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海因茲.古德里安於1930年最早提出發展以後成為德軍裝甲部隊主力的IV型坦克。1934/1935年間,希特勒命令克虜伯以及萊茵金屬公司(還有MAN)開發一種營級指揮車輛,代號為BW(德文為Bataillonfuhrerwagen)。規定其全重為18t、最大速度為35km/h、安裝75mm主炮。各公司都製造出自己的樣車,並於1935年至1936年間進行了測試。萊茵金屬公司的BW-VK2001(Rh)樣車(如圖1)使用了Neubaufahrzeug坦克的改進運轉變速系統,而克虜伯公司的BW-2001(K)樣車以及MAN公司的VK2002(MAN)樣車則都採用了MAN公司最新設計的運轉變速系統。MAN設計的新懸掛系統被拒絕了。同時克虜伯公司卻在發展新的炮塔。所有樣車性能很類似,廣泛測試後克虜伯公司的VK2001(K)被選中進入批量生產。歷史
1935年,克虜伯受命按照其設計生產,同時採納其他樣車的優點。又經過一些測試後,克虜伯公司開始製造PzKpfw IV/A型。新坦克行動裝置由前置主動輪、誘導輪、車體每側8個負重輪2個一組分為4組,懸掛裝置則採用板簧平衡式,每條金屬履帶由101塊履帶板組成,履帶板寬360mm。在負重輪上面是4個托帶輪(J型減少到3個)。乘員5人,分別是:炮塔內的車長、炮手、裝填手,車體前部的駕駛員和機電員,乘員之間採用對講機保持通信。炮塔用軋制鋼板和鑄造裝甲板鉚接而成,炮塔後部有一個桶狀指揮塔,兩側有應急出口,炮塔旋轉採用電驅動或者手操縱,車體前部右邊安裝1挺7.92mm MG34型機槍。1937年10月,克虜伯製造出第一輛PzKpfw IV/A型坦克(如圖2),到1938年3月為止,A型一共生產了35輛(底盤編號80101-80135),其中5輛被用於測試,另外30輛則被投入實戰直到1941年,德軍在波蘭、諾威、法國戰役中都使用過PzKpfw IV/A型坦克。1938年4月到9月,克虜伯又生產了42輛B型(如圖3),B型一直服役到1943年晚期,B型改進了炮塔,車體前部裝甲也有所加強,取消了前機槍,其駕駛員和機電員艙門都做了改進。PzKpfw IV/B型坦克參加了德軍在波蘭、法國、巴爾幹以及蘇聯的戰鬥行動。PzKpfw IV/A型坦克發動機採用的是馬巴赫公司的HL 108TR型12缸水冷汽油機,轉動裝置則是ZF公司的SRG75型,有5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B型的引擎是馬巴赫公司的HL 120TR型12缸水冷汽油機,功率為300hp,轉動裝置為ZF公司的SSG-75型。1938年10月到1939年8月,IV號坦克C型開始生產,克虜伯共生產了134輛(底盤編號80301-80440),1943年仍可以看到一些C型在服役。C晚期型(從底盤編號80341開始)採用了新型的馬巴赫HL 120TRM水冷12缸汽油機,其功率也為300hp,轉動裝置為ZF公司的SSG-76型,有6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這種發動機成為以後所有型號4號坦克的標準發動機。C型的同軸機槍上加裝了裝甲套管,和B型一樣它也取消了前機槍。1940年後期的C型的車體和上部結構都加厚了裝甲。波蘭戰役中德軍第1裝甲師有14輛C型PzKpfw IV坦克參戰,而第1輕裝甲師則有8輛參戰大多數早期IV型坦克都是作為試驗及訓練之用,當然也有一些被投入實戰。1939年10月,克虜伯製造出D型(如圖4),到1941年5月一共生產了229輛(底盤編號80501-80748)。D型是首個生產型,其在德軍中一直服役到1944年。D型採用新的車體前部裝甲設計和新的火炮外部防護,D型恢復了前機槍,車內機電員的位置也稍有後移。1943年,有一些D型被換裝上威力較大的長身管75mm KwK L/48型火炮,D型中有少數底盤被用於改裝成架橋車、自行火炮、甚至巨炮“卡爾”的彈藥供應車。德軍在法國、北非、巴爾幹以及蘇聯戰場都投入了D型PzKpfw IV坦克。
1940年9月到1941年4月,克虜伯公司又製造出223輛(編者註:似乎有些資料說是233輛)PzKpfw IV/E型坦克(底盤編號80801-81023,如圖5),E型是以D型為基礎設計的。E型是IV號坦克系列裡第一個在炮塔上安裝儲存箱的型號。車體後部都安裝了一個儲存架。並在駕駛員艙門以及主動輪和指揮塔上都做了修改。炮塔頂部安裝了新的排氣風扇。大約有40輛D、E型PzKpfw IV坦克被送到非洲的第5、第8裝甲團服役。值得一提的是在1940年後期,為了使III號和IV號坦克標準化,出現過一種基於PzKpfw IV/E型坦克,改裝了大的負重輪以及FAMO的懸掛裝置的設計樣車。
1941年4月至1942年3月,克虜伯、伏瑪格以及尼伯倫根工廠生產了487輛PzKpfw IV/F1型坦克(底盤編號82001-82614,如圖6)。F1型是IV號坦克系列裡最後一種採用75mm L/24型短身管火炮的型號。1942年3月,25輛F1型被改進為F2型。F型都採用了新設計的炮塔、主動輪和誘導輪,MG機槍採用了球形槍座,側門由原來的單層改進為雙層,觀測設備、駕駛員觀察口、前機槍座和炮塔門都加厚了裝甲,並都以400mm寬履帶替代原來的360mm寬履帶。F1型PzKpfw IV坦克被用來重組德軍第2、第5裝甲師以及補充前線各作戰部隊。A型到F1型的IV號坦克的設計編號被定為Sd.Kfz.161,它們都安裝短身管的75mm KwK 37 L/24型火炮。
1942年3月,PzKpfw IV/F2型坦克開始生產(如圖7),緊接著在5月又開始生產G型(如圖8)。這兩種型號都開始安裝新的75mm KwK 40 L/43型火炮(已經可以和裝有76.2mm火炮的T34坦克對抗)。北非戰場上,英軍把這種新遭遇的德軍坦克(PzKpfw IV/F2型坦克)稱為“特殊IV型坦克”,因為它的性能優於當時任何一種英國和美國坦克。新型長身管火炮導致了坦克全重增加以及速度減慢。除了火炮以外,F1型和F2型差不多。PzKpfw IV/F2型坦克的75mm火炮前部安有單節炮口制退器(後期的F2型改成了雙節式炮口制退器)。不過F2型對炮塔內車長和炮手的位置做了改進以增大內部空間,還增加了一個輔助手柄便於裝填手操作。
1941年至1943年在非洲戰場使用的IV號坦克都加裝了適應沙漠戰鬥的過濾器以及改進的通風設備。克虜伯、伏瑪格以及尼伯倫根工廠一共生產了200輛(包括25輛F1型改進的,底盤編號為82370-82650)PzKpfw IV/F2型坦克,G型則生產了1275輛(底盤編號82651-84400,假如包括晚期換裝75mm KwK 40 L/48型火炮的G型,生產總數應該是1687輛)。這三種型號統一的設計編號是Sd.Kfz.161/1。1943年3月起,開始生產412輛被安裝了新的75mm KwK 40 L/48型火炮的G型,這種型號的設計編號被定為Sd.Kfz.161/2,該火炮安有新型的炮口制退器,晚期的PzKpfw IV/G型坦克加裝了和H型類似的鋼質側裙裝甲板。另外G型安裝了新型的簡單炮塔,並裝備了煙幕彈發生器。
1943年4月,德國開始製造PzKpfw IV/H型坦克(如圖9),H型也裝備了75mm KwK 40 L/48型火炮,同時H型開始裝備5mm厚的裝甲側裙板。H型是IV號坦克系列中產量最大的,從1943年4月到1944年7月,一共製造了3774輛(克虜伯、伏瑪格、尼伯倫根工廠,底盤編號84401-91500)。H型也採用了新設計的主動輪、防空MG34型機槍和天線裝置。
1944年6月,J型開始進入製造,J型和H型差不多,在排氣裝置以及懸掛系統上做了一些改動以易於製造。到1945年3月,尼伯倫根工廠一共生產了1758輛PzKpfw IV/J型坦克(底盤編號91501-?????)。除了J型,所有的PzKpfw IV型坦克炮塔都是採用電驅動轉動,而J型則是只能採用手動式旋轉。晚期型的J型採用了鑄造誘導輪以及鋼質托帶輪,晚期生產的J型將托帶輪減少為3個。H型和J型PzKpfw IV坦克在有經驗的坦克手手裡都是極具威力的武器。
除了正式的改進,PzKpfw IV型坦克還根據前線反饋的信息實施的不間斷改進甚至乘員自己的改造。1943年中期,PzKpfw IV型坦克開始安裝炮塔以及車體側裝甲裙板。以前的型號在返修的時候都被加厚裝甲,重裝武器以及及時進行標準升級,其他一些則被NSKK機構用於訓練。1941年巴巴羅薩行動初期,PzKpfw IV型坦克配備單軸拖車攜帶兩桶燃料以增加其作戰半徑。從1942年秋天開始,東線作戰的PzKpfw IV坦克開始裝備加寬的“冬季履帶”,1944年春天起,則開始安裝更寬的“東部履帶”。諾曼第戰役卡昂地區,有一些晚期PzKpfw IV型坦克被埋在地下僅露出炮塔作為固定火力點,這種火力點極難被察覺及摧毀,作戰中試圖接近的盟軍坦克部隊遭到了慘重的損失。有趣的是德國為了進攻英國的“海獅計畫”曾將PzKpfw IV型坦克改裝成潛水坦克,1940年7月到10月,有42輛D型PzKpfw IV坦克被改裝成潛水坦克。這些潛水型坦克在1941年入侵蘇聯的行動中參戰(隸屬於第18裝甲師第18裝甲團)。IV號坦克不僅有潛水型,德國還利用它的底盤製造過一些特殊用途車輛。1940年2月到5月,克虜伯將20輛PzKpfw IV/C、D型坦克改造成架橋車--Bruckenleger IVb。這些架橋車伴隨第1、2、3、5、10裝甲師參加了1940年在比利時以及法國的戰鬥。1940年晚期,大多數又被改回戰鬥坦克。1941年1月,克虜伯又製造了4輛Bruckenleger IVc型架橋車,並在1941年入侵蘇聯時投入戰鬥(隸屬於第3裝甲師)。另外還有一輛C型PzKpfw IV坦克被試驗改裝成掃雷裝置,不過沒有正式投入生產。PzKpfw IV型坦克也被改裝成修理坦克,1944年10月到12月(甚至到1945年3月),36輛不同型號的IV號坦克被改造成修理坦克。此外,F型的PzKpfw IV坦克還有被改造成兩棲坦克的嘗試。
PzKpfw IV型坦克有很多變型車,其中包括自行高射炮,自行火炮以及其他諸如武器運輸車之類的。比如自行防空炮就有“旋風”20mm四管自行高射炮、“東風”I型37mm單管自行高射炮、“東風”II雙管自行高射炮(試驗型),自行火炮變型車主要有“野蜂”150mm自行榴彈炮,“熊”式155mm自行榴彈炮,“犀牛”88mm坦克殲擊車,StuG IV突擊炮、IV型坦克殲擊車等。
從1937年10月到1945年3月,德國克虜伯、伏瑪格和尼伯倫根工廠一共製造了8600輛PzKpfw IV型系列坦克。該坦克在所有的戰線都投入戰鬥,不僅是德軍,連盟軍都對PzKpfw IV型坦克有很好的評價。1944年2月7日,德軍黨衛軍第5“維京”裝甲師用少量PzKpfw IV型坦克作為先頭部隊試圖衝出蘇軍優勢兵力形成的“切爾卡瑟口袋”包圍圈。在突破作戰中,庫特.舒瑪徹少尉指揮兩輛PzKpfw IV型坦克在一次反擊蘇軍坦克連的作戰中摧毀蘇軍8輛T34坦克。第二天,舒瑪徹少尉單獨和蘇軍坦克連作戰,在這兩次戰鬥中一共摧毀21輛蘇軍戰鬥車輛。為此,他被授予騎士鐵十字勳章。類似的戰例還有很多。
二戰期間,PzKpfw IV型坦克還輸出到匈牙利(52輛)、羅馬尼亞(100輛)、保加利亞(46輛)、芬蘭(15輛)、西班牙(20輛)以及克羅地亞等軸心國軍隊。1943年,少量的PzKpfw IV/G型坦克被輸出到土耳其。從1941年到1943年,蘇軍繳獲了大量的PzKpfw III型、PzKpfw IV型坦克以及StuG III型突擊炮。其中一些被紅軍臨時使用,另一些則被改裝成突擊炮,比如SU-76i、SU-122A。戰後,保加利亞、芬蘭、埃及、西班亞、敘利亞、約旦以及土耳其等國仍在使用IV號坦克,直至196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