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五嶽為群山之尊,泰山為五嶽之長。五嶽是中國五大名山的總稱,一般指東嶽泰山(位於山東)、南嶽衡山(位於湖南)、西嶽華山(位於陝西)、北嶽恆山(位於山西)、中嶽嵩山(位於河南)。泰山因其氣勢之磅礴,又有“天下名山第一”的美譽。泰山地區早在遠古時代就已經成為東方文化的重要發祥地,5萬年前的新泰人化石遺存和40萬年前的沂源人化石遺存顯示出這一帶早期的人類活動。左河水詩云:“魂雄氣壯九州東,一敞天門旭日升。百代帝王趨受命,萬方處士向蓬瀛。”可見泰山具有的深厚歷史文化積澱。
“五嶽獨尊”歷來被視為顯示泰山崇高地位的標誌性贊語。其替代表述, 還有“五嶽之宗”、“首出萬山”、“第一山”等。但其內在意蘊, 尤其是贊語提出時的社會心理動因, 尚待深入考索, 仔細揣摸。
儘管唐玄宗《紀泰山銘》已有“五嶽之伯”讚詞, 但明確以“五嶽獨尊”稱揚者, 卻首見於石介《泰山》一詩。其文曰:“七百里魯望, 北瞻何岩岩。諸山知峻極, 五嶽獨尊嚴。寰宇登來小, 龜蒙視覺丸。此為群物祖, 草木莫鋤殳。”詩中透露出泰山“獨尊”的兩個主要依據。一是泰山體量之大。“岩岩”乃空間形象,高峻貌。二是泰山存在的時間之久。“祖”有“初”、“始”等義, 為時間概念, 也可引申為事物根本、母體。《莊子·山木》即有“浮游乎萬物之祖”的說法。正是這種時空特性, 賦予了泰山特殊的威嚴和神聖感。
榮譽由來
“五嶽獨尊”是泰山的稱號。五嶽中,泰山不是最高的,也不是最美的,當然更談不上最險峻,為什麼一直被認為是中國名山之首,就是因為泰山的石刻,他記載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這奠定了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園。雖然它並不很高——海拔1500多米,卻在中國歷史和文化中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眾人皆知,珠穆朗瑪峰是世界地理的最高峰;那么,泰山則是中國文化的最高峰。
“五嶽”是中國五座名山的總稱,它們分別是東嶽泰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五嶽起源於古代中國人對山川、大河的崇拜,傳說開天闢地的大神盤古死後,他的頭和四肢分別化成五座大山,是為五嶽。論海拔高度,泰山在五嶽中僅占第三位,在中國的大山中更是藉藉無名,那它為什麼會成為五嶽之首、山河領袖呢?原因在於封禪文化。由於歷史上歷代皇帝對泰山的頂禮膜拜,泰山被賦予了崇高的地位,它是國家昌盛、民族團結的象徵,是東方文明的代表,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託之地。
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歷史長河, 泰山已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氣勢磅礴的泰山,知名度可與萬里長城媲美。從司馬遷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到“有眼不識泰山”, “泰山壓頂不彎腰”……,都在不斷加深著我們對泰山的嚮往。登臨泰山,猶如攀登長城一樣,成為許多中國人的夢想。泰山自古還被視為社稷穩定、政權鞏固、國家昌盛、民族團結的象徵,歷朝歷代,無論誰當上皇帝,第一件大事就是朝拜泰山,泰山也因此成為中國唯一受過皇帝封禪的名山。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名人宗師,都對泰山仰慕備至。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傳為佳話,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成千古絕唱。歷代讚頌泰山的詩詞、歌賦多達萬餘首,詩歌,泰山文化的燦爛瑰寶。人民幣五元版中,背面就是此圖案。
泰山標誌
“五嶽獨尊”高度概況了泰山的地位,其蒼勁有力的字型,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泰山2000多處石刻中最具代表的藝術傑作,隨著其知名度的不斷提升,現已成為泰山的標誌性景觀,無數慕名而來者爭相與其拍照留影。
齊魯泰山
泰山古稱岱山、岱宗。“岱”在古代漢語中是“大”的意思,岱山即為“大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泰山就是最高大的山,後來逐漸被神化為中國山河的領袖。泰山現位於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北,整個泰安以泰山為名,意為國泰民安的意思。泰山面積426平方公里,主峰玉皇頂被100多座山峰環繞,山中又有98座山崖山嶺、102條溪谷,它們構成了氣勢磅礴的泰山山系。泰山風景秀麗,登山途中忽而峰迴路轉,忽而豁然開朗;到達山頂,極目遠望,一切盡在腳下,“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豪邁之情油然而生。
泰山上古樹名木眾多,其中有漢朝皇帝種植的漢柏六株,樹齡已達2100多年;還有1300年前種植的槐樹、500年前種植的松樹,等等。1987年,泰山被聯合國評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
泰山地處山東省中部,是黃河下游地區的第一高山。與四周低矮的平原和丘陵相比,泰山巍峨雄偉、高大莊重的氣勢給人強烈的震撼力。泰山所在的齊魯地區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中國先民生於斯、長於斯,泰山是他們生存的依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