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過三[漢語成語]

事不過三[漢語成語]
事不過三[漢語成語]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事不過三,讀音:shì bú guò sān ,漢語成語,指同樣的事不宜超過多次。

基本信息

出處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二十七回:“常言道:‘事不過三。’我若不去,真是個下流無恥之徒。”

詞語辨析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口語

示例:太公叫媳婦:“~,又有人來得不好。” ◎《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包待制出身傳》

詞語引申

事不過三[漢語成語] 事不過三[漢語成語]

事不過三。源自春秋戰國時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典故。中國人對三似乎有一種情節,“事不過三”是用來警告人不要同樣的錯誤一犯再犯;“三衰而竭”更是有兩國交戰的歷史典故撐腰。

再用現代的科學觀點來看,三是一個穩定的數字,三角形是最穩定的圖形.一般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有其內在的規律,除了事不過三,還有富不過三代之說,其實這裡的”三”都是虛指,不是指真正的三個或是三件.

事不過三是指一個人他所遭遇的好事或是壞事,不會超越一定的數量,終究它會向相反的方向發展.

所以世界才會陰陽協調,和諧統一.

三在古代一般是虛數,是多次的意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