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謠簡介
這是一首流傳於大別山鄂豫皖蘇區的革命歌謠。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927~1937),鄂豫皖蘇區是當時僅次於井岡山中央蘇區的第二大革命根據地。從1927年11月黃麻起義到1937年國共全面抗戰,整個十年內戰期間,革命紅旗始終在鄂豫皖邊區高高飄揚,紅色歌謠也始終響徹鄂豫皖蘇區民間,《五更勸親人》就誕生在這段時間裡。
歌謠歌詞
五更勸親人
一更里勸勸我親人,
勸親人出外當紅軍,做事要認真,
不貪財,不怕死,才算真革命。
二更里勸勸我郎君,
勸郎君去拿土劣們,切記莫徇情,
拿住了土劣們,除掉禍害根。
三更里勸勸我心愛,
勸心愛去拿反動派,反動派實在壞,
拿住了反動派,除了這禍害。
四更里勸勸我的親,
勸我親去打白色軍,對敵心要狠,
打垮了白色軍,哪個不贊成!
五更里勸勸我親哥,
勸親哥好好做工作,不要掛念我,
共產黨辦成了,有好日子過。
相關釋義
五更,1. 古代鄉官名。用以安置年老致仕的官員。2. 古時計時單位。舊時自黃昏至拂曉一夜間,分為甲、乙、丙、丁、戊五段,謂之“五更”。又稱五鼓、五夜。3. 特指第五更的時候,即天將明時。
受科技水平和計時手段的限制,我國古代把夜晚分成五個時段,用鼓打更報時,所以叫作五更。如今,半夜三更、打更、更夫等概念已不再與我們的生活直接相關。但在史籍與大量的文學作品中,古計時名稱仍然十分重要。
一更在戌時(19-21點),稱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這個時候,人還在活動著。
二更在亥時(21-23點),又稱人定或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
三更在子時(23-次日凌晨1點),名夜半,又名子夜、中夜等。這是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也是夜色最深重的一個時辰。這無疑是一夜中最為黑暗的時刻,這個時候黑暗足以吞噬一切。而傳說中的鬼,便在這個時候出來活動了。
四更在丑時(1-3點),名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雖說,三更過後天就應該慢慢變亮,但四更仍然屬於黑夜,且是人睡得最沉的時候,於是在這伸手不見五指的夜裡,就有賊人趁著這黑夜開始搗起了亂。所以四更也可稱為是“狗盜”之時。
五更在寅時(3-5點),稱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這個時候,雞仍在打鳴,而人們也逐漸從睡夢中清醒,開始迎接新的一天。
這也就是俗話所說的:“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