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後防衛,又稱“遲誤防衛”。對已經結束的不法侵害行為實施防衛行為。防衛不適時的一種情況。事後防衛不符合正當防衛的條件,因此不屬於正當防衛,造成危害後果構成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它可以分為兩種情況:(1)明知侵害已經停止而仍繼續防衛,即加害於侵害人,這種行為就是報復侵害,是一種故意犯罪。(2)應該預見而沒有預見不法侵害行為已經停止,仍繼續防衛,這屬於一種過失犯罪。事後防衛與防衛過當不同,防衛過當是對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實施防衛,只是防衛行為超過了必要限度,給不法侵害人造成了不應有的損害,但在防衛時間上沒有超越必要限制。而事後防衛則是在已不存在不法侵害的情況下實行防衛。
相關詞條
-
事後搶劫罪
事後搶劫罪是指犯盜竊、詐欺、搶奪罪,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於行為時實施暴力或者脅迫的行為。理論上,稱為準搶劫罪或事後搶劫罪。事後搶劫的犯罪主...
事後搶劫認定 搶劫罪區別 犯罪的主體 不可能是既遂 犯罪實行行為 -
事後受賄
“事後受賄”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之後索取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的行為,大陸刑法以及港、澳、台地區刑法中都沒有規定“事後受賄”,它只...
概念 處理辦法 性質 類型 認定 -
事後從犯
事後從犯,“事前從犯”的對稱。是指學理上按共同故意形成的時間為標準來劃分的一種從犯形式。在他人實施犯罪以後協助其實施窩藏、銷贓、湮滅罪證等行為的共犯。但...
-
事前故意
事前故意,“事後故意”的對稱。是指行為人故意實施某種危害行為,自以為已實現其犯罪目的,但在實施其他行為時才實現最初的犯罪意圖的情形。主要特徵是:(1)行...
-
事後不可罰行為
事後不可罰行為,即不可罰的事後行為,為法律概念。共罰的事後行為。刑法一般理論認為,事後不可罰行為只存在於狀態犯中,但亦有不同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在狀...
概念 特徵 與其他罪數形態 -
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
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是2013年9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91次會議通過的法律。
內容簡介 認定 立案標準 量刑標準 出處 -
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規定,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是指編造爆炸威脅、生物威脅、放射威脅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恐怖信息而故...
構成要件 認定 立案標準 量刑標準 出處: -
6·19南町村故意殺人案
因故意殺人罪被判處死刑。李志平提請抗訴,1984年12月26日,由於疑點...省市公安局(廳)技術處進行復檢。事後,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原刑事審判一庭...認定,李志平故意殺人案是一起錯案。”1986年3月24日,河北省高院再次...
-
愛回家
卻生變故。大哥馬健於交通意外身故,大嫂事後不辭而別,留下一對小孤雛子仁與子...
劇情簡介 角色介紹 職員表 演員表 分集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