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言詩

二言詩,詩體的一種,是適應短促的勞動節奏、以單音詞為主、每句二字的詩體。 二言詩甚少見,歷史中恐怕搜不滿百首,真可以稀為貴了。

基本概念

二言詩,指兩字一韻的詩。

中國古代詩歌最早的樣式是言詩,而保存二言詩的主要文獻是《吳越春秋》、《周易》等書。

發展歷程

二言詩之所以是最早的詩歌,因為不可能有一言詩。文獻里記載的二言詩,產生時代最早的是黃帝時期的《彈歌》,出自《吳越春秋》:

斷竹,續竹,

飛土,逐肉。

書里說春秋越王勾踐想要報復吳國,就到處尋找奇才異士,范蠡向他推薦了楚國來到越國的善射之士陳音,勾踐向他詢問射箭的道理,陳音說:射箭起於彈弓,而彈弓之技源於遠古的孝子,其父母死後,這位孝子唯恐父母屍體被禽獸所食,就創造了彈弓看守著。隨即給越王唱了這首簡短質樸的歌曲。後來到南朝齊代劉勰《文心雕龍》說這就是二言詩的起源,是黃帝時留下的。

其後,堯舜時,大禹治水,娶了塗山氏女,二人未過夫妻生活,大禹就匆匆離去。塗山氏思念丈夫,就派自己的侍女到家門路旁等候大禹,並且對侍女唱了一首歌:“候人兮猗!”——“我一直在等那個人哪!” 兮猗是語助詞,因此實際也是二言。這是最早的一首思婦詩,雖只保存一句,可是其情意的纏綿悠遠,還是可以感覺到的。

特點及意義

二言詩在構成上有兩字一頓的口號式,亦有動賓組合的敘述式。緊鑼密鼓的韻律節奏、每句二字的簡潔句式、樸素直白的辭採運用、直敘其事的章法構築,是二言詩的主要體式特點。二言詩的文學意義在於,確定了中國詩歌的雙音詩節。

代表作

詠雄州

雄州,古地

業興,人旺

多傑,擅辭

古今,嬌子

名揚,內外

詞語解釋

指兩字一韻的詩。 清朝,趙翼 《陔餘叢考·一二言詩》:“《吳越春秋·黃竹之歌》曰,‘斷竹續竹,飛土逐肉’,則竟以兩字相葉矣。《輟耕録》載 虞伯生 《詠蜀漢事》曰,‘鸞輿三顧茅盧。 漢 祚難扶,日暮桑榆。深渡 南瀘 ,長驅 西蜀 ,力拒 東吳 。美呼, 周瑜 妙術;悲夫, 關羽 雲殂。天數盈虛,造物乘除。問汝何如,早賦歸歟’,此又通首皆兩字一韻,更前人所未有也。中州韻,入聲似平聲,故‘蜀’‘術’等字,皆與‘魚’‘虞’相葉。古來通首二言詩,惟此一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