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後果
“五小”泛濫,帶來的一個不良後果,是我們本就十分貧乏的資源,被弄得更加稀缺。這些年,“五小”企業為什麼敢與大企業較勁,並且還比許多大企業過得滋潤,說到底,吃的是資源飯。這些企業,沒有先進的技術設備,規模又小,能夠賺幾個錢,靠的是大口地吞噬資源,無所顧忌地排放廢物。如某些小煉油廠,雖能把原油煉成汽油、柴油和重油,但決無本事做進一步的深加工,生產像乙烯等更為重要的產品。這些企業不僅產出率低,而且產品質量也難有保證。很多值錢的東西,往往被當作廢氣和廢液給白白地排放掉了,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資源的極大浪費。據統計,我國一些主要資源的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 1/3,甚至更少。像這樣大手大腳地耗費資源,必將後患無窮。因此,中央領導講,要注意資源的有效利用和開發,不能吃祖宗飯,斷子孫路。
曾幾何時,人們為祖國大地高囪林立而自豪。面對升騰的濃煙,拖著長長的尾巴,在晚霞映襯下,輕搖慢舞時,我們激動不已,仿佛這就是工業化的象徵。可當再也難得一見藍天白雲,人們呼吸不到清新空氣時,再看那無窮無盡冒出的黑煙,又會作何等感想。事實上,我們不僅呼吸不到清新空氣,很多人甚至連一口潔淨的水都喝不上了。前幾年,媒體對淮河污染做了專題報導。一條 1000 多公里長的淮河,就有幾千個污染源,也就是說,平均 1 公里河段,就有 2—3 家工廠向其傾瀉廢水。淮河水成了黑水、臭水,以致蚊蠅孳生,魚蝦絕跡。就連附近的井水,也腥臭難聞。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可兩岸無辜的百姓,卻只能望“水”興嘆。
市場經濟有一條基本規律,是優勝劣汰。“五小”既浪費資源,又污染環境,按說,早該淘汰出局。可它們不僅沒有死亡,而且發展勢頭還很勇猛。與同行老大站在一塊,儘管個頭矮小,技不如人,卻毫不示弱,一手搶奪大企業的原料,一手擠占著人家的市場。一位鋼鐵集團的老總,曾一臉尷尬地談起他們被小鋼廠搶飯碗的事。前幾年,與其他行業一樣,鋼鐵市場出現了結構性過剩,這家集團的有些品種,已經滯銷,可附近一家小鋼廠,同樣型號的鋼材,質量差一大截,卻還訂貨不斷。這樣的例子,並非中國獨有,國際上其實也是俯拾即是,西方有不少經濟學家,就對此作了專門研究。他們發現,“五小”這一類企業,所以未遭淘汰,是經濟的外部性使然。
所謂外部性,指的是一個經濟主體的活動,對其他經濟主體帶來的利益或損失。如果帶來利益,就叫外部經濟;如果帶來損失,則叫外部不經濟。像小鋼廠,挖完鐵礦石就走,扔下大坑小洞;排放的煙塵廢氣、污水礦渣,使方圓數里草木不生,這種行為,就是典型的外部不經濟。由於存在外部不經濟,導致私人成本和社會成本相差甚遠。小鋼廠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私人成本低,社會成本高。大鋼廠儘管裝備精良,資源利用充分,但為淨化排放,付出了高昂的費用,私人成本高,社會成本低。而產品由私人成本定價,小鋼廠占了便宜,所以到現在也沒有被淘汰掉。由於外部性導致市場失靈,“看不見的手”無法正常發揮作用,因此,需要求助於“看得見的手”進行調控,而最有效的方法,是由政府出面,頒布法令,明確規定什麼樣的企業才擁有資源使用權,必須符合什麼樣的排放標準,誰對造成的後果負責等等。依據這一理論,各國普遍剝奪了那些浪費資源、污染嚴重企業的生產權利。
目前,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方面,國人已經形成共識。中央政府也把可持續發展列為經濟發展戰略之一,並專門發文,對“五小”強制性地實行破產關閉。這種措施,不僅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方面,效果立竿見影,而且,還帶來了市場秩序的明顯好轉。可以說,關閉“五小”,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保護環境,當然不只是要關閉“五小”,其實,大企業也不能置身事外。不過對大企業,就不能像對待“五小”一樣,一“關”了之。此時的政府,應退居幕後,讓看不見的手對大企業加以管束。比如西方已開發國家,為了限制污染,通常對企業徵收廢物排放費,或者發放排放許可證,給定排放額度。徵收排放費,實質上就是迫使生產者支付社會成本,使高污染企業付出相應的代價。發放排放許可證,則可以讓污染少的企業,拿節省的排放額度做交易,賣給污染嚴重的廠家。這一賠一賺,自然誘導人們去開發新技術,減少排污量。目前,我們的大企業多為國有企業,如若仿效已開發國家的上述做法,企業的成本勢必會增加,有些甚至會陷入困境。但為了一片藍天,為了清新的空氣,為了潔淨的水源,總之,為了更美好的生存環境,我們別無選擇,即使多付一些成本,也應在所不惜。畢竟,人類只有一個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