開各2寸之線上,與臍上4寸之點相平,共5穴。主治支氣管喘息、胃部及腹部疾病。各灸3-5壯。
位於上腹部正中線3穴,(巨闕)即臍上6寸1穴,(中脘)臍上4寸1穴,(下脘)臍上2寸1穴;左右梁門2穴,位於上腹部正中線,左右旁開各2寸之線上,與臍上4寸之點相平,共5穴。
支氣管喘息、胃部及腹部疾病。
各灸3-5壯。
由巨闕、中脘、下脘、梁門組成針灸方稱為胃靈術對腸胃功主治各種胃病。可針可灸。針法,用1.5寸毫針數枚,分別刺入各穴,針深0.5-1寸,以針下局部沉重麻脹為度,並可用平補平瀉,捻轉補瀉,留針30分鐘。,其中灸法,另有名稱為五柱灸。
趙氏雷火灸--施灸的方法不斷改進,施灸的材料也越來越多樣化,其中最為實用和流傳最久的是艾灸法。艾灸法又分為兩種:一種叫艾炷灸,還一種叫艾條灸。雷火灸療法...
雷火灸灸法的起源 雷火灸灸法的發展 雷火灸灸法的作用 雷火灸與傳統灸法的不同香灸是指用艾或中草藥製成的條或柱,用火點然,在經絡上進行治療而達到驅除疾病和保健人體功效的治療,稱為灸療。
灸的起源 香灸介紹 保健穴位 注意事項2010年6月,北京和序中醫研究院正式註冊成立,萬福灸文化中心的工作走上有序、規範的發展道路。 2011年4月,北京和序中醫研究院萬福灸文化中心為中國的...
一、概述 二、起源 三、歷史沿革 四、現代研究 五、發展現狀蓮花香灸是香灸的一種品種,因為其形狀似蓮花,所以稱之為蓮花香灸。以人體經絡為傳導,採用經氣與人神之氣相結合的外治方法,經透穴位,無痛苦,貫通經絡,行氣活...
百科名片 具體特徵 作用機理 具體穴位 操作方法艾灸,乃中國最古老的醫術之一,屬於醫外治物理療法,它源於遠古時代,形成於商周年間,歷時幾千年。溫灸美容是通過百草之王艾草和13種名貴中草藥特製成香條狀,...
起源 常用穴位 作用 副作用 八大穴位、診斷,辨明疾病的性質、病因、病機,並在相應的經絡腧穴上,採取正確灸療方法...。五、火蓮香灸的特點1. 製作工藝 火蓮香灸將所有成分研成粉末,通過人手...一、百科名片 火蓮香灸是香河國際首創以艾灸為基礎,附配多種特殊名貴的香...
一、百科名片 二、火蓮香灸註解 三、灸的起源與發展 四、香灸與艾灸的區別“節氣灸”是在特定的時令節氣,選擇具有強壯作用的腧穴進行艾灸,以溫壯元陽,激發經氣,調動機體潛能,提高機體抗病與應變能力。 “節氣灸”以其簡、便、驗、廉...
方法 原則 具體選穴 基本理念 相關介紹以穴位而言,人體周身約有52個單穴,300個雙穴、50個經外奇穴,共720個穴位。具體的穴道作用各有不同,一些書的描寫中,有時點中對方死穴昏穴...每個稱號都有具體標準。如“猛殷之士”要“有引五石之弓﹐矢貫五紮﹐戈矛劍戟...
武術篇 武術的起源與發展 武術篇 馬步 武術篇 沙袋 武術篇 打坐 武術篇 吐納陶灸,是中國古代醫學技術。永平府元宵節,有病的婦女群聚窯下,稱“陶灸”。兒女交錯度橋,稱“度百厄”。也有人以紙裁剪為九條紙繩,信手打結以卜休咎,稱“結羊...
絕緣針 習俗 歷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