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游山西村

于右任游山西村

于右任游山西村是近代于右任的書法作品之一。

此為近代于右任的《游山西村》(陸游詩),為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作。
此圖行書中偶夾草楷之體,使整幅作品沉穩而又富於變化,這是于右任從早期到晚年經常使用的一種手法。作品中“笑、酒、留、重、無、明、風、夜”諸字皆以草法為之。這種安排並非刻意的做作而是他性情的自然表達。于右任在此時已開始對草書進行研究,1932年12月在上海創立了“標準草書學社”,所以此作出現草書字型就不足為奇了。
于右任行書的成就源於他早期對王羲之、趙孟頫的研究和對北碑的大量吸納。從二王一路走來,吸收北碑之精華,加之他個人品質修養和才情智慧的非凡,因此造就了許多價值難以估量的藝術品,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藝術珍寶,為中華民族的書法藝術寶庫樹立了索靖、張旭、懷素、二王、顏柳、蘇、黃、米、蔡等之後的又一座書法藝術豐碑。
于右任
于右任(1879年5月8日-1964年11月10日)
復旦大學校友。記者,詩人,中國近代書法史上的書法藝術大家、一代書聖,愛國政治家、革命家。辛亥革命時期,著名的報刊活動家、教育家。陝西三原人,祖籍涇陽。原名伯循,字誘人,後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別署“騷心”、“髯翁”,晚號“太平老人”。
他是清朝光緒年間舉人,因刊印《半哭半笑樓詩草》譏諷時政被清廷通緝,亡命上海,遂進入震旦公學。震旦學院肄業。早年加入光復會和同盟會。1907年起先後創辦《神州日報》、《民立報》積極宣傳民主革命。歷任南京臨時政府交通部次長,國民聯軍駐陝總司令,審計院、監察院院長,是國民黨重要決策人物。1912年後擔任南京政府交通部長,國民政府審計院長、監察院長,前後共任監察院院長34年。後隨國民黨退居台灣。于右任寓台灣15年,台灣書法風氣首次出現碑學壓倒館閣帖的趨勢。1964年病逝於台北。于右任墓位於台北市陽明山上,玉山主峰有其雕塑。
于右任精書法,早在20年代便有“北於南鄭”之稱,“南鄭”指鄭孝胥。尤擅草書,首創“標準草書”,被譽為“當代草聖”。于右任1932在上海創辦標準草書社,以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為原則,整理、研究與推廣草書,整理成系統的草書代表符號,集字編成《標準草書千字文》(1936年由上海文正楷印書局初版),影響深遠,至今仍在重印。有“近代書聖”之譽。著作《右任詩存》、《右任文存》、《右任墨存》、《標準草書》等。于右任先生的弟子劉田依先生在南京生活,目前正在整理、研究于右任書法的相關工作。
于右任 (1879~1964) 名伯循,字誘人;曾用名劉學裕、原春雨,號髯翁,晚年又號太平老人;“右任”本為清光緒三十年(1904)開始向報社投稿用的筆名,後成為他最常用的名字;其他的筆名有騷心、大風、神州舊主、剝果、半哭半笑樓主、啼血乾坤一杜鵑、關西餘子等。祖籍陝西涇陽,生於陝西三原。兩歲喪母,由伯母房氏撫養。後經三叔於重臣幫助,入名儒毛班香私塾就讀。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以第一名成績考入縣學,成為秀才。兩年後又在三原宏道書院、涇陽味經書院和西安關中書院繼續求學。光緒二十四年(1898)參加歲試,又以第一名成績補廩膳生,曾被陝西提督學政葉爾愷譽為“西北奇才”。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光緒帝出逃西安,參加“跪迎”的于右任,更加認清了清王朝政治腐敗、媚外殘民的面目,寫下了不少憂國憂民、抨擊時政的詩篇,自編成《半哭半笑樓詩草》,於光緒二十九年(1903)冬在三原印行。三原知縣德銳看到詩集隨即報告陝西巡撫升允,升允以“昌言革命,大逆不道”的罪名上奏朝廷。光緒三十年(1904)清廷下令拿辦于右任。於的親友聽到訊息,以重金僱人去開封,向正在那裡參加會試的於報信。恰在這時,西安的電報局和路驛均發生故障,致使清廷緝捕於的公文反比於的家信晚到,於得以迅即逃離開封到上海,化名劉學裕,入馬相伯創辦的震旦學院讀書。入學不久,震旦學院主管教務的法籍神甫乘馬相伯生病之機,企圖使震旦為教會所把持。馬相伯憤而辭職,學生相率離校。為解決離校學生的求學問題,于右任出錢、出關係並聘用馬相伯、葉仲裕、邵力子等共同另行籌組復旦公學,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中秋節正式開學。
這一年,大批中國留日學生因反對日本文部省對中國留學生的活動進行無理限制,憤然回國。於與王敬方等人發起組織中國公學,使這些留日歸國學生能在其中繼續讀書。復旦公學和中國公學為反清革命造就了大批人才。次年4月,於為創辦《神州日報》赴日本考察新聞並募集辦報經費,由陝籍留日學生康寶忠、好友劉覺民引薦結識孫中山,並於同年11月加入中國同盟會。孫中山委任於為長江大都督,負責上海一帶同盟會事務。回國後,經過緊張的籌備,《神州日報》於光緒三十三年二月二十日(1907年4月2日)創刊,於任社長。該報一出,世人即謂之“炸彈”。次年2月,毗鄰的廣益書局失火,禍及報社。重新復刊時,因內部意見分歧,於退出該報,另籌《民呼日報》。 宣統元年三月二十六日(1909年5月15日)《民呼日報》創刊,於任社長。此前,於即有創刊《啟事》公告天下:此報“以‘為民請命’為宗旨,大聲疾呼,故曰‘民呼’。”該報問世以後,發表了許多揭露和抨擊清王朝黑暗統治的文章,並配以發人深思的漫畫,增強了宣傳效果。清政府對《民呼日報》和于右任恨之入骨,揚言要挖掉負責人的眼睛,並於同年8月3日將於拘捕。於在獄中多次表示“報紙不能停刊”;但報館同仁明白:“報紙一日不停,訟案一日不了”,於便一日不得出獄。商討再三,“不得不重違於君之意”,於同年六月二十九日(8月14日)發出《本報特別廣告》,聲明報館財產轉讓。五天以後,《民呼日報》執照被吊銷,於被判令“逐出租界”。 於並沒有屈服,八月二十日(10月3日)又創刊《民吁日報》。他改“呼”為“吁”,少了兩點,象徵已去雙眼。但他頑強地表示,即使雙眼被挖,仍要為民籲天。當時,因自己不便公開露面,乃以范光啟為社長,但他仍是該報的實際主持人。不久,租界又以該報報導朝鮮愛國志士安重根刺殺伊藤博文的文章“有損中日邦交”為藉口,再次將於拘捕。11月19日,又查封了《民吁日報》,並不準報社原來的機器再印刷報紙。於出獄之後,計畫辦一規模更大的報紙。在愛國人士沈縵雲等人資助下,宣統二年九月初九(1910年10月11日),以於為社長的《民立報》問世。由於有宋教仁、王無生、景耀月、劉覺民、張季鸞、范光啟、談善吾等一批骨幹的幫助、支持,《民立報》成為當時國內發行數量最大的報紙。於以“騷心”為筆名,在《民立報》先後發表300多篇文章,對清王朝的統治進行了猛烈的抨擊;這些文章也感動和激勵了一代學子。毛澤東曾說:“我在長沙第一次看到的報紙《民立報》,是一份民族革命的日報,這報是于右任先生主編的。”(斯諾:《西行漫記》第115頁)。
武昌起義爆發後,孫中山從國外回到上海,首先到民立報館會見於,並題“戮力同心”四字,嘉勉於及《民立報》對辛亥革命的貢獻。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於被任命為交通部次長。1912年春孫中山辭職,於亦辭職,回上海繼續辦報。“二次革命”失敗,《民立報》被查封,於避居日本,從事反袁鬥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